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碳园区引领化工产业未来
10月23日,“市长论坛”在第十六届中国国际石油化工大会期间举行。本次论坛以“绿色新动能:零碳园区引领化工产业未来”为主题,汇聚了宁波、儋州、乐山、湛江、临海等多位城市领导,以及卡博特、陶氏、赢创、沙特基础工业公司、施耐德电气等跨国企业高管,共同探讨石化产业绿色转型路径与零碳园区建设实践。

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党委副书记、副会长傅向升代为宣读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党委书记、会长李云鹏的欢迎致辞。他介绍,石化行业零碳园区建设已进入关键阶段。一方面,国家政策红利持续释放、绿色金融工具不断丰富、新能源技术快速迭代为园区建设创造了有利条件。另一方面,零碳园区建设也面临转型路径需因地制宜、资金压力大、跨区域协同机制不足、关键技术尚待突破等挑战。他强调,城市是石化产业发展的重要承载体,市长作为城市发展的决策者、推动者,对零碳园区建设的规划布局、政策支持、资源统筹具有关键引领作用。一是要构建绿色现代化产业体系。二是要推进近零碳能源供给。三是要开展零碳负碳关键技术攻关。四是要实现数智化精准治理。

AICM主席夏赋良强调,零碳园区不仅是技术创新的试验田,也是产业链协同、能效提升和集成低碳管理模式的综合平台。他呼吁政府、企业、科研机构深化合作,将挑战转化为机遇,共同驱动化工行业绿色变革。
在主旨演讲环节,多位城市代表分享了零碳园区建设的实践。

宁波市人民政府副市长李关定分享了宁波通过六大举措推进园区绿色低碳发展,一是抓行业治理,推进产业结构低碳化。盘活低效用地,推动产业集聚升级。二是抓体系建设,推进生产制造绿色化。创新“绿色金融+”模式,精准支持低碳项目。三是抓项目改造,推进节能降碳高效化。对标“五化”要求开展规上企业绿色改造,重点企业清洁生产审核覆盖率达63.3%。四是抓综合利用,推进资源利用循环化。全市省级以上园区循环化改造全覆盖,构建40余条高效废弃物利用产业链,固废综合利用率达99.7%。五是抓数绿融合,推进数智赋能纵深化。推动“人工智能+数绿融合”,通过数字化实现能碳协同精准管理。六是抓创新生态,推进技术支撑协同化。完善绿色制造服务体系,落地国家级双碳平台,强化技术支撑。

儋州市人民政府副市长陈评介绍,作为海南自贸港的“先行区”,洋浦石化产业基础雄厚,已形成千亿级产业集群,具备了 920万吨炼油、100万吨乙烯等生产能力。目前,洋浦经济开发区正沿着“高附加值、低环境负荷”的发展方向,朝着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国际化的目标发展,通过电能替代、清洁供热、绿氢耦合、绿色交通、极致能效、节能建筑六大路径建设“零碳园区”。

乐山市委常委、政法委书记谭焰推介了乐山打造千亿绿色化工产业的规划与实践。乐山作为中国现代化工产业发源地之一,拥有雄厚的产业底蕴和独特的资源禀赋,包括117亿吨岩盐、25亿吨磷矿及1.2万亿立方米天然气储量,并具备完备的清洁能源电网支撑。乐山正围绕绿色化学品、化工新材料、电子化学品三大主导方向,重点主攻电池材料、硅新材料、氟新材料等五大细分领域,推动绿色化工产业建圈强链。

湛江市人民政府副秘书长施维介绍,湛江依托巴斯夫百亿欧元“灯塔工厂”和中科炼化一体化项目两大龙头,高标准建设东海岛化工园区。园区规划科学,重点打造“两龙头、三产业链、五集群”的现代化产业体系,年产能超千万吨。在零碳转型方面,园区核心举措包括产业与生态协同、生态本底融合、空间与政策保障,园区现有及近期扩园可用工业用地约5000亩,推行“标准地”供应,并组建百亿级产业基金,为绿色项目落地提供坚实支撑。

临海市委常委、副市长严齐军介绍,临海的台州湾经开区医化园区是国内唯一的国家级医药中间体和原料药生产区,批量生产的化学原料药及其中间体达500多个品种,其中近40种中间体和原料药产品在全球市场份额中稳居前三。临海将以医药化工产业为基础,大力发展高端聚烯烃、特种工程塑料、特种橡胶等新材料产业,持续提升化工领域产业层次和精细化水平。
论坛还举办了两场高端访谈。

