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工信部等部门联合发布《石化化工行业稳增长工作方案(2025—2026年)》(下称《工作方案》)。《工作方案》从“优供给、促转型、扩消费、强载体、拓合作”五个维度破解“内卷”难题,强调质量效益优先,为石化化工行业稳增长“保驾护航”。这一方案引起业内的广泛关注和积极反响。
方案契合国情且具现实意义
中石化九江分公司环保管理高级专家唐安中告诉记者,工信部在《工作方案》中提出“以效益为中心”,既契合当前国情,也极具现实意义,有利于破解石化化工行业“内卷”困境。
唐安中分析指出,过去常有人说“只要中国人从事的产业,最后都不会有效益”,若盲目扩大规模,只会牺牲利润、研发投入能力与安全环保保障,最终拖累产品质量,无法实现可持续发展。
用一个比喻能更清晰理解“以效益为中心”的核心:评判一个人是否健康,关键不在于体重大小,而在于身体强健度、身心健康状态与内生动力,这恰是“单纯追规模”与“专注求效益”的本质区别。
从市场背景看,化工市场近年持续低迷,与房地产走势高度吻合。在2020年左右规模见顶后,自2021年起中国房地产市场进入下行通道,价格与销量双双下滑。而国内60%的化工材料服务于房地产,在这一背景下,化工市场自然难有起色。
再看国内外产业差异。国外产品定价往往综合考量人力资本、研发投入及安全环保成本。比如英伟达芯片,正因其具有持续支撑人工智能所需算力的独特优势,高价才具备合理性。而国内化工领域,“十三五”以来新建的多为炼化一体化企业,从“十三五”初到“十四五”末,炼油与化工产能几乎翻倍,当前炼油产能已超9.2亿吨(美国约9.1亿吨且呈下降趋势,欧盟更早进入去产能阶段并转向高端聚烯烃、合成树脂、高端碳纤维等高值产品);叠加新能源汽车发展导致柴油需求不足,国家限制炼油产能已成为必然选择,因为其规模不可能无限扩张。
深入分析企业行为逻辑。以炼油产业为例,企业追求规模效益,一方面是为降低成本、占领市场、获取边际效益,另一方面是想通过扩大炼油产能,推动单一燃料型炼厂向炼化一体化转型,为后续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打基础。但现实困境在于,国内市场份额有限,国外市场壁垒又高,企业陷入“不发展就淘汰”“重复扩能却无高端高附加值产品”的两难,最终仍难在激烈竞争中立足。
回归企业经营本质。办企业的核心目标是实现可持续发展,而效益正是可持续发展的基础。若长期依赖贷款经营,企业难以为继。
重庆拓奇新材料有限公司董事长李乾华表示,《工作方案》的出台恰逢其时,行业目前的确需要提质增效。此前绝大多数石化化工企业热衷于以规模促发展,依靠资金投入扩大规模,但自身缺乏核心技术,导致同质化竞争严重。但随着国内经济的高速增长,市场已经接近饱和甚至过剩,以规模促发展的模式也将难以为继。因此在当前历史阶段,中国企业应该瞄准产业升级,不断缩小与欧美等国外先进水平的差距,补齐发展短板。企业内部也要强化精细化管理、安全环保,做好总体规划,不断提质增效。
不可否认的是,近些年中国石化化工企业虽进步显著,但发展水平参差不齐,有些企业成功地成为国际国内龙头,但也有部分企业却在“内卷”中苦苦挣扎。当然,“内卷”和过剩也是行业发展的必经阶段,没有过剩就没有竞争、淘汰和升级。当行业“内卷”达到一定程度,落后企业必然会被淘汰出局,市场也将重新归于平衡,只不过现阶段的平衡速度更为缓慢、更为艰难。只有“以效益为中心”,才有利于实现市场的再平衡,行业也才能展现出新的面貌。在此过程中,能够经受住考验并且不断提升的企业将生存下来,且能生存得更好。
方案带给企业三条深刻启示
湖北三宁化工有限公司总经理殷银华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强调,当前,产能快速增长叠加需求增速放缓,石化化工企业竞争愈发激烈,行业盈利能力持续下降。因此,近日,工信部等部门联合发布了《工作方案》,强调要实现稳增长。不同于以往的是,本轮稳增长的核心是质量效益优先,无疑给石化化工行业指明了前进的方向。让石化化工行业从规模的快速扩张和市场的冷淡反应中清醒过来,引导企业凝神静气,潜心提质增效。
深入研究这一《工作方案》,发现其带给企业的启示有三。
启示一,必须全力开发新产品。市场下行主要是由于购买力下降,老产品已经饱和且消费者已对其产生厌倦。因此企业管理者必须在此时坚定开发符合新需求和新趋势的产品,并且寻找到新的解决方案,以满足客户更高层次的需求。这时的创新不是选择,而是生存的必然。
启示二,彻底削减成本。“内卷”严重时期竞争充分激烈,订单数量和单价不断下降。很多企业为抢占市场份额往往会发起价格战。应对价格战的本质是要对成本进行重构。因此,企业需要努力削减成本。成本控制不是财务问题,而是经营哲学。
