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9月25日,在宁夏宁东能源化工基地召开的“2025(第四届)中国能源‘金三角’化工园区协同发展大会”,是2021年由宁东基地发起、鄂尔多斯、榆林轮次承办,时间跨度正好与“十四五”同期、同步。自第一届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联合能源“金三角”区域的17家化工园区共同发布《能源“金三角”化工园区绿色协同发展倡议》以来,该区域主要化工园区的产业规模、发展质量以及管理水平、安全水平都取得了显著的进步,并为区域经济发展和石化产业高质量发展做出了显著贡献。
今年恰逢“十四五”收官和“十五五”布局之重要时刻,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副会长傅向升以“把握政策,创新图强,在绿色低碳转型中实现高质量发展”为题致辞。他不仅分析了上半年石化行业经济运行情况,并强调对完成全年任务目标、实现“十四五”圆满收官应充满信心;还特别分析了今年上半年现代煤化工“四大产品”产销量以及效益都明显好于去年同期。针对能源“金三角”区域化工园区以煤化工产业为主的现状,傅向升专门强调了当前煤化工园区需要突出的四项重点工作。特将致辞编辑如下,以便石化同仁,特别是关心煤化工产业发展的同志们参阅。
把握政策 创新图强
在绿色低碳转型中实现高质量发展
很高兴在这初秋的美好时节,再次来到宁东召开“2025中国能源‘金三角’化工园区协同发展大会”。2021年由宁东能源化工基地发起,我们在这里召开了第一届能源“金三角”化工园区协同发展大会,那次会上石化联合会与能源“金三角”地区的17家主要煤化工园区共同发布了《能源“金三角”化工园区绿色协同发展倡议》。按照当初的预案,鄂尔多斯、榆林分别于2023、2024年组织举办了第二届、第三届,今年是第四届,因为疫情的影响时隔五年,也就是说这个品牌会议刚好与“十四五”规划同期、同步。
今年是“十四五”规划的收官之年,也是“十五五”规划的布局之年。走过“十四五”,今天看宁东、鄂尔多斯、榆林等能源“金三角”区域的主要化工园区,以煤化工为主导产业,创新驱动发展、绿色低碳转型、产业规模与管理水平,都取得了明显的进步与成效,跃上了新的发展平台。今天又到了新的关键时点,未来高质量发展既面临着新的挑战,也有着新的机遇。借今天的机会,我重点跟各位分享几点思考,特别是煤化工和煤化工园区的发展思考,供同志们在做好“十四五”圆满收官工作和研究部署“十五五”新目标、新举措过程中参考.
一、今年石化全行业经济运行挑战较多,但对完成全年任务目标应充满信心。
今年上半年,国际力量对比深刻调整,大国博弈日趋激烈,地缘政治冲突多发频发,单边主义、保护主义逆流涌动,对国际经贸秩序造成严重冲击。特别是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迅猛发展,世界主要国家都在抢占科技创新制高点,全球创新版图加快重构,国际分工体系和全球价值链面临重塑。
石化全行业和广大石化企业深入贯彻党中央对经济工作的部署,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以推动石化产业高质量发展为首要任务,以“十四五”圆满收官为重点目标,克服世界经济增速放缓、贸易纠纷不断升级、市场需求乏力等诸多不利因素,实现主要石化产品生产销售稳中有增,经济运行基本平稳。
上半年,石化全行业实现营业收入7.77万亿元,利润总额3810.3亿元,进出口总额4414.3亿美元,主要石化产品产量、消费量、进出口量增幅较大。与去年同期相比,因受价格影响出现营业收入、利润和进出口总额同步下降,其深层次原因还是供强需弱、供求失衡、“内卷”加剧。所以说今年的挑战较多,特别是效益的压力较大。
但我们对下半年保持谨慎乐观、对完成全年任务目标、确保“十四五”圆满收官还是要充满信心。从国际因素看:当前全球石化产能正在加快调整与重组,特别是欧洲、日韩等跨国公司炼油、烯烃及部分基础化学品产能的关停与退出,预计石化产品价格将走强。从区域因素看:因中东战乱对化工产业造成的冲击,伊朗、以色列等中东国家关停了多套炼油和石化装置,这将有利于炼油、烯烃、化肥、甲醇、聚合物、芳烃等石化产品价格上行。
从国内因素看:随着治理“内卷式”竞争行动的展开,低价恶性竞争将被遏制,国内市场石化产品价格具有上行的趋势。尤其是7月底中央政治局会议以后,随着宏观政策持续发力和适时加力,以及十大行业稳增长方案的实施,全年希望是“前低后高”走势,经济运行指标下半年转好,争取“十四五”各项任务目标圆满收官。从已经拿到的7月份运行数据看,行业利润同比下降幅度收窄了1个百分点、进出口总额同比下降幅度收窄了0.7个百分点,运行的质量出现改善、向好。
