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源行业紧抓低碳转型“窗口期”


2025年9月,中国在气候变化峰会上提出了更高的减排目标,明确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超过30%,风电和太阳能发电总装机容量力争达到36亿千瓦。这意味着,未来10年我国能源系统将步入加速转型的关键期。

面对这一重要“窗口期”,多位行业专家在“2025清华大学碳中和经济论坛”上指出,能源行业向绿色低碳转型已势在必行,但企业在能源保供、降碳技术等方面仍面临多重压力,转型之路依然道阻且长。

零碳未来已成必然

绿色低碳已成世界潮流。中国石化集团发展计划部(新能源办公室)副总经理刘应红表示,截至2025年6月,全球已有165个国家宣布碳中和计划,覆盖88%的全球碳排放和90%以上的经济总量。与此同时,2024年全球二氧化碳排放量达到约380亿吨的历史新高,进一步凸显加快绿色转型的紧迫性。

“气候与环境问题已成为全球共识,绿色低碳转型正成为产业竞争新高地。”中国海洋石油集团有限公司副总经济师,能源经济研究院党委书记、院长王震也持相同意见。

他进一步表示,当前全球供应链正在经历新一轮变革,新能源产业成为本轮变革中大国博弈的焦点。各国围绕能源转型展开政治经济博弈,争夺产业前沿阵地,发达国家将关键产业与盟友间的可再生能源供给挂钩,欧美国家对中国新能源产品加征关税,形成以“碳关税”“本土含量”为名的新型绿色贸易壁垒。

能源转型与全球供应链重塑既是挑战,也是中国的重要发展机遇。王震强调,中国应该发挥自身优势,利用好能源转型带来的新动能,改造提升煤炭、油气等传统产业,同时发展新能源、新材料、CCUS等战略性新兴产业,提前布局氢能、可控核聚变等未来产业,推动能源产业实现净零排放。

低碳转型还需克艰

面对发展机遇,能源行业转型形势如何?

据了解,我国能源行业低碳转型路径主要包括发展新能源和传统能源减碳两大方向。“以风电、光伏为代表的新能源在‘十五五’期间具有较大确定性成长空间,预计新能源消费增长约42%,年均增长7.2%,将贡献全球能源消费增长的55%以上;然而传统石油石化行业减碳压力相对大,预计2027年纳入强制碳市场,碳配额也将逐步收紧。”刘应红介绍。

国家能源投资集团总经理助理贾彦兵认为,能源行业实现“双碳”目标有三大压力:一是火电面临能源保供和减排降碳的双重压力。2025年前三季度,火电发电量占全国规模以上发电量65%,是我国电力系统的基础支撑和兜底保障;随着火电利用时间和电价下降,“十五五”期间火电发电量将进入平台期,企业经营压力增大,火电企业在全国碳市场的履约成本将逐步升高。

二是新能源的规模发展和经营压力矛盾突出。新一轮国家自主贡献提出2035年风电和太阳能发电总装机容量达到2020年的6倍以上,即36亿千瓦,但新能源发展和消纳不均衡,部分省区弃风弃光比例偏高,送受端电源结构同质化,新能源大基地建设运营存在制约。此外,新能源项目收益不足,绿电、绿证环境权益收益偏低,全社会共担能源转型成本的观念和力度不足,绿色消费政策激励有待加强。

三是降碳技术创新动能与发展实践不足。煤炭清洁高效利用技术仍需发力,火电深度调峰高效稳定运行仍需技术支撑;CCUS运营成本高,应用场景少,在电力市场和碳市场无法疏导成本。

龙头企业提前布局

作为主力军,能源企业如何扛起千钧重担?

刘应红建议:“主动拥抱绿色革命,持续加强与新能源‘全链条、全过程’融合发展,加快向‘油气氢电热+清洁油品+绿色化工品’综合供应商转型升级,既通过绿电、绿热、绿氢替代实现自身绿色转型,又向市场供应绿色能源和化工品,助力全社会减碳降碳。”

减碳降碳路上,行业龙头企业已率先迈出坚定步伐。国家电力投资集团有限公司总经理助理农刚介绍,国家电投积极推动绿色能源与化工、金属冶炼等深度融合,打通绿电、绿氢、绿色清洁能源产品的产业链,建设吉林大安风光制绿氢合成氨一体化示范项目,创新应用绿氢消纳绿电、绿氨消纳绿氢、源网荷储一体化的全产业链设计思路。

“国家能源集团攻坚绿色低碳技术,以支撑能源转型的煤炭清洁高效利用国家科技重大专项为牵引,取得大型煤炭基地生态修复、碳纤维复合材料轻量化重载铁路货车、CCUS全场景应用等科技成果,建成全球首台百万千瓦二次再热机组,有力支撑新型能源体系和新型电力系统建设。”贾彦兵说。

刘应红也指出,中国石化积极布局生物燃料和化工新材料的产业链,拥有自主知识产权SRCA生物柴油技术,建成10万吨/年生物航燃装置;成功开发出己内酰胺绿色生产成套新技术,支持全球单套产能最大的生产基地投产,预计到“十四五”末,中国石化己内酰胺年总产能将突破220万吨。

相关推荐

2025清华大学碳中和经济论坛:“十五五”能源行业减碳聚焦四方向

10月31日,清华大学与中国石化集团在京联合举办“2025清华大学碳中和经济论坛”论坛。与会专家指出,面向“十五五”,能源行业应聚焦人才培养、科技创新、国际合作和市场调配等方向,谋划减碳转型之路。

2025-11-11     中国化工报

全面积N型电池光电转换效率刷新

近日,江苏润阳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润阳股份”)宣布,其自主研发的M10硅片全面积N型电池经德国ISFH(InstituteforSolarEnergyResearchHamel...

2025-11-11     中国化工报

乌兰察布压缩空气储能项目全面实施

近日,由中铁建发展集团投资建设的内蒙古乌兰察布105万千瓦/630万千瓦时压缩空气储能项目地下硐室工程突破核心技术方案,标志着全球总装机规模最大的压缩空气储能项目进入全面实施阶段。

2025-11-11     中国化工报

国家能源局:推进“煤炭+新能源”融合发展

近日,国家能源局发布《关于推进煤炭与新能源融合发展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提出建立完善煤炭与新能源融合发展机制,促进煤炭行业绿色转型和可持续发展。

2025-11-11     中国化工报

《能源变革指数蓝皮书2025》:中国成世界能源转型速度最快国家

在日前举行的2025国际能源变革论坛上,《能源变革指数蓝皮书2025》(下称“蓝皮书”)正式发布。蓝皮书显示,中国已成推动全球能源转型的主力军,也是目前能源转型速度最快的国家。

2025-11-04     中国化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