启示三,做好全员营销。全员营销并非指全员从事销售工作,而是全员理解客户、全员服务客户,全员关注如何为客户创造价值。在“内卷”严重时期,我们更要清晰地知道顾客是谁,如何服务他们以及顾客为何选择我们,而非竞争对手。明确这些问题比盲目销售更为有效。营销并非推销,而是价值创造。
以效益为中心,企业有先例
《工作方案》提出,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以质量效益为中心。2025—2026年,石化化工行业增加值年均增长5%以上,经济效益企稳回升。
唐安中表示,要达成“可持续发展”与“以效益为中心”的目标,企业必须学会“做选择”。精准对接市场需求,充分预判未来走势。正如《工作方案》对石化行业的要求那样,行业需从过去以“满足老百姓衣食住行”为主,转向在新能源汽车、电子化学品、化工新材料等领域重点发力。
围绕质量效益核心,九江石化系统推进成本管控与挖潜增效。一方面优化原油结构,以最优性价比获取优质原料;另一方面抓实生产过程降本,全面优化加工方案,严格管控燃动、化工辅材及检维修成本。同时,聚焦高附加值产品攻关,在做好低成本增产汽油、生产动力电池焦工作的基础上,强化产品质量监控,全力提升产品效益。
为持续提升质量效益、突破发展瓶颈,九江石化坚定推进转型发展。公司聚焦化工新材料、绿色低碳技术等战略方向,加快实施芳烃产业链延链、强链建设,以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路径,全力打造世界领先的绿色智能炼化企业。
落实《工作方案》企业在行动
江苏华昌化工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张汉卿表示,《工作方案》是我们在当前形势下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指路“明灯”。华昌化工将以此为契机,聚焦以“智能、绿色、安全”促转型,积极培育行业增长的新动能。
一方面实施技术改造项目,为降碳、减污、扩绿和提升本质安全水平提供保障。如加快推进“氨合成生产装置智能化”“尿素装置节能降碳及中央控制室改建”“扩建年产30万吨多元醇系列新材料”等技改项目。
另一方面加快培育增长新动能。公司将重点在化工新材料和新型肥料两大领域寻求突破,争取到2026年化工新材料和新型肥料业务增加30亿元营业收入。在羰基合成化工新材料领域,利用前期中试取得的创新成果拓展高附加值的专用化学品业务;在新型肥料领域,致力于开发高效、环保的缓/控释肥、水溶肥等功能性肥料产品,服务现代农业。
李乾华说,为落实质量效益优先的方针,我们计划依托自主创新,把老产品做出新格局。公司最新的苯二胺项目,突破现有工艺和原料路线,一是大幅度降低生产成本,有望比国内现有先进水平降低40%~50%;二是产品质量大幅提升,为下游高端产品开发创造条件;三是工艺过程更加安全可控,减少了重大危险工艺;四是副产物循环利用,实现绿色环保可持续发展。
通过采用自主创新技术,将实现苯二胺成本下降、质量提升,可以大幅降低下游产品(如芳纶、高端聚氨酯等)成本,拓展应用领域,扩大市场规模,为制造业和消费提档升级带来新的机会。
天原股份11月27日公告,下属子公司马边无穷矿业有限公司磷化工厂于2023年12月19日停产,为盘活闲置无形资产,公司对2.5万吨/年黄磷产能指标公开挂牌转让。公告称,最终确定四川和邦生物科技股份有...
11月27日,国家统计局发布数据,1—10月份,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总额59502.9亿元,同比增长1.9%。其中,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利润总额2790.6亿元,同比下降12.5%;化学原料和化...
11月26日,从“实干绘答卷接力新蓝图”上海“十四五”规划成果系列新闻发布会青浦区专场上获悉,青浦区坚持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让各类创新创业要素在青浦加速集聚,“长三角创新枢纽”的核心动能愈发....
农化服务体系创新,事关农业强国建设,也是肥料行业新赛道。面对“十五五”,肥料企业如何抢抓农化服务黄金机遇期?11月26日,由中国化工企业管理协会(下称中化企协)主办、中盐安徽红四方肥业股份有限公司(....
11月21日,由中国聚氨酯工业协会主办、中国聚氨酯工业协会多元醇专业委员会承办的多元醇行业高质量发展大会暨多元醇分会第十四届科研、生产、技术交流大会在福建泉州组织召开。大会以多元醇行业高质量发展为核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