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化新网讯 近日,天津工业大学武春瑞研究员报告了在室温下利用两种小分子在油水界面快速自组装,制备出一种大面积的混合维聚酰胺膜。该膜具有独特的分层结构,由二维纳米膜表面生长的一维纳米管组成。这种创新结构显著增加了单位投影面积的有效水传输面积,使膜的水盐分离性能远超目前最先进的膜材料。
聚酰胺纳滤膜自20世纪70年代末以来一直是市场的主导产品,其薄膜复合结构由多孔支撑体和二维聚酰胺层组成,具有优异的渗透选择性。然而,尽管通过单体设计、纳米复合材料和制造工艺的改进取得了一定进展,聚酰胺膜的水渗透性仍然相对较低,限制了其工业应用。近年来,纳米级图灵结构和皱纹表面等新设计虽扩大了过滤面积,但本质上仍是二维膜的演变。未来,需要开发颠覆性的新结构,同时深入理解加工与结构之间的关系,为水净化领域提供创新解决方案。
通过对照实验结合分子动力学模拟,研究人员发现两种单体分子在反应初期自发组织形成二维纳米孔网络,而纳米管的向上生长由纳米孔内的毛细作用驱动。本研究为理解界面物理和化学相互作用如何在环境条件下将分子自组装成大规模复杂分层纳米结构提供见解,并为开发可扩展的混合维度水净化膜开辟新路径。
随着新能源汽车产业的蓬勃发展,汽车赛道进入性能军备竞赛时代,动力电池的安全性和稳定性博弈日趋白热化,而胶粘剂作为动力电池组装中的重要材料,其性能直接影响着电池的整体质量,逐渐,一个常被忽视的“隐形...
近日举办2025中关村论坛碳达峰碳中和科技论坛上,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研究员曹宏斌提出,通过数据与人工智能(AI)深度融合,推动锂电固废循环利用行业向绿色可持续方向转型。随着新能源产业高速发展,....
继携手蔚来宣布共建全球最大换电网络后,宁德时代换电生态迎来能源“国家队”。近日,宁德时代与中国石化在北京签署合作框架协议,双方将全面深化长期战略合作关系,共同建设覆盖全国的换电生态网络,打造"人·...
当前,全球碳排放总量巨大,“碳达峰、碳中和”成为人类应对气候变化的政治共识。除了引导行业绿色高质量发展以外,碳捕集利用与封存(CCUS)技术则是助力全球碳中和目标实现的重要战略性技术。3月27日,在中...
4月1日,由中海油常州涂料化工研究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海油常州院”)主导制定的ISO7012系列国际标准《色漆和清漆—水可稀释性涂料中防腐剂的测定—第1部分:罐内游离甲醛的测定》(ISO701.....
近日,天津市交通运输基础设施养护集团研发的“全深式泡沫沥青就地冷再生路面成套技术”上榜生态环境部等发布的《国家重点推广的低碳技术目录(第五批)》。这一成果将旧路沥青层和部分半刚性基层同步再生形成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