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庆前夕在西安召开的第九届数字油田国际学术会议上,俄罗斯工程院外籍院士、长安大学智慧油气田研究院荣誉院长、首席专家高志亮教授再次就智慧油气田建设提出新思路——整合将成为未来数智油气田的创新之路。为此,本报记者进行了深入采访。
油气田“整合”势在必行
中国数字油气田建设自1999年提出以来,经过20年发展已完成了“上半场”任务,基本实现了油气田的数字化、数据化和初步的智能化。2019年之后的“下半场”将迈向智慧油气田。这是高志亮曾提出的数字油气田“半场论”。
高志亮表示,“上半场”取得了阶段性成果,“下半场”也面临深层次挑战,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困惑。比如过于关注单项技术创新和单一设备、装备安装应用,开发了大量管理信息系统,构建了终端云,结果是“云多不下雨”,数字“鸿沟”加深和线性“技术叠加”的单一化,不足以完整解决油气田存在着非线性复杂业务的全局性难题。
同时,数智油气田技术先进前沿,但油气田企业还处在传统的组织管理、机制体制和运营方式水平,思想意识很难适应数智油气田建设。尤其是在大数据、大模型及人工智能技术快速发展的当下,油气田数字化建设面临AI技术概念迭代快与业务落地难的突出矛盾,依靠单一技术或设备实现突破的难度日益增大,亟须通过多技术融合实现油气田全要素的智能协同。
高志亮认为,当前并非技术不先进、人才不努力、数据不够多,而是技术孤岛加剧、数据烟囱高筑、人才门类化,导致“三升三降”——数据可用性下降、系统协同性下降、决策效率下降;数据治理成本上升、操作流程复杂度上升、一线员工负担上升。数智化建设的终极目标(解放生产力、发展数字经济、减员增效)不仅未达成,反而陷入“投入越多、效率越低”的内卷怪圈。
“通过‘整合’理论创新,指导数智油气田实践,破解数字油田建设进入‘深水区’面临的各种难题刻不容缓。”高志亮告诉记者。我国数字油田建设已从数字油田走向智能油田,并逐步迈向智慧油气田。但必须完成数字化与业务的融合,让数字生产力工具发挥作用形成油气田新质生产力,解决现实难题。随着油气勘探开发向深、向远和向边推进,生产管理运行难度不断增大,“整合”无疑是破解数智油气田发展瓶颈的关键,也是数智油气田建设与发展有效的解决方案。
“整合学”新学科首次创建
为此,高志亮在业内首次提出并创建了“整合学”。
“整合,不是一种概念,它是有理论、原理和方法、技术的科学,是一种高科技的创新方法,是一门技术,也是一门新型学科。整合技术将成为下一代核心技术体系的支撑。”高志亮说,整合并非是简单拼接和撮合,而是通过数智技术,实现多要素的系统性融合,从而产生独特的“涌现能力”呈爆发性。
据介绍,“整合”是指将零散的东西通过某种方式彼此衔接,从而形成一个有价值、有效能的整体。通过数字与数据科学与物理学、数学、化学等学科的融合,打破学科边界,构建交叉融合的一种整合技术的知识体系。
整合聚焦数据、技术、业务、组织/人才四个核心维度,主要围绕“三大算”(算力、算法、算例)展开,包括数据—技术—业务三层架构。通过整合打破各要素间的孤岛状态,实现系统性协同,优化业务流程,最终为企业或组织创造价值。
在此基础上,高志亮提出并创立了“整合数智油气田学”,主要包含三大理论,即数字与数据科学理论、系统工程方法论和运筹学与控制论。这门学科是专为数智油田建设与发展创建的一个新的理论学说,也是一种数智油气田建设与发展系统工程效能优化配置的学说,将指导数智油田建设迈上一个新台阶。
整合数智油气田,就是在数智油气田建设中通过治理、协调、重组等手段,将原本分散、独立或互不相关的元素、参数、系统组合成一个内部互相联系、协同工作的整体或模型,使整体功能和效能得到显著提升。如果数字与智能整合,就产生了数智技术;数智技术与油气田企业管理运行整合,可提高油气田企业效能;将AI技术与勘探、开发、生产中的相关重叠的业务整合,实现勘探开发生产一体化的体系化模式。
今年初,中国石油塔里木油田“深地塔科1井”成功完钻,井深达10910米,创亚洲第一、世界第二垂直深度纪录。期间,整合了12个院士团队与高校,构建“地质-工程-装备”协同机制,将随钻导航技术与分布式系统、云计算深度整合与数据整合平台联动,通过实时监测-智能决策-极端工况适配的整合应用,突破了“入地万米”的极端技术挑战和瓶颈,推动我国深地钻探技术迈向国际领先水平。高志亮说,这是整合技术在数智油气田建设中的典型案例。
全流程智能决策将成现实
同样是在今年初,国产人工智能大模型DeepSeek火爆出圈,引起全球关注。高志亮认为,大模型是整合技术的成功范式,整合了海量的数据资源、强大的算力支持以及创新的架构设计。
高志亮表示,大模型构建整合科学,是数智时代技术创新的必然选择。未来数智油气田建设的竞争,本质是整合科学体系构建能力的竞争,整合已成为数智油气田突破发展瓶颈的必然选择。通过构建“数据—技术—业务—组织”四维协同的一体化平台,实现从“碎片化建设”到“体系化作战”升级,最终实现全流程智能决策,打造数智油气田建设新范式。
未来整合数智油气田,在油气田勘探阶段,可整合地质、地理等多源数据,利用AI技术对地质数据、地球物理数据等进行深度分析,快速准确确定勘探区域,辅助勘探决策;在开采阶段,结合生产数据和实时监测信息,实现开采参数的智能调整和优化,提高开采效率和安全性;在生产环节,可根据市场需求、设备状态等因素自动调节产量,并通过实时监测设备运行数据,利用AI技术进行分析和预测,提前发现设备潜在故障并进行维护。
未来整合数智油气田,还可实现从勘探、开采到运输、销售的全流程智能协同,打破各环节间信息壁垒,提高整体运营效率,预计可使油气田的综合效益提升25%以上。同时,不再设立油田公司与采油厂,实施集团公司—大作业区建制,实现智能油田“体系化”、智慧油藏“智能体”、无人油田“简单化”。
“过去不去,未来已来。油气行业不缺技术,缺的是整合意识、思维与整合技巧技术与方法,实现真正的信息化,达到一种新的文明。这,才是数智油气田建设迈向未来的坚实之路。”高志亮对记者说,要实现这个目标,估计需要10—20年的漫长过程。(中国化工报记者李军/文 长安大学智慧油气田研究院供图)
近日,中石化(大连)石油化工研究院有限公司自主研发的125千瓦铁铬液流电池储能系统在中石化河北石油中心庄6兆瓦光伏场站成功投用。
近日从国家能源集团榆林化工有限公司传出消息,该公司30万吨/年高压聚乙烯(LDPE)装置实现连续安全稳定运行164天,刷新国内30万吨/年及以上规模LDPE装置长周期运行纪录。
近期,深圳市深汕高端电子化工园产业园(以下简称化工园)园区总体规划正式获得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市应急管理局三部门联合批复。这一关键批复,标志着化工园建设全面进入快车道,将为地区经济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