二、今年上半年现代煤化工行业运行情况明显好于去年同期。
据煤化工专委会统计,上半年煤制油、煤制气、煤制烯烃、煤制乙二醇“四大现代煤化工”产业整体运行平稳,“四大产品”的总产量1741.6万吨、同比增长13.1%,总销量1716.7万吨、同比增长13.8%,平均产能利用率87.1%、同比提升2.4个百分点;“四大产品”实现营业收入1152.3亿元、同比增长18.5%,实现利润80.2亿元、同比增长86.9%,营业收入利润率6.96%、比石化全行业4.9%的平均水平高出2.06个百分点。
具体到“四大产品”看,煤制油产能823万吨/年(无新增产能),产量352.2万吨(同比降低2.5%),产能利用率85.6%(同比降低2.2个点),销量338.6万吨(同比降低2.5%);主营收入211.1亿元,同比降低10%,利润26.1亿元,同比增长9.7%,主营收入利润率12.4%。煤制气产能74.55亿立方/年(无新增产能),产量39亿立方(同比增长8%),产能利用率104.6%(同比增加7.8个点),销量37.8亿立方(同比增长4.4%);主营收入103.7亿元,同比增长1.3%,利润11.1亿元,同比下降5.1%,主营收入利润率10.7%。煤制烯烃总产能1542万吨/年(无新增产能),产量771万吨(同比降低21.9%),产能利用率100%(与去年同期持平),销量770万吨(同比增长21.7%);主营收入674.8亿元,同比增长30.3%,利润40亿元,同比增加28.2亿元,主营收入利润率5.93%。煤制乙二醇产能1213万吨/年(新增产能70万吨/年),产量353.1万吨(同比增长17.8),产能利用率58.2%(同比提升5.8个点),销量351万吨(同比增长24.9%);主营收入162.7亿元、同比增长38.4%,利润3亿元、同比增加7.4亿元,主营收入利润率1.84%。
当前看下半年,煤制油、煤制气、煤制烯烃三大产品无新增产能投产、产能保持不变;煤制乙二醇计划有1个新项目投产,将增加产能120万吨/年。从上半年运行情况看,现代煤化工“四大产品”的总体情况以及增长率、利润率(除煤制乙二醇外)要好于石化全行业。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视察煤化工基地和煤化工企业,对煤化工产业的高质量发展和贯彻“碳达峰碳中和”战略及绿色低碳转型等方面作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宁东能源化工基地时发出“社会主义是干出来的”伟大号召,并指出:在我国西部建设这样一个能源化工基地,特别是建设一个目前世界上单体规模最大的煤制油项目,具有战略意义。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榆林能源化工基地时强调,煤化工产业潜力巨大、大有前途,要提高煤炭作为化工原料的综合利用效能,促进煤化工产业高端化、多元化、低碳化发展,把加强科技创新作为最紧迫任务,加快关键核心技术攻关。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指示为我国煤化工发展定出了基调、指明了方向。我们要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坚持立足我国“多煤缺油少气”的资源禀赋,适度发展现代煤化工产业,走创新化、绿色化发展之路。
当前,全球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地缘政治紧张局势不断加剧,世界经济正在经历低迷期,全球能源供需格局与转型深度调整,行业周期性调整正在经历阵痛。现代煤化工产业是我国能源保障的重要支撑,发展现代煤化工产业,对于保障我国能源安全、经济安全、促进石化原料多元化和石化产业供应链产业链安全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和作用。在全球能源供应出现地缘性紧张的情况下,现代煤化工产业不可或缺,既面临能源保供、原料多元的战略机遇,又面临对行业技术创新、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要求带来的挑战。
为推动现代煤化工产业创新发展,拓展石油化工原料来源,加强科学规划,做好产业布局,国家发展改革委在2017年印发的《现代煤化工产业创新发展布局方案》基础上,国家发展改革委等六部委于2023年又印发了《关于推动现代煤化工产业健康发展的通知》。近期拟组织对2017年版《现代煤化工产业创新发展布局方案》进行修订,防止重复布局、重复建设,综合整治“内卷式”竞争加剧,杜绝低水平、低效无效产能无序扩张,避免资源浪费、产能浪费和环境受损,提倡工艺先进化、创新化、绿色化、多元化。
