稳增长:以效益为中心是根本

近日,工信部等部门联合发布《石化化工行业稳增长工作方案(2025—2026年)》(下称《工作方案》)。《工作方案》“优供给、促转型、扩消费、强载体、拓合作”五个维度破解“内卷”难题,强调质量效益优先,为石化化工行业稳增长“保驾护航”。这一方案引起业内的广泛关注和积极反响。

方案契合国情且具现实意义

中石化九江分公司环保管理高级专家唐安中告诉记者,工信部在《工作方案》中提出“以效益为中心”,既契合当前国情,也极具现实意义,有利于破解石化化工行业“内卷”困境。

唐安中分析指出,过去常有人说“只要中国人从事的产业,最后都不会有效益”,若盲目扩大规模,只会牺牲利润、研发投入能力与安全环保保障,最终拖累产品质量,无法实现可持续发展。

用一个比喻能更清晰理解“以效益为中心”的核心:评判一个人是否健康,关键不在于体重大小,而在于身体强健度、身心健康状态与内生动力,这恰是“单纯追规模”与“专注求效益”的本质区别。

从市场背景看,化工市场近年持续低迷,与房地产走势高度吻合。在2020年左右规模见顶后,自2021年起中国房地产市场进入下行通道,价格与销量双双下滑。而国内60%的化工材料服务于房地产,在这一背景下,化工市场自然难有起色。

再看国内外产业差异。国外产品定价往往综合考量人力资本、研发投入及安全环保成本。比如英伟达芯片,正因其具有持续支撑人工智能所需算力的独特优势,高价才具备合理性。而国内化工领域,“十三五”以来新建的多为炼化一体化企业,从“十三五”初到“十四五”末,炼油与化工产能几乎翻倍,当前炼油产能已超9.2亿吨(美国约9.1亿吨且呈下降趋势,欧盟更早进入去产能阶段并转向高端聚烯烃、合成树脂、高端碳纤维等高值产品);叠加新能源汽车发展导致柴油需求不足,国家限制炼油产能已成为必然选择,因为其规模不可能无限扩张。

深入分析企业行为逻辑。以炼油产业为例,企业追求规模效益,一方面是为降低成本、占领市场、获取边际效益,另一方面是想通过扩大炼油产能,推动单一燃料型炼厂向炼化一体化转型,为后续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打基础。但现实困境在于,国内市场份额有限,国外市场壁垒又高,企业陷入“不发展就淘汰”“重复扩能却无高端高附加值产品”的两难,最终仍难在激烈竞争中立足。

回归企业经营本质。办企业的核心目标是实现可持续发展,而效益正是可持续发展的基础。若长期依赖贷款经营,企业难以为继。

重庆拓奇新材料有限公司董事长李乾华表示,《工作方案》的出台恰逢其时,行业目前的确需要提质增效。此前绝大多数石化化工企业热衷于以规模促发展,依靠资金投入扩大规模,但自身缺乏核心技术,导致同质化竞争严重。但随着国内经济的高速增长,市场已经接近饱和甚至过剩,以规模促发展的模式也将难以为继。因此在当前历史阶段,中国企业应该瞄准产业升级,不断缩小与欧美等国外先进水平的差距,补齐发展短板。企业内部也要强化精细化管理、安全环保,做好总体规划,不断提质增效。

不可否认的是,近些年中国石化化工企业虽进步显著,但发展水平参差不齐,有些企业成功地成为国际国内龙头,但也有部分企业却在“内卷”中苦苦挣扎。当然,“内卷”和过剩也是行业发展的必经阶段,没有过剩就没有竞争、淘汰和升级。当行业“内卷”达到一定程度,落后企业必然会被淘汰出局,市场也将重新归于平衡,只不过现阶段的平衡速度更为缓慢、更为艰难。只有“以效益为中心”,才有利于实现市场的再平衡,行业也才能展现出新的面貌。在此过程中,能够经受住考验并且不断提升的企业将生存下来,且能生存得更好。

方案带给企业三条深刻启示

湖北三宁化工有限公司总经理殷银华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强调,当前,产能快速增长叠加需求增速放缓,石化化工企业竞争愈发激烈,行业盈利能力持续下降。因此,近日,工信部等部门联合发布了《工作方案》,强调要实现稳增长。不同于以往的是,本轮稳增长的核心是质量效益优先,无疑给石化化工行业指明了前进的方向。让石化化工行业从规模的快速扩张和市场的冷淡反应中清醒过来,引导企业凝神静气,潜心提质增效。

深入研究这一《工作方案》,发现其带给企业的启示有三。

启示一,必须全力开发新产品。市场下行主要是由于购买力下降,老产品已经饱和且消费者已对其产生厌倦。因此企业管理者必须在此时坚定开发符合新需求和新趋势的产品,并且寻找到新的解决方案,以满足客户更高层次的需求。这时的创新不是选择,而是生存的必然。

