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湖北省2025年人工智能典型应用场景名单正式公布,长江产业集团旗下凯龙股份研发的“民用爆炸物品安全生产管控AI大模型及智能巡检设备集成研究”项目成功入选。
长期以来,民爆行业在自动化层面已实现“少人化”,但在信息化安全管理方面仍存在不同系统间数据分散、利用率低、预警能力不足等问题。2025年初,由凯龙股份与江汉大学联合研发的“工业互联网+民用爆炸物品生产及仓储智能化安全监控系统”正式投入运行,从“被动响应”向“智能预控”迈出关键一步。2025年6月,在积极响应国家号召、推进自身“黑灯工厂”建设需求的背景下,凯龙股份以实现民爆物品少人化安全生产为目标,升级2.0项目,建立民爆安全生产AI大模型及其配套智能安全巡检装备,提升民爆行业本质安全。
瞄准行业痛点,构建“三级三层”智能安防体系
民爆行业的信息系统长期以数据“展示”为主,缺乏对历史数据的深度挖掘与分析能力,各类平台功能繁多却未聚焦安全核心。面对行业政策对“工业互联网+安全生产”的支持与行业本质安全水平提升的迫切需求,凯龙股份确立了系统建设目标:构建覆盖生产线、库房的自动安全检测系统与线上检查体系,实现从“人防”到“技防”的跨越。
项目以三大自研关键技术为支撑:基于异构源的实时数据库平台,实现多系统数据融合与毫秒级读写;复杂场景下的超员智能检测算法,识别精度超越传统YOLO模型;基于大数据挖掘的设备隐患分析技术,从历史数据中解析故障特征,实现预测性维护。在此基础上,建立起集团、生产点、生产线三级联动的安全管理平台,形成权责清晰、响应迅速的执行机制。
从系统搭建到实战应用,实现管理“可视、可管、可溯”
系统以“三大管理体系”和“八大功能模块”为核心,构建起完整的智能安防生态。线上自动巡检体系实现对定员、定量、设备参数的全天候监测与报告自动生成;多维对标分析体系挖掘超员、超限等隐患规律;安全评分规则则实现分子公司、产线之间的量化评比与闭环整改。
在实际应用中,系统展现出显著成效。集团级监控大屏实时展示安全评分、产线投运比、标杆产线等关键指标;实时巡检模块精准抓拍超员与参数超限行为,并生成趋势分析;历史数据回溯与设备隐患分析模块,帮助管理者定位高频风险点,输出诊断报告。此外,系统支持三级报表自动生成与下载,极大提升数据整理与决策效率,逐步替代传统人工巡检,实现安全监控的“少人化、精准化、实时化”。
从1.0到2.0:迈向“5G+AI”全链路智能预控新阶段
系统在内部使用中获得积极反馈,尤其在管理效率、页面响应与报表功能方面表现突出。同时,用户也提出进一步优化建议,如配置专线网络保障数据稳定、区分生产与非生产期间的报警逻辑等。
基于一期成果与实际需求,凯龙股份正式启动2.0版本——“民用爆炸物品安全生产管控AI大模型及智能巡检设备集成研究”项目。新阶段聚焦三大关键技术:构建民爆安全生产专用AI大模型;民爆安全生产实时智能巡检装备;民爆安全生产历史大数据分析模型。
项目将建设民爆生产行业首个专用AI大模型,研发具备万条数据50毫秒读写能力的多源异构数据融合平台。配套本质安全型智能巡检机器人,在典型民爆场景下可实现90%以上的超员检测精度及关键设备异常的快速识别。项目还将构建覆盖集团、分子公司及生产线多层级的动态安全评分体系,支持差异化治理方案的自动生成。
工业炸药生产属于湖北五大支柱产业之一的“现代化工”,项目成果的规模化应用有助于构建安全高效的产业生态,对我省推动制造业转型升级、增强战略性新兴产业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
正如本项目负责人于永华所言:“未来的安全管理,不再是单点技术的竞争,而是系统融合与生态协同的较量。”凯龙股份通过本次系统建设,不仅提升了企业本质安全水平,更探索出一条可复制、可推广的工业互联网+安全生产路径,为传统高危行业的数字化转型树立了新标杆。
近日,中国石化石油物探技术研究院(简称“物探院”)的“面向油气勘探的5G智能节点地震采集系统SmartPoint”(简称“5G节点采集系统”)入选《中央企业科技创新成果推荐目录(2024年版)》。
近日,随着CACB25D-C6井分层采油井口集成压力设备顺利接装并完成试压,由胜利油田石油工程技术研究院研发的液控集成式分层采油技术首次应用告捷。
截至11月5日,中国石油大港油田“勘探开发综合查询系统”投用3个月,运行稳定。系统建立的数据质量“监控—反馈—整改”机制,使得钻井、录井数据入库齐全率提升40%,2025年完钻井数据入库周期由30天压...
日前,中国石油辽河油田宜川流转区1023万立方米天然气产品通过大连石油交易所网络交易平台线上竞价模式完成交易,标志着辽河油田、大连石油交易所在天然气产品交易领域实现“零的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