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国石油渤海钻探井下技术服务公司收到来自大港油田勘探事业部的一封表扬信。信中对其在近期大型压裂会战中的优异表现给予高度肯定,赞扬该公司优质高效完成施工任务,交出了一份亮眼的成绩单。
压裂车上的高压泵在地面上发力,把压裂砂和压裂液混合后,通过高压注入地层撑开裂缝,砂子留在缝里当“支架”,让油气顺着新开辟的通道流向井口,起到油气井增产的效果。
“家,咱就先不回了!”
“家,咱就先不回了!” 7月27日傍晚,压裂三队技术员从长庆辗转千里,在离家百米处右转,带领11名队员和6台压裂泵车直奔风20-16井场。
七月盛夏,热浪翻涌。面对天津大港南港、滨海、南部等重点区块任务密集的局面,该公司构建高效作战体系:公司领导靠前指挥,科级干部驻井盯防,紧急从四川、东北等地调集设备,主压队“一分为三”,辅压及机关人员上井支援,共同织就一张高效压裂网。
压裂一队队长已经一个多月未踏进家门。驻地离家仅十公里,却成“最遥远的距离”。“王官屯、天津南港、滨海,天天连轴转。”他咧嘴一笑,晒得黝黑的脸庞衬得牙格外白。
在新华701、702井场,压裂十六队队长陈惠垒连续6天多把“家”安在仪表车里。他顾不上洗脸,渴了灌几口矿泉水,饿了扒几口盒饭,困了就趁施工间隙眯一会儿。可泵车一响,眼睛就像焊在屏幕上,紧盯跳动的压力曲线,一刻也不放松。
在这样的节奏中,9月18日,公司安全优质完成7口井9段压裂任务。
“再苦,也得咬牙挺住!”
八月,热浪袭人。官页8-2平台,气温飙至37℃,湿度70%。井场如蒸笼,工服凝结汗碱。副队长熊云脚步不停,沉着指挥。
为应对极端天气,公司组建压前压压后专班,搭设生活营地,引入多功能机具,改造12台压裂车通讯系统,备足防暑降温用品,采取轮班制,实行“压2备2”模式,实现“人休机不停”、24小时连续施工。
考验接踵而至。新华801井搬迁时突遭暴雨,井场泥泞。26名员工冒雨奋战,铺设钢板、调整设备、人拉肩扛,将重达四十多吨的16台压裂泵车一寸寸挪到指定位置,最终提前16小时完工。
“这样的节奏,早就是常态。”压裂六队队长陆晓勇骨折未愈即返井场,“再苦,也得咬牙挺住!”在他身旁,加砂工日夜轮转,每天重复挂袋、吊装、破袋六百余次。汗水模糊双眼,目光却始终向前。
正是这份坚持,公司八月创下大港油区月压裂127段新纪录。
“活儿,必须干到极致!”
“压力103兆帕,井温179摄氏度——”对讲机里传来的每一个数字,都让板探1井现场的空气更加凝重。5月11日,压裂一队党支部书记李伟立紧握对讲机,双眼牢牢锁定仪表盘上那根轻微跳动的指针。当第五段压裂顺利完成,现场爆发出欢呼——一举创下大港油区压裂施工压力最高、井温最高、垂直井深最深3项纪录。
而在60公里外的滨海区块,另一场技术攻坚战也相继打响。9月5日,副队长兼技术员杨波波带队攻克海水配置压裂液时,其矿化度高、粘度波动大的难题。“这活成了,以后咱直接用海水,再也不愁缺水了!”他兴奋地说。如今,这项技术已在滨海30、滨海27H等10口井规模化应用。
“活儿,必须干到极致。这是我们刻在骨子里的标准。”全国行业技能大赛井下作业工金牌得主李昆峯,将沾满汗水的安全帽紧攥胸前,声如铁石。
“这句话,不仅是一句职业准则,更是一种精神传承。”天津市劳动模范林春来目光掠过年轻徒弟,字字铿锵。在“一井一策、一段一策”理念,深化为“一工序一策”的现场铁律下,精细化管控已融入每道施工环节。公司高质量完成15口探评井共96段压裂任务,实现施工一次成功率100%、资料全准率100%。
(中国化工报曲照贵 通讯员邢英霞)
8月22日,从中国石油渤海钻探井下技服公司获悉,近日,渤海钻探井下技服公司S12603队高效完成江苏张兴储气库4口井前期施工任务,该队以优质作业赢得建设方赞誉,在新市场刷新“试油速度”。
6月13日,从中国石油渤海钻探井下技服公司获悉,在全国第24个“安全生产月”,近日,渤海钻探井下技术服务公司从细微处着眼,从点滴处着手,强化安全生产管理工作。
4月16日,从中国石油渤海钻探井下技服公司获悉,近日,一场罕见的强风席卷大港油区,井场黄沙漫天,“推背感”强烈。面对极端天气考验,渤海钻探井下技服公司试油队闻“风”而动,以“防风险、保安全”为核心,提...
3月11日,从中国石油渤海钻探第二固井公司获悉,近日,由这个公司负责的朝页1H井优质完成油层固井施工,连创南方油田三项固井新纪录。经声幅测井检测,固井质量全井段优质率达98.65%、油气层段优质率达9...
3月1日,从中国石油渤海钻探井下技服公司获悉,近日,渤海钻探井下技服公司压裂十一队顺利完成了四川泸州阳101H42平台压裂施工任务。该平台自7月28日起施工,共完成5口井89段压裂作业,期间克服了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