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化利用二氧化碳有了新“膜”法

近日,我国科研人员在酸性膜电极电催化二氧化碳还原领域取得新进展。科研团队提出采用多孔膜替代离子交换膜,在酸性条件下实现了高选择性、长稳定性的电催化二氧化碳转化,为二氧化碳资源化利用提供了新的解决方案。

  该研究成果由南开大学电子信息与光学工程学院罗景山教授课题组取得,并于近日发表于《自然·通讯》上。

  二氧化碳是当前主要的温室气体。如何能将二氧化碳“变废为宝”,是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关键。长期以来,零间隙膜电极二氧化碳电解槽因能量效率高和集成度高而被视为二氧化碳转化利用的重要方向。然而,零间隙膜电极电解槽运行过程中通常面临析盐、渗水及析氢副反应等问题,稳定性与碳利用率难以兼顾。

  “就像日常生活中烧水壶结水垢一样,电解槽中出现的‘水垢’容易堵塞管道、损坏设备,导致反应很快中断,非常不稳定。”研究团队成员、南开大学电子信息与光学工程学院2022级博士生魏世蕾解释道。

  针对这一挑战,团队提出更换核心“过滤部件”,采用多孔膜替代传统离子交换膜,构建酸性体系下的零间隙膜电极电解槽,选用合适孔径与适当亲水性的多孔膜实现物质传输平衡,从根本上改善反应环境。这一设计有效抑制了析盐与析氢副反应,使系统在高电流密度下仍能保持优异性能。

  实验结果显示,在酸性电解液条件下,多孔膜电解槽在400 mA cm-2电流密度下的一氧化碳法拉第效率高达85%,显著优于离子交换膜系统。

  同时,研究团队实现了连续运行200小时的长期稳定性测试,二氧化碳还原产物中一氧化碳比例接近100%,氢气副产物极少,且未出现析盐现象。在100cm2大面积电解槽测试中,装置依然能稳定运行超过120小时,二氧化碳还原产物中一氧化碳比例保持在约90%,充分验证了该技术的可扩展性与工业应用潜力。

  “这项成果为酸性膜电极二氧化碳还原电解槽提供了新的膜使用及设计策略,为未来实现高附加值碳基燃料与化学品的电合成奠定了基础。”罗景山说。


来源:新华网

相关推荐

日程安排出炉,聚醚醚酮(PEEK)产业链发展交流会与您相聚西安

11月12日-14日,《中国化工报》社有限公司联合彬州市人民政府在西安举办“2025年高分子材料产融大会暨化工产业金融智库第五次年会特开设分论坛聚醚醚酮(PEEK)产业链发展交流会。

2025-10-25     中化新网

让材料科学触手可及

深秋的北京,寒意渐浓,一场材料盛会却让北京化工大学充满知识的“暖意”。10月27日,该校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第十四届材料博览会暨第七届博学论坛在昌平校区拉开帷幕。在这里,从可亲手操作的互动实验,到前沿创...

2025-11-04     中化新网

锦西石化技能比拼赋能运维“生命线”

10月30~31日,锦西石化公司钳工竞赛团体赛实操环节在维运中心作业场圆满收官。作为企业技能人才培养与技术传承的重要抓手,此次竞赛以“以赛验学、以赛促练、以赛提能”为核心,将技能比拼与生产运维...

2025-11-04     辽宁石油和化工新闻

南昌大学——江西广源化工联合培养博士后顺利出站

中化新网讯11月1日,南昌大学——江西广源化工有限责任公司联合培养博士后叶慧贤出站答辩会,在广源化工科研大楼顺利举行。本次答辩会由井冈山大学副校长隋岩教授,南昌大学张荣斌教授、赵丹教授、蔡建信教授.....

2025-11-04     中化新网

氯化苦土壤熏蒸技术交流发展大会在大连举办

为贯彻落实中央关于发展农业新质生产力的战略部署,破解特色农业连作障碍难题,由大连獐子岛海洋发展集团旗下大连绿峰化学股份有限公司举办的“氯化苦土壤熏蒸技术交流发展大会”11月1日在大连举行。本次会议旨....

2025-11-04     辽宁石油和化工新闻

以科技创新驱动油田数智化转型

“十四五”攻坚收官进入冲刺阶段,中原油田以数字化转型为牵引,锚定“千万吨级一流油气公司”目标,推动一批智能化成果快速落地,老油田正稳步迈向高质量发展的“数智新时代”。

2025-11-03     河南石化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