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州助剂厂股份有限公司:老国企焕发新生机

从1966年为解决新中国首套大型乙烯装置催化剂国产化而生,到如今成为新三板创新层企业,兰州助剂厂股份有限公司(下称兰州助剂厂)以其核心产品——有机过氧化物助剂,如同“工业DNA”般支撑着塑料、橡胶、新能源等产业的关键反应。

多年来,兰州助剂厂作为国内有机过氧化物领域的拓荒者与领军者始终阔步前行,“老牌国企”如何在新时代焕发生机?搬迁至兰州新区化工园区后,兰州助剂厂如何通过技术自强、绿色转型与安全发展开拓新机遇?

带着这些疑问,记者近期实地探访了这家企业。

突破“卡脖子”的“国产之光”

“自建厂伊始,我们就背负着一个沉甸甸的使命:解决兰州石化高压聚乙烯装置关键催化剂的‘卡脖子’难题,实现国产化替代。”回顾兰州助剂厂的创业史,公司党委副书记、总经理冯国保开门见山。

这份“国产替代”的初心,成为贯穿企业59年发展的核心主线。

作为我国第一家生产有机过氧化物的企业,兰州助剂厂的名字,刻录着国内该领域从无到有、从弱到强的奋斗史。其核心产品——用于引发聚合反应的有机过氧化物,直接决定着聚氯乙烯、低密度聚乙烯、发泡聚苯乙烯等大宗材料以及新能源材料的性能与品质。然而,该产品的高端市场曾长期被国外巨头垄断。

“核心技术买不来,也求不来。这条路再难,也得自己走通!”冯国保道出了几代兰州助剂厂人的执着。

正是这份定力,驱动着兰州助剂厂持续投入研发,在配方设计、工艺优化、质量控制等环节不断突破,于1970年成功实现了我国第一种有机过氧化物的工业化生产,先后对20余种进口产品进行了国产化替代,产品远销30多个国家,攻克了聚合领域关键助剂长期依赖进口的“卡脖子”难题,实现了特戊基系列产品的国产化替代。其产品性能稳定对标国际一线品牌,如今已能无缝适配全球90%以上的热塑性塑料生产线。

“性能可靠、供应稳定、性价比优,这就是我们赢得市场的硬道理。”冯国保向记者介绍着来自国内外客户的评价。这份技术突破,不仅为国内石化产业链节省了成本,保障了供应链安全,更让兰州助剂厂赢得了业界“国产助剂之光”的赞誉,被甘肃省工信厅认定为“有机过氧化物产业链链主企业”。

目前,兰州助剂厂的主要客户覆盖中国石化、中国石油及中国海油等大型石化公司,产品出口30多个国家,部分产品通过欧盟REACH注册。

传统化工也争做减排标杆

“技术突破解决了‘有没有’的问题,但要在竞争激烈的全球化工市场中持续领先,仅仅依靠技术是不够的。”冯国保指出,有机过氧化物行业污染和安全风险相对较大,对环保和安全的要求相对高于其他行业。兰州助剂厂的绿色环保之路该如何走?

“2021年迁入兰州新区化工园区,对我们而言,绝不仅仅是换个地方生产,而是拥抱绿色发展新标准的历史机遇。”冯国保说,兰州新区化工园区更高的环保门槛和更完善的产业配套,为兰州助剂厂的绿色转型提供了沃土。

冯国保向记者详细列举了兰州助剂厂的“组合拳”:公司将“双碳”目标写入党委负责制和全流程环境管理体系,通过连续化反应、先进智能生产控制、分类治理及资源化、余热回收、高效吸附—脱附循环利用、高级氧化—生化深度处理、中水回用、LDAR泄漏修复等方式,达到能耗下降15%,碳排放强度下降30%,产品收率提升6.5%,工业总产值年均增长12%。废气排放持续优于国标,固废资源化率稳步提高。

此外,兰州助剂厂在绿色环保方面深化全流程管理,将可持续发展融入企业战略。通过工艺革新和系统优化,开展清洁文明生产,兰州助剂厂“三废”治理及资源化利用水平显著提升,绿色化、智能化凸显,并由此获评甘肃省“绿色工厂”和“数字化车间”。

兰州助剂厂还联合高校及科研机构共建绿色化工联合实验室,聚焦低碳技术研发,推动产业升级。

数智技术为风险管控护航

绿色是发展的方向,而安全是发展的底线和生命线。搬迁新区、规模扩大、工艺升级,对兰州助剂厂安全管理的系统性、精细化、智能化提出了更高要求。

兰州助剂厂以“本质化安全”为核心,严格按照《石油化工企业设计防火标准》(石化规)进行兰州新区化工园区的工厂设计和建设,从源头上消除安全隐患。

通过控制系统提质改造,兰州助剂厂建成了DCS自动控制系统、SIS安全仪表系统和GDS气体检测系统,实现了助剂产品生产过程的智能监控与预警,双重预防控制系统有效提升了风险防范能力,确保操作环节的精准管理和应急响应。

此外,兰州助剂厂严格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细化完善责任体系,强化考核机制,将安全责任层层分解到每个岗位和员工,通过定期培训、演练和隐患排查,构建了长效安全管理机制。

“这些举措不仅保障了兰州助剂厂的生产连续稳定运行,还实现了废气排放持续优于国家标准,固废资源化率稳步提高。”冯国保介绍说,下一步,兰州助剂厂将继续深化智能安全技术应用,推动安全管理向数字化、智能化进阶,为行业树立安全标杆。

从传统制造到绿色智造,兰州助剂厂这家年近花甲的老牌国企,正以技术攻关铸就核心竞争力,融入兰州新区这片充满活力的热土,朝着打造“全球领先的专业助剂服务商”的目标稳步迈进。

相关推荐

炼化行业以“提质”破局“内卷”

当前,我国炼化行业正站在从“规模扩张”向“质量提升”跨越的关键节点,行业结构、技术路径与市场格局将迎来重塑。

2025-10-14     中国化工报

雄韬氢雄助力亚马逊“零碳算力”

近日,雄韬股份子公司雄韬氢雄与亚马逊集团达成氢储能发电系统供应合作,将为亚马逊在印度班加罗尔的新建数据中心提供先进氢能解决方案。目前,项目已完成合同签订并进入执行阶段,预计于今年底前完成系统调试并正式...

2025-10-14     中国化工报

楚能宜昌全新一代锂电池项目开建

9月26日,楚能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宜昌80吉瓦时全新一代锂电池项目在湖北宜昌市夷陵区龙泉镇正式开工建设。

2025-10-14     中国化工报

曙光绿华BDO联产PBAT项目产出合格产品

日前,由中国化学所属东华工程科技股份有限公司EPC总承包的新疆曙光绿华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年产10万吨BDO联产12万吨PBAT项目取得关键进展,主产品1,4-丁二醇(BDO)一次成功产出,纯度达99.7...

2025-10-14     中国化工报

“AI+能源”促进价值重塑

作为国民经济的命脉,能源领域正迎来与人工智能(AI)深度融合的关键进程。确保安全可靠的供应、加速脱碳、保持成本可控——这是能源行业当前面临的三大核心挑战,也是AI作为关键角色能大放异彩的领域。

2025-09-30     中国化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