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化新网讯 近日,胜利油田石油工程技术研究院研发的“多位点羟胺可控堵调体系”完成产品中试加工流程优化,产能达到10吨/天。该堵调体系已在胜利油田滨南、孤东、河口等采油厂开展现场应用19井组,累计增油5570吨。
我国中高渗油藏储量较大。最新数据显示,该类油藏共动用地质储量133亿吨、年产量5765万吨,占已开发油田的38.7%和27.1%。但经多年开发,中高渗油藏普遍进入“双特高”阶段,低效注水严重。堵水调剖是实现均衡驱替的重要手段,然而面临裂缝、大孔道对堵剂强度需求提高和高温高盐条件下高分子材料降解难以避免的难题。
针对以上问题,科研人员立项“多位点羟胺可控堵调体系研发与应用”展开攻关。结合羟胺冻胶成胶规律及微观分析,阐明了体系“水解-自聚-交联”的反应机理,绘制了不同场景下的应用图版。他们通过反应产物配比、反应条件优化,合成了室内小样,在此基础上构建了堵调体系并开展评价实验。评价结果表明,新体系强度、热稳定性均大幅提升,有效解决了现有堵调产品在深部运移和高强度封堵方面的技术瓶颈,实现产品性能的显著升级。
近日,由中国科学院理化技术研究所联合中科富海研制的5吨/天液氢制取装备的核心设备——双压循环氢气膨胀制冷氢液化系统,在阜阳中科富海液氢工厂实现示范应用,连续安全稳定运行超过168小时。
10月16日,第五届储能安全研讨会暨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国际锂离子电池储能安全评价关键技术合作研发”研讨会在天津举行,会上《集装箱锂电池储能系统自律实践指南》正式发布。
9月24日,“2025光伏行业技术创新大会暨技术百人会”(以下简称“技术百人会”)在四川宜宾召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