第一场高端访谈以“协同共进:中外化工企业如何助力产业链完善、驱动行业升级”为主题,由PPG亚太区企业传播及公共事务总监陈轶如主持。卡博特公司全球副总裁、中国区董事总经理、中国区功能性补强材料业务总监王维琤分享了通过合资合作、收并购深度本土化,并依托本土研发快速响应中国新能源市场需求的成功经验。陶氏公司大中华区总裁黄映雪强调了全产业链协同的重要性,例如建立可回收材料追溯平台等。赢创(中国)投资有限公司大中华区总裁、定制解决方案亚太区负责人夏赋良指出,成功的合资需“门当户对”,优选产业链伙伴并布局新兴区域,以实现1+1>2的双赢。沙特基础工业公司副总裁兼大中华区总裁王强呼吁,跨国公司需将决策资源和研发重心前移至中国,以更快地响应市场变化,实现从“全球化”到“本土化”的深刻转变。利安德巴赛尔高新材料业务亚太区、非洲和中东地区副总裁范博隆为应对汽车业电动化趋势,公司将业务重心转向中国,通过本土研发与产业链合作,加速创新以满足市场需求。英威达亚太区尼龙上游业务副总裁李凯介绍,公司通过技术转移、管理经验分享与本土化研发,与各类伙伴深化合作,以提升竞争力并共同拓展中国市场。古雷开发区商务局副局长姚江水从政府角度提出,需通过简化中试审批、配套绿电基础设施等具体措施,为产业创新提供土壤。国合洲际能源研究院院长王进介绍,中国通过技术革新与自动化,使风光储成本大幅下降人工的数量大幅度减少,积极推动全球能源转型。

第二场高端访谈以“赋能零碳城市:中外化工企业的创新协同与‘智理’共建”为主题,由卡博特中国区政府事务与企业传播负责人董新龙主持。液化空气中国总裁兼首席执行官黎瑞华介绍,该公司积极投资氢气相关技术和项目,通过电解水制绿氢、碳捕集与利用等技术,积极改变能源结构。诺力昂亚洲高级副总裁樊博睿介绍,该公司高度重视创新,目标是到2050年成为零碳公司,其在天津和宁波的独资企业每年可减排150万吨二氧化碳,并实现了废水回收利用。科思创可持续发展和公共事务部亚太区副总裁陆伟国介绍,该公司采用气相光气法等技术,通过能效提升和资源循环,单位产品碳排放降低75%,积极参与绿电交易,上海基地绿电使用率最高达40%,并获得全球首个“ICCplus”认证。施耐德电气(中国)有限公司化工油气行业总经理吴小任介绍,该公司在中国有23家工厂,通过人工智能驱动生态设计、闭环的二氧化碳的跟踪平台、高效率的机器学习以及发展新型的循环商业模式推进绿色低碳生产。宁波石化经济技术开发区管理委员会副主任余晶俊从管理视角提出“三个坚持”,分别是源头减量,形成循环经济产业链;节能优先,建设氢能产业链;创新为要,构建装置—企业—园区三级协同创新指数体系。强调政府与企业需“同向发力”,共同推动零碳目标。
“市长论坛”由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与国际化学品制造商协会(AICM)联合举办,已举办十余届,旨在搭建地方政府和跨国企业的深度交流平台,展示园区及企业在产业转型、低碳环保、科技创新、市场开拓等领域的实践分享,持续推动优化营商环,促进化工行业高质量发展。
10月23日下午,第七届中国国际石油化工大会塑料循环经济会议在宁波香格里拉酒店召开,聚焦塑料循环经济面临的国际国内挑战、技术路径选择及产业链协同等关键议题。与会专家指出,塑料循环经济已从理念倡导进...
中化新网讯 10月24日,在宁波举办的2025中国国际石油化工大会期间,中国石化与巴斯夫宣布,双方就碳足迹核算方法的核心要求保持一致,达成方法学框架性互认,率先建立国内外企业产品碳足迹数据互信机制,从...
在全球经济格局深刻变革、石化行业面临供需失衡与绿色低碳转型等挑战的背景下,第九届中国石油和化工行业国际产能合作大会于10月23日在宁波举行。
10月22日下午,宁波妇女儿童活动中心五楼巾帼大讲堂内思想激荡、暖意融融。作为中国国际石油化工大会的重要组成部分,以“破局而立:女性力量重塑增长新范式”为主题的女性领导力活动在此举办。本次活动由宁波市...
10月23日,第十六届中国国际石油化工大会可持续发展论坛在宁波举行。论坛以“协同创新,共塑未来”为主题,由LG化学独家冠名。本场论坛由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党委常委、副秘书长庞广廉开场并致辞、国际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