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化新网讯 近日,由中国科学院理化技术研究所联合中科富海研制的5吨/天液氢制取装备的核心设备——双压循环氢气膨胀制冷氢液化系统,在阜阳中科富海液氢工厂实现示范应用,连续安全稳定运行超过168小时。
该项目是中科富海牵头的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可再生能源与氢能技术”重点专项,依托中科院理化技术研究所核心技术成果转化,在阜阳建设完成民用液氢全产业链工程示范,于今年5月份进入试生产阶段。阜阳中科富海相关负责人介绍说,这套装置的核心设备在额定工况实现液化能力5.27吨/天,氢气液化能耗11.8kW·h/kg-LH2,生产的液氢纯度达99.99996%,填补国内大规模液氢生产领域的空白。
液氢制取被视为氢能产业链的“咽喉环节”,需将氢气冷却至-253℃超低温,对设备工艺要求极为苛刻,此前全球超85%产能集中于北美,我国关键技术长期面临“卡脖子”。经过4年攻关,中科院理化技术研究所突破大规模高效氢气液化工艺流程优化、正仲氢转化与换热一体化、重载氢气透平膨胀机等一系列核心技术,并在阜阳落地。第三方测试显示,该装置实际液化能力达5.27吨/天,生产每千克液氢能耗仅11.8千瓦时,优于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目标,为后续10~30吨/天更大规模装置研发奠定基础。
中国气体协会常务副理事长洑春干认为,阜阳示范项目的成功,标志着我国氢能产业在自主化、规模化道路上迈出关键一步,为氢能商业化应用扫清了核心技术障碍。
作为皖北煤基化工重镇,阜阳雄厚的产业基础与资源禀赋,为氢能产业发展提供了“沃土”。阜阳拥有昊源化工、晋煤中能等龙头企业,其中昊源化工煤化工副产氢产能潜力达12万吨/年、精细化工副产氢6000吨/年,晋煤中能副产氢潜力亦达12万吨/年,为液氢生产提供了稳定、低成本的氢源。
10月16日,第五届储能安全研讨会暨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国际锂离子电池储能安全评价关键技术合作研发”研讨会在天津举行,会上《集装箱锂电池储能系统自律实践指南》正式发布。
9月24日,“2025光伏行业技术创新大会暨技术百人会”(以下简称“技术百人会”)在四川宜宾召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