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张非生物来源可再生燃料氨证书颁发

中化新网讯 10月29日,国家电投集团吉林大安风光制绿氢合成氨一体化示范项目(一期)获国际可持续发展和碳认证系统(ISCC EU)颁发的全球首张“非生物来源的可再生燃料氨”认证证书。

“ISCC EU RFNBO ”认证作为可再生燃料非生物来源氨的认证体系,覆盖原料、生产、应用全生命周期评估。证书中的“可再生”,指项目生产的“绿氨”完全由风能、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生产;而“非生物来源”则是将其与传统利用秸秆、沼气等生物质生产的氨区分开来,特指通过“风光发电、电解水制氢、再合成氨”的工业流程生产的氨。

绿氨作为绿氢核心载体与低碳原料,是高耗能行业脱碳的关键路径。大安项目一期建成一套18万吨/年合成氨装置,全部由自建风电、光伏及通过PPA协议供电,是全球单体规模最大的绿氨项目。项目创新应用“电—氢—氨”柔性控制技术,解决了可再生能源波动性与化工生产稳定性相匹配的技术难题,为可再生能源大规模消纳提供可行方案。

“这不仅是一个项目的成功,更是对中国整个绿色氢能产业链的认可与激励。该项目构建的从‘绿电’到‘绿氢’再到‘绿氨’的全链条可追溯、可核查体系,对全球氢能产业的规范化、商业化发展具有开创性意义。”法国必维国际检验集团首席审核员米哈乌・切尔皮奥洛夫斯基表示。

大安项目是国家清洁低碳氢能示范工程和战略性新兴产业百大工程,于今年7月建成投产,新能源装机800兆瓦(风电700兆瓦,光伏100兆瓦),年制绿氢3.2万吨,绿氢制绿氨18万吨,创四项“全球之最”——全球最大一次性投产绿氨项目、最大碱液与PEM混合电解制氢、最大直流微电网制氢、最大固态储氢规模。该项目目前已与欧洲、日韩等国家和地区的多家能源企业签署意向采购协议。

相关推荐

焦化行业探讨穿越周期之道

10月29日,中国炼焦行业协会八届六次常务理事(扩大)会暨专业委员会交流年会在福建厦门举行。

2025-11-04     中国化工报

四川打造钒钛新材料制造业集群

10月28日,四川省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在成都举行“决胜‘十四五’续写新篇章”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第七场。

2025-11-04     中国化工报

多重因素助推国内氢价下跌

日前,在国家能源集团2025年三季度新闻发布会上,相关专家结合《中国氢价指数年度报告2025年版》(以下简称《指数报告》)和《中国氢能发展报告2025》(以下简称《发展报告》)指出,2023年至今,补...

2025-11-04     中国化工报

首个“绿醇—加注—航运”全链示范项目启建

10月30日,由吉电股份牵头,联合中远海运、上港集团共同投资建设的国内首个贯通“绿醇生产—燃料加注—远洋航运”全链条的绿色甲醇示范项目——吉电股份梨树风光制绿氢生物质耦合绿色甲醇项目在吉林省四平市启动...

2025-11-04     中国化工报

湖北大冶力推氢能产业发展

10月30日,湖北大冶市发布《关于支持大冶湖高新区氢能未来产业先导区发展的若干措施(试行)》。

2025-11-04     中国化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