启示二,彻底削减成本。“内卷”严重时期竞争充分激烈,订单数量和单价不断下降。很多企业为抢占市场份额往往会发起价格战。应对价格战的本质是要对成本进行重构。因此,企业需要努力削减成本。成本控制不是财务问题,而是经营哲学。

启示三,做好全员营销。全员营销并非指全员从事销售工作,而是全员理解客户、全员服务客户,全员关注如何为客户创造价值。在“内卷”严重时期,我们更要清晰地知道顾客是谁,如何服务他们以及顾客为何选择我们,而非竞争对手。明确这些问题比盲目销售更为有效。营销并非推销,而是价值创造。

以效益为中心,企业有先例

《工作方案》提出,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以质量效益为中心。2025—2026年,石化化工行业增加值年均增长5%以上,经济效益企稳回升。

唐安中表示,要达成“可持续发展”与“以效益为中心”的目标,企业必须学会“做选择”。精准对接市场需求,充分预判未来走势。正如《工作方案》对石化行业的要求那样,行业需从过去以“满足老百姓衣食住行”为主,转向在新能源汽车、电子化学品、化工新材料等领域重点发力。

围绕质量效益核心,九江石化系统推进成本管控与挖潜增效。一方面优化原油结构,以最优性价比获取优质原料;另一方面抓实生产过程降本,全面优化加工方案,严格管控燃动、化工辅材及检维修成本。同时,聚焦高附加值产品攻关,在做好低成本增产汽油、生产动力电池焦工作的基础上,强化产品质量监控,全力提升产品效益。

为持续提升质量效益、突破发展瓶颈,九江石化坚定推进转型发展。公司聚焦化工新材料、绿色低碳技术等战略方向,加快实施芳烃产业链延链、强链建设,以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路径,全力打造世界领先的绿色智能炼化企业。

落实《工作方案》企业在行动

江苏华昌化工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张汉卿表示,《工作方案》是我们在当前形势下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指路“明灯”。华昌化工将以此为契机,聚焦以“智能、绿色、安全”促转型,积极培育行业增长的新动能。

一方面实施技术改造项目,为降碳、减污、扩绿和提升本质安全水平提供保障。如加快推进“氨合成生产装置智能化”“尿素装置节能降碳及中央控制室改建”“扩建年产30万吨多元醇系列新材料”等技改项目。

另一方面加快培育增长新动能。公司将重点在化工新材料和新型肥料两大领域寻求突破,争取到2026年化工新材料和新型肥料业务增加30亿元营业收入。在羰基合成化工新材料领域,利用前期中试取得的创新成果拓展高附加值的专用化学品业务;在新型肥料领域,致力于开发高效、环保的缓/控释肥、水溶肥等功能性肥料产品,服务现代农业。

李乾华说,为落实质量效益优先的方针,我们计划依托自主创新,把老产品做出新格局。公司最新的苯二胺项目,突破现有工艺和原料路线,一是大幅度降低生产成本,有望比国内现有先进水平降低40%~50%;二是产品质量大幅提升,为下游高端产品开发创造条件;三是工艺过程更加安全可控,减少了重大危险工艺;四是副产物循环利用,实现绿色环保可持续发展。

通过采用自主创新技术,将实现苯二胺成本下降、质量提升,可以大幅降低下游产品(如芳纶、高端聚氨酯等)成本,拓展应用领域,扩大市场规模,为制造业和消费提档升级带来新的机会。


相关推荐

卫星化学多套核心装置复产

卫星化学于10月17日发布公告称对全资子公司连云港石化的装置已完成检修,恢复正常生产。

2025-10-21     中国石油和化工

国内首套!40万吨/年聚丙烯装置在广西开工成功

10月17日,从中国石油广西石化传出消息,该公司40万吨/年聚丙烯装置16日在广西钦州产出首批合格产品,实现一次开工成功。这是中国首套可生产全产品组合的聚丙烯装置。

2025-10-21     中国石油和化工

第十六届中国国际石油化工大会开幕在即

当前,全球产业格局面临深度结构调整与中国式现代化发展的战略交汇期,石化产业正站在历史性转型关口,面临着发展范式革命性重构的历史机遇。而在这“十四五”规划迎来收官检阅、“十五五”蓝图提笔谋篇之际,石油和...

2025-10-21     中化新网

氟硅协会安委会召开八届六次会议

  10月16日,中国氟硅有机材料工业协会安全环保委员会(以下简称“安委会”)第八届第六次会议在江西永修召开。

2025-10-21     中国化工报

业界专家:以创新驱动氟硅新材料绿色发展

  10月16日,2025第八届中国氟硅行业绿色发展大会、第二十一届有机硅学术交流会暨“双招双引”推介会在江西永修召开,400余名代表共探有机硅产业高质量发展路径。

2025-10-21     中国化工报

2025阿赫玛亚洲展在沪举办

  近日,第十二届阿赫玛亚洲展在上海国家会展中心举办。

2025-10-21     中国化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