塑料循环经济面临关键转折点:产业链协同与技术创新成破局核心

  10月23日下午,第七届中国国际石油化工大会塑料循环经济会议在宁波香格里拉酒店召开,聚焦塑料循环经济面临的国际国内挑战、技术路径选择及产业链协同等关键议题。与会专家指出,塑料循环经济已从理念倡导进入实践攻坚阶段,需通过技术创新、政策协同与国际合作破解“高成本、低盈利”的共性问题。

wechat_2025-10-25_085742_251.png

  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国际交流处处长、外企委员会副秘书长满娟在开场时坦言,经过七年探索,塑料循环经济“方向没错,但道路曲折”,更多深层次问题浮现。她指出,当前需探讨三个维度:原料与市场匹配度、政策法规协同性、产业技术经济性。尤其在国内强制添加制度缺失、国际市场规则多变的背景下,企业需明确“为何做、怎么做、为谁做”的核心问题。

wechat_2025-10-25_085757_008.png

  终止塑料废弃物联盟CEO兼主席JacobDuer分享了该联盟在推动全球塑料循环经济发展的实践,目前已投资超数亿美元建设相关基础措施,通过项目试验、基础设施投资和行为改变教育等方式,累计帮助减少超24万吨塑料进入环境。此外,该联盟在苏州开展“Jinsu”项目,通过智能垃圾箱和居民激励机制实现2800吨食品容器回收。为探索数字化回收新模式,该联盟在成都、西安设立AI分拣试点。JacobDuer呼吁中国企业加入全球合作网络,和AEPW共同一起推动塑料循环经济生态圈的建立和向世界推介中国的塑料回收、分类、循环、改性和应用的典范模式。

wechat_2025-10-25_092936_258.png

  本次会议上,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与国际咨询机构ICIS联合发布《欧盟循环法规对中国包装等重点出口产业的影响研究》报告。CPCIF国际部满娟处长、ICIS的全球咨询负责人Tin Nguyen及中国咨询总监张玲凤共同出席并参与发布。

wechat_2025-10-25_092919_474.png

  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党委常委、副秘书长庞广廉指出,欧盟到2030年将新增540万吨再生塑料需求,这为我国在合规标准等领域带来新机遇,将推动我国加速从追随规则向共建规则转变。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将继续与ICIS携手,在再生塑料的定价机制、标准互认等提供可借鉴可落地的中国方案。

  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国际部可持续发展总监张嘉育在发布报告时表示,循环聚合物正在重塑全球的供应格局,从长远角度来看,正在经历一场绿色变革、绿色转型。“谁能够率先理解对接并且参与到规则共建,谁就能够从合规追随者成为长期的价值贡献者。”

  ICIS亚洲石化分析负责人刘婧表示,欧盟《包装和包装废弃物法规》(PPWR)要求2030年接触类包装再生料占比达30%,2040年达50%,将推动全球重塑供应链。在全球市场中,在接下来的5-10年内中国将成为重要主体,将在塑料循环经济发展方面发挥更多潜能,中国企业需从追随规则转向共建规则。

  生态环境部对外合作与交流中心高级项目主管王昊杨分享了全球塑料公约(INC)谈判的进展。她简要介绍了谈判焦点及主要分歧等根本性问题。她建议行业主动参与国际讨论,关注行业发展动向,品牌方需证明其产品如何真正解决污染,而不是仅满足表面上的合规。

  东华大学教授李斌指出,当前再生塑料行业面临原料波动大、成本高、需求弱等压力。他分析,国内回收体系基于塑料残值,但从经济上来说很难维系;当前再生料价格普遍高于原生料且性能不稳定,导致下游应用受到限制。他强调,供应链端需通过规模化、技术升级和模式创新降低成本,“只有盈利的循环才是可持续的循环”。

  中国资源循环集团塑料再生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张会朴分享了平台生态建设的经验。通过构建全国废塑料资源一张图,使用先进的分析方法和工具,汇集生活端、农业端、海洋端、工业端废塑料数据,实现资源可视化。同时,构建产业地图和市场地图,打造资源整合、产业协同、市场交易、碳资产管理于一体的综合性平台。张会朴表示,公司愿意联合行业共同构建绿色产业联盟,共享资源与平台,按照宜塑则塑、宜裂则裂、宜解则解的高附加值、梯级利用原则,畅通循环利用产业链,推动行业高质量发展。

