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化新网讯 在10月15日至17日于河南郑州举办的第27届中国国际软件博览会上,工业软件赋能传统产业智能化转型成为焦点。与会专家指出,应以开源为纽带,推动“人工智能+软件”行动,着力补短板、锻长板,攻克工业软件等关键领域“卡脖子”难题。
数据显示,“十四五”以来,我国软件产业规模由2021年的9.5万亿元增长到去年的13.7万亿元,4年增幅超过44%,有力支撑了信息工业化发展。中国电子信息行业联合会常务副会长周子学指出,尽管发展迅速,但由于产业基础薄弱、行业门槛较高等原因,我国软件业在全球市场的占有率与发达国家相比仍有差距。他呼吁中国软件企业攻克基础软件、工业软件等关键领域的“卡脖子”难题,同时推动产学研用深度协同,打破壁垒,实现资源共享和优势互补,推动软件产业创新发展。
工业和信息化部总工程师谢少锋指出,工业和信息化部将聚焦基础软件、工业软件、先进计算等重点领域,谋划一批重大的科技专项,着力补短板、锻长板,实现软件从跟跑、并跑向领跑迈进。
河南省工业和信息化厅相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将力争在基础软件、工业软件等领域实现一批标志性技术产品的突破,并聚焦重点行业打造一批场景应用示范,“一园一特色”推动省级软件产业园扩容提质。
河南省石油和化学工业协会常务副会长苏东表示,在工业软件应用方面,河南石化行业已从单纯的生产控制向全流程数字化、智能化转型。骨干企业在制造执行系统(MES)、企业资源计划(ERP)、集散控制系统(DCS)等基础工业软件应用上趋于成熟,部分企业还引入了优化控制软件和预测性维护系统,提升了生产效率和管理水平。
“然而,河南省石化行业在工业软件方面仍面临高端工业软件如流程模拟、先进控制、设备健康管理等依赖国外技术,数据孤岛现象突出,复合型人才短缺等挑战。”苏东指出,协会将采取四项措施:一是加强自主工业软件研发,重点突破流程模拟、先进控制等关键领域;二是推动企业间数据共享和系统互联,建设行业级工业互联网平台;三是加大人才培养力度,通过校企合作培养石化行业急需的复合型人才;四是积极参与开源社区建设,利用开源生态加速工业软件国产化进程。
日前,中国石油广西石化公司40万吨/年聚丙烯装置在广西钦州产出首批合格产品,各项参数运行平稳,实现一次开工成功。该装置是中国首套可生产全产品组合的聚丙烯装置。
近日,韩国基础科学研究院BartoszA.Grzybowski教授、姜炎秋博士团队开发了一种低成本机器人平台,相关论文以《机器人辅助绘制化学反应超空间和网络》为题发表在《Nature》。
中化新网讯日前,中国石油四川石化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四川石化)智能运营中心正式启用。 该中心以数字化转型成果为基础,集成生产经营、计划调度、安全环保和设备完整性管理等12个场景功能,整合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