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呼吁构建科技成果转化“朋友圈”

破解“不能转、不敢转”难题

  中化新网讯 3月28日至29日,作为2025中关村论坛年会的重要组成部分,全球高校科技成果转化促进大会在北京工业大学举办。与会专家认为,近年来,我国高校在加大产教融合、科教融汇方面做出大量积极探索和实践,已经取得阶段性成效。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应在加强基础研究、加强实践探索、深化校地企联动、深化国际科技合作等方面继续加强工作,提升成果转化效能。

  与会专家表示,构建以企业为主导、依托高校创新的联合体已经不是“新鲜事”,但当前实施科技成果转化效果较好的高校主要集中在头部高校,成交金额不高于10万元的小项目占项目总数的半数以上,且大多是转让、许可、作价投资项目,其后续转化情况不容乐观。提升成果转化效能,拓宽校企融合的深度,是亟待解决的问题。对此,企业、高校、科研院所三方应有机联动实现国家创新体系整体效能的提升。各方应持续强化需求牵引、目标导向,深化科技成果管理改革,多方发力解决高校成果转化过程中不能转、不好转、不会转、不愿转、不敢转的问题。

  国家知识产权局党组成员、副局长卢鹏起表示,国家知识产权局将同各方携手深入推进专项行动,强化高校、科研机构高价值专利创造和转化的主体责任,打通成果转化关键堵点,培育新一批示范高校、示范科研机构,推动高校、金融机构等协同发力、协同创新,共同打造专利转化“朋友圈”。

  中国工程院院士、西安交通大学校长张立群分享了西安交大的探索经验,企业不应是单独的“出题者”,西安交大独创了“双院长—双管理—双签字”校企合作模式,通过校企双方共同出题、共同答题,达到双方共同管理、共同互信,有效提升了高校成果转化效能,促进新旧动能平稳持续转化。

  清华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曾嵘指出,推动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和人才链深度融合,是构建多链融合成果转化的生态体系的关键。

  上海市科学学研究所学术委员会主任吴寿仁认为,加强高校科学转化效率和质量,首先应畅通从基础研究到应用研究的双向链接,其次应统筹研发与成果转化两个环节,并对科技成果转化实行审慎包容的监管机制。

  2011年诺贝尔化学奖获得者丹·谢赫特曼指出,研究成果从实验室走向产业应用的过程,不仅需要高校科研人员对自己的研究领域充满好奇并保持敏锐的观察力,也应搭建高校和相关行业和领域企业之间沟通的桥梁。

  此外,会上还发布了《全球高校科技成果转化项目集》《全球高校科技成果转化模式集》《“科创中国”技术经理人系列教材》《全球高校科技成果转化促进大会倡议》等成果。


相关推荐

动力电池胶粘剂终极国内外气相二氧化硅测评

  随着新能源汽车产业的蓬勃发展,汽车赛道进入性能军备竞赛时代,动力电池的安全性和稳定性博弈日趋白热化,而胶粘剂作为动力电池组装中的重要材料,其性能直接影响着电池的整体质量,逐渐,一个常被忽视的“隐形...

2025-04-03     中化新网

数据+AI+少量实验推动锂电固废循环利用

近日举办2025中关村论坛碳达峰碳中和科技论坛上,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研究员曹宏斌提出,通过数据与人工智能(AI)深度融合,推动锂电固废循环利用行业向绿色可持续方向转型。随着新能源产业高速发展,....

2025-04-02     中化新网

中国石化与宁德时代签约启动换电万站新基建

  继携手蔚来宣布共建全球最大换电网络后,宁德时代换电生态迎来能源“国家队”。近日,宁德时代与中国石化在北京签署合作框架协议,双方将全面深化长期战略合作关系,共同建设覆盖全国的换电生态网络,打造"人·...

2025-04-02     中化新网

中国工程院院士周守为谈海洋CO₂固化封存新路径

当前,全球碳排放总量巨大,“碳达峰、碳中和”成为人类应对气候变化的政治共识。除了引导行业绿色高质量发展以外,碳捕集利用与封存(CCUS)技术则是助力全球碳中和目标实现的重要战略性技术。3月27日,在中...

2025-04-02     中化新网

中海油常州院主导制定的3项国际标准正式发布

4月1日,由中海油常州涂料化工研究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海油常州院”)主导制定的ISO7012系列国际标准《色漆和清漆—水可稀释性涂料中防腐剂的测定—第1部分:罐内游离甲醛的测定》(ISO701.....

2025-04-02     中化新网

为半刚性基层沥青路面“延寿”——记全深式泡沫沥青就地冷再生路面成套技术

  近日,天津市交通运输基础设施养护集团研发的“全深式泡沫沥青就地冷再生路面成套技术”上榜生态环境部等发布的《国家重点推广的低碳技术目录(第五批)》。这一成果将旧路沥青层和部分半刚性基层同步再生形成柔...

2025-04-02     中国化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