三、当前能源“金三角”化工园区高质量发展的重点工作。
一是研究把握产业政策,避免在发展过程中走弯路。《关于推动现代煤化工产业健康发展的通知》在“规范项目建设管理”方面要求,从严从紧控制现代煤化工产能规模和新增煤炭消费量,确需新建的现代煤化工项目,应确保煤炭供应稳定,优先完成国家明确的发电供热用煤保供任务,不得通过减少保供煤用于现代煤化工项目建设;未纳入《现代煤化工产业创新发展布局方案》的新建煤制烯烃、新建煤制PX项目,由国家发展改革委、工信部会同相关部门,按照规定、根据项目原料、用能、水资源等要素保障条件,经评估论证并纳入《方案》以后,由省级政府核准。新建100万吨/年规模以上的煤制甲醇项目,原来由省级政府核准,现在有了新的规定。
在“加强规划布局引导”方面要求,进一步加强规划引导,优化产业布局,推动存量现代煤化工项目加快实施先进技术装备改造升级,新建煤制烯烃、煤制PX、煤制甲醇、煤制乙二醇、煤制可降解材料等项目,重点向煤水资源相对丰富、环境容量较好地区集中,促进产业集聚化、园区化发展。对于现有现代煤化工产能规模较大的地区,鼓励通过上大压小、煤炭用量置换等方式实施新建项目,避免同质化、低水平重复建设。
二是“十五五”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是创新,创新是引领产业高端化发展的核心引擎。当前,我们的煤化工技术还有不少卡点、堵点,在原始创新和集成创新以及高性能复合新型催化剂、合成气一步法制烯烃、一步法制低碳醇醚、煤制对二甲苯(PX)产业化等方面还需要技术创新来重点突破。同时在大型高效煤气化、新一代高效甲醇制烯烃等技术装备及关键原材料、零部件上,国产化水平还需要进一步提高。还要强化人工智能、大数据、5G深度赋能煤化工生产、物流与供应链管理,加快智能工厂、智慧车间和智慧园区建设,探索AI技术在研发端辅助高附加值化学品、化工设备的工艺路径设计,在生产端进行工艺控制、设备诊断、能耗管理等,推动煤化工领域智能化数字化加快升级。鼓励新建现代煤化工项目承担相应的技术创新示范升级任务,实施重大技术装备攻关工程,加快产业技术优化升级。加快煤基新型合成材料、先进碳材料、可降解材料等高端化工品生产技术开发应用。
在此特别强调耦合发展的创新,这是事关煤化工未来发展的重要趋势。煤化工与绿电、绿氢的耦合,多家园区和企业已开展了多年的探索,像宝丰能源等企业也积累了宝贵的经验。目前已关注并与煤化工园区未来减碳降碳密切相关的,与二氧化碳、废弃塑料、植物秸秆等生物质资源的耦合发展,也是一条值得研究、探索价值很高的耦合发展之路。随着技术的进步,二氧化碳可以经等离子催化等新技术与碳或水反应获得一氧化碳,废弃塑料及混合聚合物以及植物秸秆、灌木枝等生物质资源经热解、气化等方式可以获得合成气,甚至生活垃圾经沼气可以获得生物质甲烷,一氧化碳、合成气、生物质甲烷,这都是煤化工产业的重要原料。如果这样的耦合得以实现,煤化工的绿色低碳之路就更加广阔了。我们有条件的煤化工园区可以结合当地资源,通过创新先行先试,待技术相对成熟、经济也显现出竞争力的时候,加快工业化示范进程,为我国煤化工绿色低碳全面转型探索新的路径、提供新的技术方案。
三是“绿色低碳”。煤化工行业是高能耗、高排放的行业之一,“绿色低碳”是行业实现可持续发展乃至健康生存的必要条件。随着环保要求的提高和能源结构的调整,国家对煤化工行业提出了更高的降碳要求。
在《关于推动现代煤化工产业健康发展的通知》中,明确提出了对现代煤化工产业绿色低碳发展的要求,严格能效和环保约束,拟建、在建项目应全面达到能效标杆水平,能效低于基准水平的已建项目须在2025年底前完成改造升级,主要产品能效须达到行业基准水平以上,到今年底,如果能效仍在基准水平以下的项目,将予以淘汰退出。
去年7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的意见》,对推动传统产业绿色低碳改造升级、加快培育有竞争力的绿色低碳企业、打造一批领军企业和专精特新中小企业,以及支持企业用数智技术、绿色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推进既有设施节能降碳改造、逐步淘汰“老旧小散”设施,都提出了明确要求。并特别强调:坚决控制化石能源消费,深入推动煤炭清洁高效利用,“十四五”时期严格合理控制煤炭消费增长,接下来5年逐步减少。推动重点行业节能降碳改造,加快设备产品更新换代升级;构建碳排放统计核算体系,加强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审查,探索开展项目碳排放评价,严把新上项目能耗和碳排放关;落实水资源刚性约束制度,加强非常规水资源利用;大力发展资源循环利用产业,强化废弃物分类处置和回收能力,提升再生利用规模化、规范化、精细化水平,深入推进循环经济助力降碳行动。并强调中央预算内投资对绿色低碳先进技术示范、重点行业节能降碳、资源高效循环利用、环境基础设施建设等领域重点项目积极予以支持。