  科莱恩化工科技(上海)有限公司催化剂事业部中国区研发总监顾伟星分享了该公司通过物理与化学回收的塑料循环经济定制化解决方案。在物理回收中,该公司开发特种助剂AddWork PKG906,可维持再生塑料性能;在化学回收中,该公司开发催化剂Pyrolyze100,可将裂解温度降低50度以上,提升油品收率。目前,该公司已在欧洲验证吸附-加氢联合工艺,可处理复杂废塑料生产裂解油。

  英威达聚合物科学家李日晨介绍了该公司在提升尼龙66可回收性方面取得的最新进展。他表示,75%的消费者更倾向于购买使用可回收材料制成的产品,这体现出市场对回收材料的信心日益增加。为提升尼龙66材料的可回收性,同时达成降低二氧化碳排放的目标,该公司采用三管齐下研发策略,推出机械回收提质、PCR化学回收工艺、溶剂解工艺、氨解技术等新技术,最终达到为市场上提供经济可行的尼龙66回收技术从而实现聚合物长期使用的目标。

  广东东粵化学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首席技术官张新功介绍了CPDCC流化床裂解技术,可将混合废塑料直接转化为乙烯、丙烯和芳烃。该技术通过高温催化剂直接接触裂解,避免液相结焦问题,目前已连续运行一个月,目标产品纯度达聚合级。张新功透露,正规划300万吨级装置,未来主要生产聚乙烯、聚丙烯、芳烃三类产品,以及少量的航空煤油,“让低值废塑料变成高端化工原料”。

  “只有在经济上可持续,技术才能可持续。”美利肯中国区销售总监朱滋娜表示。她分享了该公司推动材料替代的案例:费列罗启用超透聚丙烯,年减塑2000吨;蒙牛将优益C包装瓶从PS切换为透明PP,兼顾安全与环保;冰箱企业探索用超透PP替代PS抽屉,减重40%。她强调,绿色材料需同时满足性能、成本与消费者体验。

  本次论坛形成共识:塑料循环经济需打破“单点突进”模式,构建覆盖原料回收、技术研发、产品应用和政策标准的全产业链生态。短期内,行业仍面临原料成本高、市场激励不足、国际规则不确定等挑战,但化学回收、材料创新与数字化技术正为产业发展提供新路径。正如满娟所言:“我们已在路上,但需要在更广阔的道路上相遇。”


相关推荐

“2025年市长论坛”于第十六届中国国际石油化工大会期间召开

  10月23日,“市长论坛”在第十六届中国国际石油化工大会期间举行。

2025-10-25     中化新网

中国石化与巴斯夫互认产品碳足迹核算方法

中化新网讯 10月24日,在宁波举办的2025中国国际石油化工大会期间,中国石化与巴斯夫宣布,双方就碳足迹核算方法的核心要求保持一致,达成方法学框架性互认,率先建立国内外企业产品碳足迹数据互信机制,从...

2025-10-24     中化新网

石化国际产能合作谋求“新范式”跃迁

  在全球经济格局深刻变革、石化行业面临供需失衡与绿色低碳转型等挑战的背景下,第九届中国石油和化工行业国际产能合作大会于10月23日在宁波举行。

2025-10-24     中化新网

破局而立,“她” 力量重塑行业增长新范式

10月22日下午,宁波妇女儿童活动中心五楼巾帼大讲堂内思想激荡、暖意融融。作为中国国际石油化工大会的重要组成部分,以“破局而立:女性力量重塑增长新范式”为主题的女性领导力活动在此举办。本次活动由宁波市...

2025-10-24     中化新网

第十六届中国国际石油化工大会可持续发展论坛召开

10月23日,第十六届中国国际石油化工大会可持续发展论坛在宁波举行。论坛以“协同创新,共塑未来”为主题,由LG化学独家冠名。本场论坛由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党委常委、副秘书长庞广廉开场并致辞、国际合...

2025-10-24     中化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