旨在打通煤化工技术落地应用“最后一公里”
中化新网讯 10月29日,在北京举行的第二十一届中国国际煤炭采矿技术交流会及设备展上,山东能源集团与华为公司举办成果发布会。山东能源集团旗下云鼎科技联合华为正式推出历时2年研发的“云鼎伏羲化工大模型”,旨在打通技术突破到产业落地应用的“最后一公里”。
据介绍,该模型深度融合化工工艺机理、专家经验、设备及质量数据开展融合训练,实现三大核心突破:一是突破了多源异构数据融合障碍,通过整合工艺机理、专家知识、设备运行数据与质量指标,构建具备高泛化能力的行业知识底座,推动生产决策从“经验驱动”向“知识、经验与数据协同驱动”跨越;二是攻克了复杂工况适应性难题,引入强化学习与自适应优化机制,让模型具备在线学习、实时调优能力,大幅提升波动环境下的决策准确性,能够保证复杂工况下的稳定运行;三是打通了从智能分析到控制执行的路径,结合APC先进过程控制技术,打造“感知决策执行”一体化闭环,实现生产过程自主优化与智能调控,推动化工运营模式从“人控为主”向“自主运行”转变。
据云鼎科技副总经理曹怀轩介绍,该模型深度融合“AI大模型+精馏机理+APC先进过程控制”,以“数据驱动、自主寻优、智能调控”为核心,能够实时采集全流程生产数据,通过高精度工业模型动态生成最优工艺参数,自动下发至生产装置,实现“感知、决策、执行”全链路闭环。目前,模型已经在榆林能化等企业落地,并在气化配煤智能优化、甲醇精馏工艺智能优化、AI综合分析识别与预警、带式输送机运行智能监管、硫回收现场智能巡检等六大核心场景实现深度应用。
“自从引入AI系统之后,精馏装置的整体稳定性有了极大的提高。以前我们需要实时盯着电脑屏幕来调整参数,有了AI之后,它可以将部分调整数据实时传输给APC,使我们的工作强度减小了90%以上。”榆林能化合成车间相关负责人表示,模型落地投用后成效显著:吨甲醇蒸汽消耗降低3.95%,年创效约334万元;废水中甲醇含量下降0.15个百分点,年增产能约230吨,创收47万元;气化配煤智能优化高精度预测模型,对灰熔点、黏温特性等关键指标的预测平均偏差控制在3%以内,煤质检测化验周期从1-2周缩短至5分钟,吨用煤成本降低0.5元,对公司环保指标优化和效益提升具有较大意义。
10月29日-31日,第七届全国精细化工企业转型升级与高质量发展大会暨2025中国(石家庄)精细化学品和新材料产业链重构与技术创新应用论坛在河北石家庄举行。
日前,深圳杉海创新技术有限公司宣布,其与深度原理科技有限公司联合打造的全球首个AI超分子材料合成矩阵——“超屿Synthrix™”1.0版本产品上线。
近日,在2025中国国际石油化工大会期间,由中控技术牵头,联合百余家行业龙头企业、设计院、高校与专业机构共同发起成立的工业AI数据联盟(以下简称联盟)第一届理事会首次会议举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