因此,各园区必须加大环保投入和技术改造力度以满足日益严格的环保要求。不仅聚焦能源绿色低碳转型、低碳零碳工艺流程再造、二氧化碳捕集利用与封存、资源节约集约与循环经济、新污染物治理等领域,统筹强化关键核心技术攻关。而且要实现煤与多种能源资源协同、梯度利用,促进原料的低碳化利用及废弃物的源头减量。探索煤化工与新能源、天然气化工、生物化工、石油化工、冶金建材等过程的耦合技术,提供能效物耗优化解决方案。要提高煤炭作为化工原料的综合利用效能,积极采用节能提效、绿色工艺、与清洁能源耦合、推进CO₂捕集、利用与封存等多种措施,努力走出一条高碳产业低碳排放的新路子。
四是认真做好化工园区规范化建设和认定管理。8月初,工信部等五部委印发《关于推进化工园区规范建设和高质量发展有关工作的通知》,对推动化工园区由规范建设向高质量发展迈进提出工作要求。第一是在各省区市已开展化工园区认定的基础上,开展省级化工园区认定办法复核,严格化工园区认定管理。这项工作于2025年底前完成复核。
第二是加快化工园区问题整改,要求各省级化工园区认定管理机构对化工园区认定、复核等环节发现的问题以及工信部前期组织开展的化工园区认定管理“回头看”反馈的问题,生态环境部门排查调度发现的化工园区污水收集处理设施建设运行不到位等问题,国务院安委会办公室化工园区安全整治提升专家指导服务发现的问题建议,要建立台账、责任到人,加快推进整改,确保按期完成。
第三开展化工园区评价及改造,主要是要求各省级化工园区认定管理机构,要组织已认定化工园区对照《化工园区竞争力评价导则》《化工园区智慧化评价导则》,开展竞争力、智慧化分级评价,这项工作于10月31日前完成,将评价结果报送工信部原材料司。在竞争力和智慧化分级评价的基础上,于2025年底前制定专业化改造方案,督促指导有关化工园区对标改造、提级进步;并支持竞争力二级、智慧化提升级化工园区在创新驱动、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智慧化转型等方面进一步完善提升。
各园区一定要高度重视化工园区的高质量发展。就全国已认定的720多家化工园区来看,经济规模、产业规模、发展质量、管理水平、本质安全等方面参差不齐,而且720多家这一数量确实多了。5月底我在谈化工园区“十五五”发展的时候讲,在规范认定的基础上,以石化产业和化工园区高质量发展为目标,化工园区总量应控制在500家以内。这样讲的思考是在工信部已组织化工园区认定工作“回头看”的基础上,“优中选优”保留已认定园区的70%,作为全国重点支持与发展的化工园区,现在甚至有人提出50%就够了。
所以,各化工园区、各位园区领导一定要高度重视、认真做好这次化工园区分级评价工作,特别是针对这次复核、评价过程中发现和反映出的突出问题、短板弱项以及前期有关部委已反馈的问题,一定要认真研究、专人负责、整改到位。“十五五”期间能不能保留在国家队,就看这次分级评价和整改提升的实际效果。只有通过这次分级评价和整改提升,已认定化工园区的管理水平和发展质量取得实质性的改善和进步,我们就能稳居化工园区国家队之列;如果有的园区只是走走过场、应付了事,将难以在国家队立足,恐怕将面临取缔或退出的命运。这不是危言耸听,这是高质量发展之要求,这是石化强国之要求,也是我们各化工园区和园区管理者所肩负的新时代的使命之所在。
近日,工业和信息化部等部门联合发布《石化化工行业稳增长工作方案(2025—2026年)》(以下简称《工作方案》)。今明两年是“十四五”收官之年和“十五五”开局之年,在此时间节点,石化化工行业承前启...
“十四五”期间,我国石油和化工行业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面对错综复杂的国际环境,积极应对突发新冠肺炎疫情等重大风险挑战,紧紧抓住高质...
编者按质量,是产业发展的基石,更是国家竞争力的体现。2025年全国“质量月”收官之际,本报对话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简称中国石化联)深耕此领域多年的专家,多视角阐述行业如何推进质量建设、夯实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