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个“绿醇—加注—航运”全链示范项目启建


中化新网讯 10月30日,由吉电股份牵头,联合中远海运、上港集团共同投资建设的国内首个贯通“绿醇生产—燃料加注—远洋航运”全链条的绿色甲醇示范项目——吉电股份梨树风光制绿氢生物质耦合绿色甲醇项目在吉林省四平市启动建设。

吉电股份董事长杨玉峰表示,该项目是公司布局绿色液体燃料赛道的重要开端。其独特价值在于首次将吉林丰富的风光资源与生物质资源创新耦合,生产出可直接服务于远洋脱碳的绿色甲醇。此举不仅打开了航运这个巨大的绿色能源市场,更探索出一条新能源赋能传统产业、农业资源助力能源转型的协同发展新路。

该项目依托国家电投集团“十五五”绿色氢基能源产业发展路径,通过风电制氢与生物质碳源耦合制甲醇,实现新能源与化工生产柔性协同,推动化工领域摆脱对化石能源的依赖。项目建成后年产绿醇19.72万吨,年减排二氧化碳约30万吨,不仅为航运脱碳构建完整产业链,更以“电—氢—化”系统集成创新助力东北能源产业升级。

“项目打通了‘从风到醇’的全链条,为‘绿氢+’等地方战略提供了可复制、可推广的样板。”该项目负责人表示,将不稳定的风电资源转化为稳定的绿色液体燃料,不仅解决了新能源消纳难题,还将清洁能源的应用场景从陆地拓展至海洋,为能源安全上了一道“绿色保险”。

据了解,该项目创新采用“风电制绿氢+生物质气化制合成气”耦合技术路线,通过电氢协同设计与柔性控制系统开创了“电—氢—化”柔性协同新路径,实现“无风不停机”的行业突破,有效解决了新能源波动对化工生产的影响,进一步提升系统运行的稳定性和经济性,推动能源与资源高效循环。项目还融合了农业废弃物的综合利用,构建了从生物质资源到绿色燃料的完整链条,以秸秆为原料,大规模联合使用生物质制碳与气化技术,实现农业废弃物能源化升级。

在系统运行模式创新方面,项目构建了“电—氢—化”一体化柔性调节系统,通过储氢、变换、网电、气化炉等多环节协同调控,实现新能源与化工生产无缝衔接。同时,项目采用大规模风电高比例自发自用模式。在风电充足时,电力用于电解水制氢并储存;短期无风时,通过储氢罐供氢;长期无风则通过化工装置调节负荷,确保氢气供应不中断,系统无需停机,有效解决了新能源波动对化工生产的制约。

在产业协同路径创新方面,该项目将氢能技术与传统化工工艺有机结合,通过动态制储氢与化工流程协同,引入绿氢作为补充,结合合成气变换工艺的负荷调节优势及气态储氢的灵活特性,有效平抑了化工合成过程中的波动风险,保障全系统安全稳定运行。

相关推荐

巴陵石化搬迁项目己内酰胺产量破百万吨

近日,中国石化湖南石化年产60万吨/年己内酰胺产业链搬迁与升级转型项目己内酰胺产量突破100万吨。这一成绩的背后,是中国石化石油化工科学研究院(简称“石科院”)自主研发的变革性己内酰胺成套技术的深度赋...

2025-11-25     中国化工报

动力电池:生态协同方能行稳致远

11月中旬,在上海举办的以“全球供应链区域化新时代”为主题的第十届动力电池应用国际峰会(CBIS2025),吸引了亿纬锂能、赣锋锂业、蜂巢能源、瑞浦兰钧等众多行业头部企业参会。业内专家围绕新能源电池....

2025-11-25     中国化工报

中伟股份登陆港交所

11月17日,中伟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伟股份)在港交所正式挂牌,成为新能源材料行业“A+H”第一股,同时也是贵州省首家“A+H”两地上市企业。

2025-11-25     中国化工报

唐山三友:让资源“梯度增值”

近期,唐山三友集团电子化学品、电池级碳酸钠等一期项目均已建成,实现产业转型升级的关键跨越。记者实地探访该集团,了解项目建设运营的最新进展。

2025-11-25     中国化工报

新疆棉田地膜残留难题告破

日前,中国石化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乌苏市宣布,其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酸丁二醇酯(PBST)全生物降解地膜试用成功。

2025-11-18     中国化工报

专家提出:未来十年石墨烯将进入“黄金应用时代”

在2025(第十二届)中国国际石墨烯创新大会上,国家新材料产业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中国石墨烯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理事长李义春表示,全球主要国家正加速布局石墨烯这一关键前沿材料,推动石墨烯产业进入应用攻...

2025-11-18     中国化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