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成式人工智能应用发展报告(2025)》:生成式人工智能助力工业提质增效

  中化新网讯 10月18日,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发布《生成式人工智能应用发展报告(2025)》(简称《报告》)。《报告》显示,生成式人工智能技术正深度赋能各行各业,在工业制造领域展现出显著的提质增效作用。

  《报告》指出,截至2025年9月,人工智能企业数量超5300家,全球占比达15%,累计培育人工智能领域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400余家。在制造业领域,全国已建成3万余家基础级智能工厂、1200余家先进级智能工厂、230余家卓越级智能工厂,覆盖超过80%的制造业大类,工厂产品研发周期平均缩短28.4%,生产效率平均提升22.3%。

  生成式人工智能工业在制造领域得到积极探索实践。《报告》指出,我国建成5G行业虚拟专网超6.4万个、5G工厂1260家。同时,培育49家“双跨”平台,重点平台工业设备连接数超1亿台(套)。国家工业互联网大数据中心体系化建设提速,装备制造业数字供应链平台汇聚41万余家企业、2.2亿余种工业基础产品,基本建成国家、省、企业三级联动的国家级工业互联网安全监测平台。

  工业机器人与人工智能的深度融合,正推动生产方式向智能化、柔性化发展。《报告》提出,通过自适应环境感知、持续自学习优化和类人决策能力,工业机器人实现柔性生产与智能协作,大幅提升制造效率与灵活性。数据显示,2024年我国工业机器人产量达到55.64万台,同比增长14.2%。

  产业协同创新也取得显著进展。《报告》显示,传统工业制造企业与科技公司在人工智能领域进行合作,共同推动智能化改造升级。例如,腾讯云与合作伙伴在2024年7月成立工业人工智能质检生态联盟,推动人工智能技术与实体产业深度融合,在3C、锂电、光伏、半导体、汽车等20多个行业领域形成人工智能质检解决方案,单一企业累计完成超过2000万件产品外观检测。

  《报告》认为,下一阶段,生成式人工智能发展有望在五个方面形成新成果。一是模型集成将打造人工智能新形态;二是开源社区为技术进步提供新动力;三是具身智能给用户带来交互新体验;四是智能体拓展人工智能能力新边界;五是完善治理让人工智能迈上新台阶。

  


相关推荐

我国首套全产品组合聚丙烯装置投产

  日前,中国石油广西石化公司40万吨/年聚丙烯装置在广西钦州产出首批合格产品,各项参数运行平稳,实现一次开工成功。该装置是中国首套可生产全产品组合的聚丙烯装置。

2025-10-29     中国化工报

韩国低成本机器人平台成果在Nature发表

  近日,韩国基础科学研究院BartoszA.Grzybowski教授、姜炎秋博士团队开发了一种低成本机器人平台,相关论文以《机器人辅助绘制化学反应超空间和网络》为题发表在《Nature》。

2025-10-29     中国化工报

四川石化智能运营中心启用

  中化新网讯日前,中国石油四川石化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四川石化)智能运营中心正式启用。  该中心以数字化转型成果为基础,集成生产经营、计划调度、安全环保和设备完整性管理等12个场景功能,整合分...

2025-10-29     中国化工报

中韩石化实现APC全天候“健康监控”

  近日,中韩石化成功投用先进控制系统(APC)监控日有效投用率诊断功能,实现对APC运行状态的日级精准评估与智能诊断。

2025-10-29     中国化工报

上海印发智能终端产业行动方案

  近日,上海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印发《上海市智能终端产业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2026—2027年)》。

2025-10-29     中国化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