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燃料如何奔向万亿级赛道?

  在全球减排压力日益转化为现实市场需求的大背景下,绿色燃料产业正迎来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但也面临重重关卡。我国将如何在价格、政策、认证与原料等多重挑战中破局?又将如何依托系统协同,抢占未来能源转型的制高点?

  在近日举行的岚泽能源绿色燃料产业合作联盟大会上,专家给出了回答。

  政策驱动万亿元级市场

  国际航运和航空业的减排压力正在向产业端传导,为绿色燃料创造巨大发展机遇。

  “国际上的航空组织、航运组织等都已制定有关目标,欧盟也出台了碳边境调节机制等。在政策条款的推动下,可再生燃料的生产、加注、销售等环节已展现出强劲发展势头,有望成为万亿级市场。”国家绿色发展基金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吕彤轩谈道。

  根据国际航空运输协会(IATA)预测,到2050年,航空业需要5亿吨可持续航空燃料(SAF)才能实现净零碳排放目标;根据全球甲醇协会和国际可再生能源署预计,到2050年全球绿色甲醇需求量将超过3亿吨。

  国内进展如何?据金联创氢能数据库显示,截至2025年5月,全国规划、在建、投运的绿氢氨醇项目704个,其中绿色甲醇项目153个,合计产能5570万吨/年。而在SAF方面,国信证券近期研报提及,截至2024年年底,我国企业建设有SAF产能超100万吨。目前,规划、在建、投运的HVO/SAF产能超1000万吨/年。

  岚泽能源总经理范卫尧认为,要实现目前指定的减排目标,未来全球绿色燃料产业的总投资额预计将超过10万亿元人民币,市场前景巨大。但吕彤轩也指出,目前多数项目都在规划阶段,需求端尚未真正“打开”。

  价格瓶颈限制需求释放

  为何如此?

  “归根到底就是一个字——贵。”民航二所可持续航空燃料发展研究中心主任杨智渊直言,“目前,SAF的价格还是传统航煤的2~5倍,我们还没有建立起较好的分担机制,需要政府、产业链各方共同探索解决方案。”

  他指出,国内于2011年首次使用SAF,中国石化2014年取得了我国第一张生物航煤适航证,但此后8年间,国内SAF产业“活动趋近于零”。“为什么?因为当时SAF市面价格接近传统航煤的10倍,大家都觉得通过SAF减排不太现实。”杨智渊说。

  随着减排目标出台,2023年前后国内SAF产业回温,但“贵”如往昔。杨智渊表示,今年1月1日开始,欧洲已经强制加注2%的SAF,导致价格大幅上涨。据百川盈孚数据,截至9月22日,SAF欧洲FOB主流价已涨至2705美元,季度同比增长21%;同期,SAF中国FOB主流价涨至2400美元,季度同比增长20%。

  绿色甲醇也处于类似境地。专家指出,每吨绿色甲醇的价格是传统燃油的2倍以上,可提供热值仅为传统燃油的二分之一。即单个航程中,航运公司需要支付超过于4倍的传统燃料成本。

  多位专家指出,“规模”是破解“贵”的重要抓手。吕彤轩解释说,目前供需矛盾突出,最主要的问题还是没有产品、产量不足。

  “当前可供选择的能够实现大批量生产的工厂并不多,因此构成卖方市场。等到产能规模扩大后,市场形成竞争机制,价格会有所变化。”Argus阿格斯亚洲甲醇首席咨询师张贝琦说,国际海事组织(IMO)净零排放框架尚未“靴子落地”,因此当前船东对于绿色燃料的态度较为犹豫,“是等等再看的状态”,也限制了市场需求释放。

  产业发展面临多道关卡

  除了价格瓶颈,绿色燃料产业还有更多关卡要过。

  其一是政策关。“对于绿色甲醇最大的影响因素就是政策。大家都在等待欧盟、IMO政策,还有国内补贴政策,这些都是激励绿色甲醇市场成长很重要的因素。”张贝琦说。

  中国航空油料集团有限公司高级业务经理王硕谈道,航油企业难以锁定大规模、长周期的SAF货源,供应商投资意愿不足,生产和供应成本难以摊薄,更难以形成具有经济性和长期性的采购合同,导致供应保障体系面临源头供应不稳、采购成本不可控的风险,急需加强政策支持,为建立长期稳定的SAF采购渠道、锁定合理价格创造基础。

  其二是原料供应关。“生物质秸秆加氢耦合生产1吨绿色甲醇需2~3吨秸秆,不加氢情况下大概需要4~5吨。如何实现稳定的原料供应,是行业面临的重大课题。”吕彤轩提到,利用湿垃圾、畜禽粪污掺生物质秸秆生产绿色甲醇目前也已投入实践,未来养殖集中地区可能会成为绿色燃料企业的布局重点。

