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湖北省2025年人工智能典型应用场景名单正式公布,长江产业集团旗下凯龙股份研发的“民用爆炸物品安全生产管控AI大模型及智能巡检设备集成研究”项目成功入选。
长期以来,民爆行业在自动化层面已实现“少人化”,但在信息化安全管理方面仍存在不同系统间数据分散、利用率低、预警能力不足等问题。2025年初,由凯龙股份与江汉大学联合研发的“工业互联网+民用爆炸物品生产及仓储智能化安全监控系统”正式投入运行,从“被动响应”向“智能预控”迈出关键一步。2025年6月,在积极响应国家号召、推进自身“黑灯工厂”建设需求的背景下,凯龙股份以实现民爆物品少人化安全生产为目标,升级2.0项目,建立民爆安全生产AI大模型及其配套智能安全巡检装备,提升民爆行业本质安全。
瞄准行业痛点,构建“三级三层”智能安防体系
民爆行业的信息系统长期以数据“展示”为主,缺乏对历史数据的深度挖掘与分析能力,各类平台功能繁多却未聚焦安全核心。面对行业政策对“工业互联网+安全生产”的支持与行业本质安全水平提升的迫切需求,凯龙股份确立了系统建设目标:构建覆盖生产线、库房的自动安全检测系统与线上检查体系,实现从“人防”到“技防”的跨越。
项目以三大自研关键技术为支撑:基于异构源的实时数据库平台,实现多系统数据融合与毫秒级读写;复杂场景下的超员智能检测算法,识别精度超越传统YOLO模型;基于大数据挖掘的设备隐患分析技术,从历史数据中解析故障特征,实现预测性维护。在此基础上,建立起集团、生产点、生产线三级联动的安全管理平台,形成权责清晰、响应迅速的执行机制。
从系统搭建到实战应用,实现管理“可视、可管、可溯”
系统以“三大管理体系”和“八大功能模块”为核心,构建起完整的智能安防生态。线上自动巡检体系实现对定员、定量、设备参数的全天候监测与报告自动生成;多维对标分析体系挖掘超员、超限等隐患规律;安全评分规则则实现分子公司、产线之间的量化评比与闭环整改。
在实际应用中,系统展现出显著成效。集团级监控大屏实时展示安全评分、产线投运比、标杆产线等关键指标;实时巡检模块精准抓拍超员与参数超限行为,并生成趋势分析;历史数据回溯与设备隐患分析模块,帮助管理者定位高频风险点,输出诊断报告。此外,系统支持三级报表自动生成与下载,极大提升数据整理与决策效率,逐步替代传统人工巡检,实现安全监控的“少人化、精准化、实时化”。
从1.0到2.0:迈向“5G+AI”全链路智能预控新阶段
系统在内部使用中获得积极反馈,尤其在管理效率、页面响应与报表功能方面表现突出。同时,用户也提出进一步优化建议,如配置专线网络保障数据稳定、区分生产与非生产期间的报警逻辑等。
基于一期成果与实际需求,凯龙股份正式启动2.0版本——“民用爆炸物品安全生产管控AI大模型及智能巡检设备集成研究”项目。新阶段聚焦三大关键技术:构建民爆安全生产专用AI大模型;民爆安全生产实时智能巡检装备;民爆安全生产历史大数据分析模型。
项目将建设民爆生产行业首个专用AI大模型,研发具备万条数据50毫秒读写能力的多源异构数据融合平台。配套本质安全型智能巡检机器人,在典型民爆场景下可实现90%以上的超员检测精度及关键设备异常的快速识别。项目还将构建覆盖集团、分子公司及生产线多层级的动态安全评分体系,支持差异化治理方案的自动生成。
工业炸药生产属于湖北五大支柱产业之一的“现代化工”,项目成果的规模化应用有助于构建安全高效的产业生态,对我省推动制造业转型升级、增强战略性新兴产业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
正如本项目负责人于永华所言:“未来的安全管理,不再是单点技术的竞争,而是系统融合与生态协同的较量。”凯龙股份通过本次系统建设,不仅提升了企业本质安全水平,更探索出一条可复制、可推广的工业互联网+安全生产路径,为传统高危行业的数字化转型树立了新标杆。
日前,在广东石化炼油18号路的辅路上,一台红色智能巡检机器人正沿管廊全自主行进。它搭载的灵敏探头如一双360度旋转的“眼睛”,精准捕捉着20多米外管廊的实时状态,并将高清画面与数据同步传输至后方监控中...
11月22日,全球能源转型大会在北京未来科学城召开。海光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海光信息)携CPU+DCU全栈算力体系及与能源央企的联合创新成果亮相大会。
近日,安徽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安徽省智能机器人产业发展行动方案(2025—2027年)》(简称《方案》),系统部署技术攻关、产品供给、场景拓展、集群建设、生态完善等关键任务,推动智能机器人科技创新和...
11月3日,中国石油工程建设有限公司北京分公司建成并推出AI+油气田腐蚀数据集成与智能分析平台“材小智”,实现了公司油气田腐蚀防控与大数据的结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