硫酸铵:由规模扩张转向质量效益

  10月以来,随着硫酸铵市场的回升,主流成交价已涨至840~900元(吨价,下同),高端价甚至突破1000元,而作为最大关联产品尿素却不涨反跌至1600元左右,氮肥行业主副产品差价越来越小的非合理现象持续上演。业内人士表示,在当前国内硫酸铵农业需求稳固的基础上,工业需求的稳步增长以及国际市场的强大需求让整个硫酸铵行业开启结构优化周期,行业从“规模扩张”向“质量效益”转型升级。

  “硫酸铵作为在尿素这个大宗产品附属下的小品种,已然成为化工及化肥行业中的重要产品。作为全球最大的硫酸铵生产国与出口国,中国市场的动态变化已成为影响全球产业格局的核心变量。”河南省石化协会相关负责人说。

  产能持续扩张 催生结构优化

  近几年,中国硫酸铵产能持续增长。据氮肥协会初步统计,2023年中国硫酸铵产能约2400万吨,较上年增长17.1%,近5年年均增速达10.7%。中国氮肥工业协会理事长顾宗勤表示,随着相关行业发展,本已被尿素等高氮产品替代的硫酸铵产能增长十分明显。国内硫酸铵产量也保持较快增长,2023年产量为1638万吨,比上年增长9.9%,是氮肥产品中产能增速最快的品种。

  河南省石化协会相关负责人表示,至2025年,国内硫酸铵预计总产能将突破2800万吨,2030年有望突破3400万吨,年复合增长率约8.5%。产能持续增长,也催生了产业整合加速推进,货源供应结构继续优化。随着环保政策趋严推动中小产能持续出清,生产集中度进一步得到提升。尤其是头部企业优势凸显,其中前五大企业市场份额从2022年的38%扩张至2025年的45%左右,预计2030年将达到52%。从生产工艺方面来看,煤化工副产路线占据主导,2024年煤化工副产硫酸铵已占总产量的61%以上,焦化法与己内酰胺联产法分别占比58%和31%,成本优势与资源循环利用特征显著。

  需求结构分化 工业增长提速

  据中国平煤神马集团经营业务一位负责人介绍,硫酸铵需求端呈现“农业稳基、工业提速”的格局。农业领域仍是核心需求市场,占比维持在65%~70%,作为高效氮肥,其在烟草、茶叶等经济作物种植中的应用需求年均增速保持3.5%~4.2%。2025年上半年,国际农业需求旺盛叠加国外尿素价格高企,硫酸铵的经济性优势凸显,进一步拉动了出口增长。

  但是,随着国内外新能源行业的快速发展以及稀土产业需求的陆续释放,工业领域增长提速,有望成为新的增长极,占比从2023年的22%提升至2025年的30%,预计2030年或将达到45%~50%,原有需求结构被打破,形成农业、工业各半壁江山的格局。其中,新能源电池是最亮眼的增长点,锂电池正极材料前驱体用硫酸铵2023年产量增速达25%,显著高于行业平均水平;稀土开采领域需求同样强劲,每生产1吨稀土原矿约需5吨硫酸铵,伴随稀土产业发展持续释放增量。此外,纺织印染等传统工业领域需求稳步增长,2025年纺织印染领域消费量预计也将形成60万吨级规模。

  出口地位稳固 国际定价权增强

  “数据统计显示,2025年上半年硫酸铵出口量达833.41万吨,位居所有肥料品种出口量之首,出口额12.84亿美元,较2024年同期增长35.2%。中国成为全球硫酸铵主供地,市场份额和影响力不断增强,由于出口企业基本上都是一些中小型贸易企业,大型生产企业直接出口的不多,因此中国企业在国际定价权方面仍需努力。”市场资深评论员邵会文表示。

  山东一位硫酸铵贸易商表示,近两年出口市场结构发生显著变化,巴西陆续取代越南成为最大出口目的地,2025年上半年进口额占比26.53%,同比增幅达73.85%;土耳其市场爆发式增长,进口额同比增加193.14%,填补了欧洲本地供应缺口;越南等东南亚传统市场保持稳定,占比5.22%。在出口地位稳固的基础上,产品出口地区越集中,国际定价权也必然增强。

  机遇风险并存 产业链更完善

  河南睿源新能化工经营负责人崔华杰表示,未来硫酸铵行业迎来政策端、需求端、技术创新端等利好机遇,有望进一步促进产业链更加完善。政策端,“十四五”规划化肥零增长行动方案推动行业从粗放扩张向高端化转型,环保与“双碳”政策倒逼生产技术升级,绿色循环生产模式得到政策鼓励。需求端,农业现代化带来的高品质肥料需求、新能源产业爆发催生的特种硫酸铵需求、全球粮食安全战略下的国际市场需求,构成了行业增长的“三驾马车”。此外,技术创新成为盈利提升关键。颗粒状硫酸铵产品毛利率较传统粉末状产品高出12~15个百分点,2025年渗透率已突破40%。

  崔华杰说,行业在迎来更多机遇的同时也面临着风险,“双碳”目标下,企业需持续加大环保投入进行技术改造,否则将面临停产整顿风险,环保设施占比已提升至总投资的18%。另外,国际市场不确定性增加。欧盟拟实施的碳边境税可能削弱中国产品价格竞争力,美国等市场的反倾销税已导致北美市场份额从15%降至5%,出口企业面临贸易政策变动风险等。

  业内人士认为,中国硫酸铵产业正处于从“规模扩张”向“质量效益”转型的关键期,农业刚需筑牢基本盘,工业新需打开增长空间,技术创新与产业整合驱动行业升级。尽管面临环保压力与市场波动挑战,但在政策支持与需求拉动下,预计未来5年行业将保持8%左右的年均增长,2030年市场规模有望突破3500亿元,为农业现代化与新能源产业发展提供重要支撑。


相关推荐

永和股份预计前三季归母净利大涨

  近日,永和股份发布前三季度业绩预增公告,前三季度预计实现归母净利润4.56亿~4.76亿元,同比增长211.59%~225.25%。

2025-10-14     中国化工报

化工与石油指数多数上涨

  9月29日—10月10日期间恰逢国庆与中秋两节,在交易日中,除化工制药指数下跌外,其余6个指数均上涨。

2025-10-14     中国化工报

前三季度进出口总额增长4%

  10月13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新闻发布会,海关总署副署长王军通报今年前三季度我国货物贸易进出口情况。

2025-10-14     中国化工报

连云港又一新材料项目正式开工

10月11日,从连云港化工产业园区传来消息,连云港纽泰科化工有限公司年产12250吨双酚S、19000吨醋酸纤维素项目正式开工。

2025-10-14     中国石油和化工

草甘膦:久旱市场逢“甘霖”

  2024年以来草甘膦价格始终维持低位,于2025年3月触及2.31万元(吨价,下同)的阶段性低点,随后开启修复行情。截至9月21日,95%含量草甘膦报价已回升至2.75万元左右,97%含量草甘膦报...

2025-10-09     中国化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