钛酸锂材料筑起“熔断保护墙”,AI人工智能技术创制电解液添加剂,氟芯大圆柱电池“双向”泄压防爆结构维稳,一站式电池回收方案实现99%电芯回收……在第三届中国国际供应链促进博览会现场,记者发现,电池产业链上下游的创新成果令人目不暇接,展现出我国储能产业的供应链实力,勾勒出一幅更安全、高效、可持续的未来蓝图。
电池创新各显其能
在金川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新能源材料展区的三元正极材料生产线模型前,“镍钴产品—电池材料—储能应用”闭环模式引人注目。工作人员介绍,他们展出了三元磷酸铁锂、锰酸锂等9种用于电池的正极材料。“公司在电池原材料方面具有天然优势,我们拥有自己的矿山和资源。”工作人员说。
在宁德时代展台,观众可以看到一粒食盐如何通过完整的产业链变身为新能源电池。展台中央是发布不久的钠新电池。据介绍,这种电池在零下40℃环境下仍能保持90%的可用电量,改写了新能源汽车的“怕冷”基因。在仅剩10%剩余电量的极端状态下,仍可做到零下40℃环境下整车动力基本不衰减,且能量密度可达175Wh/kg。
在宁德时代互动展台前,不少观众试着将电池化学体系模型分别插入骁遥双核电池的主能量区和副能量区。工作人员介绍,该电池的双核架构将一块电池分成两个独立的能量区,主能量区可根据用户的驾驶习惯与场景,适配不同化学体系的电芯,满足日常用车需求;增程能量区可采用高比能自生成负极技术,提供更大的电量,以满足长途出行需求。
电池安全引人注目
展会现场,湖州永兴锂电池技术有限公司24A/h和21A/h的钛酸锂电池模组吸引不少观众驻足。工作人员介绍说:“不同于市面上常见的磷酸铁锂电池和三元电池,我们的核心在于由锂矿石原料生产的钛酸锂负极材料,它具备‘自我熔断’保护机制,就像拥有‘开关’功能,可以瞬间完成导体与绝缘体的切换。尖晶石结构的钛酸在满电时是‘半导体’,在空电时切换为‘绝缘体’,能够阻止短路扩大,从而防止电池起火、爆炸。”
钛酸锂电池优势众多,为何市面上磷酸铁锂或三元电池更多呢?工作人员坦言,当前钛酸锂电池的主要短板是能量密度为磷酸铁锂的一半,导致电池成本高,一旦突破,市场前景将非常广阔。
记者注意到,多氟多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展出的“氟芯”大圆柱电池也备受关注。比起市面上普遍看到的立方体形状的电池,它更像是家用小型电池的放大版。
据工作人员介绍,其独特之处在于“双向”泄压防爆结构,当电池内部压力异常升高时,防爆阀能够迅速感知并自动开启,有效释放内部积聚的高压气体,阻断热失控,防止燃烧爆炸。“在传统电池研发中,电池两侧汇流的设计虽然满足了电子电量传输的需求,但在制作成本和组装效率上工艺相对复杂。‘氟芯’大圆柱电池采用单侧汇流设计和卷绕式技术,有助于优化电池组内部的空间布局,降低了电池的制作成本,将汇流片与电池单体集成设计,采用高性能材料确保电池在充放电过程中能够更高效、稳定地传输电流。其目前已经在奇瑞、五菱、广汽等知名企业得到应用。”工作人员指着电池模型说。
电池回收渐成热潮
随着“双碳”目标临近,电池行业绿色低碳发展的呼声也越来越高,电池回收成为产业链不可或缺的最后一环。
在宁德时代展厅,随处可见绿色回收、循环再生的宣传标语。工作人员表示,宁德时代的一站式电池回收方案从电池生产、电池使用、梯次利用、循环再生的路线,实现99%电芯组成成分回收,其中镍钴锰回收率达99.6%,锂回收率达93.8%。该公司年处理退役电池回收产能达27万吨/年,有效降低车企原材料成本,相当于为77万辆续航里程610km的电车实现电池循环。
“中国的第一批电车很快要面临更新换代,但是电池里有很多废旧的金属元素会造成环境污染,因此电池回收至关重要。宁德时代通过相关技术提取废旧电池中的金属元素,通过高温烧制等工艺制成中间体,重新用于新电池生产,实现废弃元素的循环利用。”工作人员对记者说,预计到2042年,全球生产的电池材料将一半使用回收锂,一半使用锂矿,实现资源循环。
记者还了解到,金川集团也在逐步推进废旧电池循环利用产业体系。欣旺达电子股份有限公司则从锂电池制造角度切入,展示其智能化生产线、绿色能源使用及回收闭环体系,利用AI算法优化设备运维,构建了从原料到废旧电池回收的绿色全生命周期。
10月29日,国家电投集团吉林大安风光制绿氢合成氨一体化示范项目(一期)获国际可持续发展和碳认证系统(ISCCEU)颁发的全球首张“非生物来源的可再生燃料氨”认证证书。
日前,在国家能源集团2025年三季度新闻发布会上,相关专家结合《中国氢价指数年度报告2025年版》(以下简称《指数报告》)和《中国氢能发展报告2025》(以下简称《发展报告》)指出,2023年至今,补...
10月30日,由吉电股份牵头,联合中远海运、上港集团共同投资建设的国内首个贯通“绿醇生产—燃料加注—远洋航运”全链条的绿色甲醇示范项目——吉电股份梨树风光制绿氢生物质耦合绿色甲醇项目在吉林省四平市启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