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伟华:装置区永不停转的“陀螺”

  中石化江汉盐化工湖北有限公司氯碱运行部氯碱运行四班副值长孙伟华今年50岁了。他在基层操作岗位上奋斗31年,像台永不停转的陀螺,永远充满干劲。

  凭借对工艺参数高度敏感,他将精准操作与快速响应落实到每个工作细节,如同精密啮合的齿轮,保障装置安全运行。2023年,他荣获湖北省技术能手称号。

  “陀螺人”的淬炼

  1994年,孙伟华踏入江汉盐化工成为一名离子膜电解工。30多年来,他从青涩学徒成长为技术骨干,辗转于固碱、碱蒸发、尾气处理及电解装置之间。1998年,他担任班长,带领团队攻坚克难;2019年晋升副值长后,更在中控操作、工艺管理等领域独当一面。“学如海绵,滴水成渊”,他抓住每一次培训锤炼技能,为团队注入专业能量。

  一场惊心动魄的抢修至今让班组成员记忆犹新。2024年盛夏某天凌晨,电解5装置274成品泵突发跳停。孙伟华发现异常后,紧急启动备用泵,避免阴极断流引发系统瘫痪。在大检修期间,他连续奋战13天,带领团队完成多项关键任务:更换泄漏离子膜7张、牺牲阳极500个,完成压力容器定检6台次、电动机维修10台次,更换安全阀3台,更新盐酸酸罐2座及DN150仪表风总管。检修提前两天高质量完成,他却在完成最后调试后累得靠着椅子睡着了,手中还紧攥着仪器。

  “旋转不息”的进取

  真本领需经千锤百炼。2022年“盐化工匠杯”技能比武,孙伟华日夜钻研,白天实操记录要点,夜晚研读专业书籍,将工艺参数和应急预案熟记于心。最终,他在“氯碱运行操作工”竞赛中斩获第三名。这份成绩不仅是对技术的肯定,更点燃了他追求卓越的信念。

  2023年,他迎来高光时刻,在“湖北工匠杯”职业技能竞赛中,凭借对离子膜电解工艺的深刻理解和精准操作,勇夺桂冠,荣获湖北省技术能手称号。他创新设计动态参数模拟训练法,将电压波动、盐水浓度变化等变量融入日常训练。

  同年6月,作为江汉油田代表,孙伟华参加中石化炼化企业基层应急能力竞赛,并主动承担竞赛题库编制工作。他将多年应急处置经验转化为200余道实战案例题,涉及氯气泄漏联动处置、电解槽紧急停车等标准化流程,成为基层员工的学习范本。

  “永动轴”的新战场

  如今走进电解中控室,孙伟华面前的操作界面跳动着深蓝色曲线,三组PID参数在动态平衡中趋于稳定。这得益于他提出的改造方案,这个曾经需要“四班两倒”紧盯的环保关键工序,如今实现了全流程自主调控。

  去年春节期间,他发现传统脱氯工艺调节酸量波动频繁,创新性地提出浮动加酸控制模型。该方案一举将酸碱消耗量降低23%,同时人工干预频次从每小时4次压缩至每班次仅需1次确认。这套系统已连续稳定运行超200天。

  孙伟华并未止步于此。他将目光投向了电解气相波动的自动控制研究,力求实现更稳定的生产。

  在他和团队共同努力下,氯碱运行部报警数量已从每月千次降至不足百次。他仍每日最早到岗,以严谨态度审视每条数据曲线。如同他笔记本所书“陀螺不息,革新不止”,装置区的灯光下,那抹蓝色的身影依然坚定前行,宛如一枚旋转不息、校准生产精度的陀螺。


相关推荐

增稠剂之王—气相二氧化硅超越增稠,不止增稠

  在现代涂料、胶粘剂及精细化工领域,增稠剂是决定产品性能的关键组分之一。它不仅影响体系的流变特性,更直接关系到产品的施工性、储存稳定性、抗流挂能力以及最终涂膜质量。目前市场上主流的增稠剂种类繁多,包...

2025-09-19     中化新网

攀登有机化学之巅——记上海市科学技术奖科技功臣奖获得者马大为院士

  在化学界的教科书上有一种反应叫“乌尔曼—马氏反应”,马氏便取自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研究员马大为。马大为发展了两代催化剂提高乌尔曼反应效率,解决了碳-杂原子键构建的百年难题,...

2025-09-19     中国化工报

服贸会上的材料“秀”   

  “材料不是配角,而是颠覆体验的主角。”在近日举行的2025年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北京化工集团展区,这句话格外引人注目。穿梭在各个展馆之间,从机器人、航天到家居、体育用品,材料的创新应用无处不在,...

2025-09-19     中国化工报

浙江省级中试平台申报启动

  9月15日,浙江省经济和信息化厅、浙江省财政厅发布通知,组织开展2025年度省级中试平台申报认定工作,将重点支持化工新材料、生物医药、装备制造、信息技术等领域。

2025-09-19     中国化工报

天华院装备支撑大型PTA装置高效运行

 截至目前,由天华化工机械及自动化研究设计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天华院)提供的CTA旋转压力过滤机、PTA旋转压力过滤机、蒸汽管回转干燥机、薄膜蒸发器等核心装备,在中国石化仪征化纤有限公司年产300万...

2025-09-19     中国化工报

山东能源齐翔腾达:让工作室成为创新“强引擎”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山东能源齐翔腾达始终把解决安全生产过程中的实际问题作为技术攻关和创新的主线,深化劳模创新工作室建设,通过整合资源、凝聚智慧,将工作室打造成为驱动公司发展的创新“强...

2025-09-19     中国化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