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全球装机容量与储能规模“双第一”
中化新网讯 近日,由中铁建发展集团投资建设的内蒙古乌兰察布105万千瓦/630万千瓦时压缩空气储能项目地下硐室工程突破核心技术方案,标志着全球总装机规模最大的压缩空气储能项目进入全面实施阶段。
作为目前全球装机容量与储能规模双第一的压缩空气储能项目,其地下硐室被视为整个系统的“心脏”,承担着储存高压空气的核心功能。地下硐室工程技术设计方案是该项目最核心、最复杂的技术难关之一,该集团联合清华大学、铁一院、铁四院共同攻克技术设计方案,为我国压缩空气储能工程化应用提供了设计示范。
中国科学院、西南交通大学、中国地质大学等单位的权威专家对技术方案进行了专业评审,针对硐室的地质适应性、结构稳定性、气密性设计等关键指标进行了全面、深入、细致的审查及论证,专家组一致认为设计方案技术先进、安全可靠,完全满足下一步建设与运行要求。
据项目有关技术负责人介绍,该项目采用“深地空间+人工硐室储气”技术,在地下百米岩层中建设总容积近百万立方米的储气空间,相当于400多个标准游泳池。项目采用先进绝热压缩空气储能技术,能量转换效率突破65%,远超传统压缩空气储能技术水平,具备低损耗、高效率的特点。未来项目建成后,每年可发电约20亿千瓦时,减少二氧化碳排放超160万吨,有助于内蒙古实现新能源利用率保持在90%以上的目标,将极大提升华北电网调峰能力与新能源消纳水平。
2025年9月,中国在气候变化峰会上提出了更高的减排目标,明确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超过30%,风电和太阳能发电总装机容量力争达到36亿千瓦。这意味着,未来10年我国能源系统将步入加速转型的关键期。
10月31日,清华大学与中国石化集团在京联合举办“2025清华大学碳中和经济论坛”论坛。与会专家指出,面向“十五五”,能源行业应聚焦人才培养、科技创新、国际合作和市场调配等方向,谋划减碳转型之路。
近日,江苏润阳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润阳股份”)宣布,其自主研发的M10硅片全面积N型电池经德国ISFH(InstituteforSolarEnergyResearchHamel...
近日,国家能源局发布《关于推进煤炭与新能源融合发展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提出建立完善煤炭与新能源融合发展机制,促进煤炭行业绿色转型和可持续发展。
在日前举行的2025国际能源变革论坛上,《能源变革指数蓝皮书2025》(下称“蓝皮书”)正式发布。蓝皮书显示,中国已成推动全球能源转型的主力军,也是目前能源转型速度最快的国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