中欧共推能源绿色低碳转型前景广阔

9月下旬,笔者一行考察访问丹麦,对托普索公司、阿法拉法公司进行了实地调查研究,并与马士基公司进行座谈。考察内容涉及生物能源原料分析、生物航油催化剂生产、生物船用燃料加注应用、生物柴油和生物航油生产等绿色燃料产业链各个环节。通过本次考察我们发现,在生物柴油生产和应用领域,中欧或可“多强”联合,助力能源绿色低碳转型。理由主要有五个方面。

第一,生物能源在丹麦及欧洲拥有实际的应用场景。

以从斯堪迪克哥本哈根酒店到丹麦托普索有限公司的交通工具为例,主要分为两类:从vesterport车站到Jaegersborg车站,乘坐用电驱动的城市列车;从Jaegersborg车站到Ravnholm车站,是一种柴油驱动的城郊列车。尽管没有通过设备测定柴油驱动的城郊列车的排放数值,通过简单的气味感知我们可以发现,车的排放要求并不高。生物柴油在柴油驱动的城郊列车应用良好,完全符合中国国家能源局关于生物柴油推广应用试点示范的范围,可以考虑将丹麦及欧洲乡村柴油驱动的城郊列车减排作为未来中国与丹麦合作的方向之一。

第二,能源转型已融入当地企业发展理念,但由于欧洲各国国情不同、条件有限,可通过开展国际合作加速能源转型。

中国的制造业产业优势与欧洲的技术优势结合,是将欧洲产业转型理念实施成功的必要条件。考察组了解到,托普索是全球知名的催化剂生产厂家,在利用废弃油脂生产加氢动植物油以及生物航油方面,具有催化剂与工艺技术双重优势,其2025年的愿景就是提高其竞争力,实现能源转型。但是,托普索本身没有工厂生产生物航油,这次随团考察的国内生物柴油公司及生物航油公司或将为托普索催化剂的应用提供广阔市场。我国在废弃油脂收集利用、生物柴油和生物航油生产方面全球领先,托普索在加氢催化剂方面具有优势,多强联合有利于取长补短,能够将技术优势、资源优势、管理优势转化成实实在在的生物能源产品,促进石化行业低碳发展和绿色航空、绿色船运的实现。

第三,欧洲具有使用绿色能源降低碳排放的良好的政策环境,企业具有积极性以及实现绿色减排的资金优势。

丹麦马士基公司在会谈时表示,愿意在该公司往来中国的运输船舶中加注生物船用燃料,这有利于帮助我国在绿色船燃加注领域处于领先位置。并且,双方认为,目前在用的国际可持续发展与碳认证(ISCC)认证是连接中国供应链与国际绿色消费市场的关键桥梁,中国科学院青岛能源所开展的基于地理信息系统与全生命周期的国际可持续发展与碳认证(GIS-LCA-ISCC)认证完善了ISCC体系缺乏地理信息的缺陷,为国际生物燃料的可持续认证贡献了“中国方案”和本土实践。

欧洲将中国以废弃油脂生产的生物柴油定义为先进生物燃料,对带动中国生物柴油“墙内开花墙外香”功不可没。考察组了解到,马士基公司有充足的资金实力承担生物柴油高于石化燃料的差价,具有我国很多航运公司所不具备的资金优势。

第四,欧洲企业在产业应用基础研究方面领先我国同类企业。

例如阿法拉法公司关于金属离子在废弃油脂中的存在状态研究得非常透彻,而国内大学和科研院所没有开展类似的研究;该公司还开发了成熟的“使用过的煎炸油”(UCO)检测方法,使欧盟得以检测出冒名进口的UCO与地沟油混合油。托普索公司拥有两台透射电镜,能够分析磷在催化剂的分布状态,明确表征磷在催化剂表面、微孔入口以及微孔内部的分布,为公司发展废弃油脂的钝磷技术提供了基础。据托普索公司技术人员介绍,此类电镜全球只有30台,托普索公司就拥有两台。

第五,要充分吸取欧盟对中国生物柴油反倾销调查过程中,中国生物柴油产业缺乏盟友在欧洲发声的教训。

在确定中国生物柴油反倾销税率时,欧盟将税率定为10%~35.6%,并说明10%的税率适用于易高生物化工科技(张家港)有限公司。一个不可忽视的因素是,易高公司在欧盟的发声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由此可见,来自企业自身乃至盟友的发声至关重要。

欧盟对中国生物柴油进行反倾销后,中国销往欧洲的生物柴油数量下降,然而欧盟的生物柴油企业并未在这一机遇中获得突飞猛进的发展。因此,中国生物能源界可以联合阿法拉法、托普索、马士基等利益相关者,积极与欧盟决策层沟通,帮助欧盟尽快纠正其错误做法。

综合来看,以废弃油脂生产生物航油,其技术难度不亚于石化产业的加氢工艺,在这一方面,欧盟在原料的分析、金属催化剂的污染表征、催化剂的制备方面具有优势;中国在原料组织和大规模生产方面有优势。此外,欧盟在产业政策及应用场景资金支持方面有优势。因此,多方面的强强联合,能够将废弃油脂生产成生物燃料,并真正实现能源绿色低碳转型。(作者系中国科学院青岛生物能源与过程研究所客座研究员)


    相关推荐

    焦化行业探讨穿越周期之道

    10月29日,中国炼焦行业协会八届六次常务理事(扩大)会暨专业委员会交流年会在福建厦门举行。

    2025-11-04     中国化工报

    四川打造钒钛新材料制造业集群

    10月28日,四川省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在成都举行“决胜‘十四五’续写新篇章”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第七场。

    2025-11-04     中国化工报

    首张非生物来源可再生燃料氨证书颁发

    10月29日,国家电投集团吉林大安风光制绿氢合成氨一体化示范项目(一期)获国际可持续发展和碳认证系统(ISCCEU)颁发的全球首张“非生物来源的可再生燃料氨”认证证书。

    2025-11-04     中国化工报

    多重因素助推国内氢价下跌

    日前,在国家能源集团2025年三季度新闻发布会上,相关专家结合《中国氢价指数年度报告2025年版》(以下简称《指数报告》)和《中国氢能发展报告2025》(以下简称《发展报告》)指出,2023年至今,补...

    2025-11-04     中国化工报

    首个“绿醇—加注—航运”全链示范项目启建

    10月30日,由吉电股份牵头,联合中远海运、上港集团共同投资建设的国内首个贯通“绿醇生产—燃料加注—远洋航运”全链条的绿色甲醇示范项目——吉电股份梨树风光制绿氢生物质耦合绿色甲醇项目在吉林省四平市启动...

    2025-11-04     中国化工报

    湖北大冶力推氢能产业发展

    10月30日,湖北大冶市发布《关于支持大冶湖高新区氢能未来产业先导区发展的若干措施(试行)》。

    2025-11-04     中国化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