  其三是认证体系关。杨智渊介绍说,SAF要进入市场必须跨过两道门槛:适航审定和可持续认证,其中可持续认证受制于人,是行业面临的痛点问题。

  “要基于我国的资源禀赋建立可持续认证体系。”杨智渊谈道,需要将酒糟、芦竹、蓖麻等推向国际,使其进入被认可的原料清单中。“为此,我们需要建立一个对话的平台,共同实现标准国际化。”他说。

  多方携手培育新兴市场

  “一切都还需要时间。”杨智渊总结说。

  他表示,绿色燃料是一个新兴事物,相应匹配的政策体系尚未完善,但已经在陆续更新,如去年12月1日开始取消化学改性的动、植物或微生物油、脂等产品(UCO)出口退税等,将助力保障国内产业原料供应。

  日前,国家能源局还正式发布《关于开展绿色液体燃料技术攻关和产业化试点工作(第一批)的通知》,明确了9个标杆项目,涵盖绿色甲醇、绿氨、纤维素燃料乙醇等领域,为行业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

  面对巨大的资金需求,产业资本也正积极布局。吕彤轩表示,国家绿色发展基金将坚定不移地投入以绿色甲醇为代表的清洁能源产业赛道。在政策、资金的有力支持下,我国绿色燃料产业在技术工艺方面喜报频传,如入选第一批试点工作名单且得到国家绿色发展基金领投的岚泽能源大丰港年产30万吨绿色甲醇项目。

  “我们要把甲醇技术通过商业化集成起来,力争做国内首台套、国际首台套设备,争取在2027年上半年完成。”岚泽能源董事长、首席科学家孙予罕介绍说,岚泽不仅拥有核心技术,也与有关科研院所达成了密切合作,目前正在进一步探索柔性生产模式,将为我国抢占绿色燃料产业的主动权贡献力量。

  华东理工大学教授代正华则介绍说,华东理工大学洁净煤技术研究所目前约有380台气化炉得到推广应用,总体产能居世界之首。同时,该团队还针对不同原料形成了较为完备的气化技术体系。

  而在认证体系方面,杨智渊表示,中国民航局正立足我国国情构建自己的可持续认证体系,目前已具雏形,或将于今年年底开展试运行,有关标准也将陆续发布。他进一步提出,我国在绿氢、绿电、农林废弃物、UCO等方面具有资源优势,未来有望成为全球最大的SAF市场。

  “我们要着力培育整个市场。市场起来之后,我们的话语权、主导权就会越来越强。”杨智渊说。


相关推荐

破局“内卷”,赋能农业!中国农大与贵州磷化集团战略合作签约

  9月29日,中国农业大学与贵州磷化(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下称贵州磷化集团)科技合作协议签约仪式在京举行。本次签约仪式以“磷汇科技,绿领未来”为主题,由养分资源高效利用全国重点实验室与贵州磷化集团共...

2025-09-30     中化新网

《化工设备、管道外防腐设计规范》启动修订

  9月19日,由中国石油和化工勘察设计协会在安徽合肥组织召开《化工设备、管道外防腐设计规范》(HG/T20679)标准修订工作组成立暨第一次工作会议,全面启动标准修订工作。  会议介绍了标准修订.....

2025-09-30     中化新网

吕梁市氢能产业全面进入有序破局新阶段

9月28日,“2025年太原能源低碳发展论坛平行论坛:氢能发展论坛”在太原举行。山西省吕梁市委副书记、市长熊义志在会上表示,作为典型的资源型地区,吕梁把氢能产业作为推进转型发展、深化能源革命的重要抓手...

2025-09-30     山西能源和化工

鹏飞集团打造具有全球竞争力的千亿级氢能产业集群

9月28日,由鹏飞集团承办的“太原能源低碳发展论坛氢能发展论坛”在山西太原成功举办。鹏飞集团董事局主席兼总裁郑鹏作主题报告。

2025-09-30     山西能源和化工

中国海油在渤海湾盆地获勘探重大突破

中化新网讯9月29日,从中国海油获悉,我国在渤海湾盆地辽中凹陷古近系岩性勘探领域取得重大突破,成功钻获高产油气井,进一步夯实了我国海上油气资源储量基础。辽中凹陷位于渤海北部海域,平均水深22米。探.....

2025-09-30     中化新网

中石油东部成品油产业链一体化协同透视

 金秋九月,东北炼厂输油管道昼夜奔涌;江南码头吊臂巍峨矗立,油轮有序装卸……中国石油东部市场“公铁水管”四维能源网络正高速运转。东部成品油产业链打破壁垒、织密网络,奏响高质量发展的新乐章。

2025-09-30     辽宁石油和化工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