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长榆能化:科技创新赋能电缆监测显成效

“自在线监测系统投入运行以来,我们从单一离散监测升级为多数据融合集中监测,现在能够实时监控电缆的运行状态,及时响应任何异常情况,有效避免事故的发生。”陕西延长中煤榆能化公司电仪总变技术人员纪喜园在总结交流中说。

“非常棒!这种创新极大地减轻了人工运维负担,同时显著提升了运维效率,提高了我们的响应速度,也标志着电缆运维从传统的事后预防向事前预防的转变。”该公司总变负责人白鹏飞说,“但是我们也要清晰的意识到,公司具有生产规模体量大、配套电力电缆传输线路长、运行负荷大等特点,我们必须不断优化技术手段,对电缆的关键数据进行精确监测和深入分析,这是我们把控关键技术指标,保障电力系统安全的基础。”。

1.jpg

对监测数据进行分类整理

这些看似简单的工作交流背后,实则是基层技术人员在充分利用科技创新赋能生产装置长周期安全稳定运行道路上的不断探索,也是对技术创新和管理优化的精益求精,还是对提升电力系统稳定性和安全性的承诺。

创新方法打破定势思维

作为榆能化公司总变电站与各生产装置之间电能传输的主要路径,35kV电缆的安全运行对生产装置的稳定高产至关重要。近年来,尽管公司集思广益,对35kV单芯电缆的监测采用了多种手段,但重要环节取值点多、数据分析时间久、故障点捕捉不及时等难点问题依然没有得到有效解决,是电力系统安全运行的一道技术难关。

“必须用创新方法打破思维定势。”白鹏飞介绍,他们摒弃固有的思维模式,从服务电力系统安全稳定的角度出发,成立了一个课题组,专门针对这些技术难题想办法、做测试。团队分析总结当前现状,提出首要任务是根据技术系统列出电缆监测系统的组件列表,理清技术系统的组织结构,从而建立监测系统功能的模型图,明确各组件间的相互关系,深入分析监测功能实现过程中的存在不足、过度和有害作用,转移技术系统中主要矛盾,降低解决问题的难度。

“这项成果的重点在于如何建立模型。”从白鹏飞话语中获取灵感的课题组成员纪喜园说。技术人员通过功能导向和科学效用库,寻找新的科学原理或技术来实现所需的功能,找到功能实现过程中的矛盾,并结合日常运维过程中暴露出人工监测不及时、数据分析整合时间久、故障无反馈通道等关键问题,逐步建立改善与恶化参数的矛盾模型,利用矛盾矩阵表得出发明原理。最后根据推荐的发明原理结合因果链分析和超效应分析将这些发明原理转化为解决具体问题的多种解题方案,针对这些方案再从可靠性、成本、缺陷等方面进行综合评估,从而得出最优求解方案。

2.jpg

对现场监测设备进行调试

“最后,这项成果的实施还离不开对创新思维方法的灵活应用。”课题组成员张荣荣介绍说,针对探究出的末端原因,灵活运用技术矛盾、物理矛盾、物场模型、小人法模型等多种方法,形成完整的电缆监测系统。根据系统的提示,运维人员以实时在线监测代替人工监测,根据电缆评估预警及时对一些潜在故障隐患进行技术处理,达到在线评估智能预警,系统集数据采集和对比分析高效、精准、全方位、故障自动预警一体化,实现了创新运维管理模式。

电缆监测管理成效显著

功夫不负有心人,一年多的时间,他们在技术创新的道路上反复摸索,终于迈出了坚实的一步。在刚刚结束的2024年度中国创新方法大赛全国总结赛中,由榆能化公司白鹏飞、纪喜园、张荣荣团队申报的《基于TRIZ方法解决35kV单芯电缆监测技术难题》荣获全国创新方法大赛一等奖。他们没有沉浸在荣誉和光环中,而是继续聚焦创新思维,在解决生产运行中关键问题的道路上迈出了更加坚定的步伐。

如今,这项技术成果通过技术创新和智能化监测手段,正在榆能化公司全面开花结果,能够转化为可观的经济效益。项目通过减少电缆故障和提高电力系统的稳定性,显著降低了电缆的检维修费用,并提升了电能指标,综合效益达310余万元。这一成果不仅体现了技术进步在提升企业效率方面的重要作用,也展示了榆能化在电缆监测领域取得的新突破,为企业的长期发展和市场竞争力的提升做出了重要贡献。

6.jpg

团队成员协作完成电流数据的在线采集安装测试

电仪总变的创新模式和取得的荣誉正是榆能化公司近几年来注重全员创新、尊重群众首创、以科技创新赋能高质量发展的一个缩影。榆能化党政坚持贯彻落实集团公司科技创新战略,不断培育和发展优秀科技创新项目,建立常态化科技创新活动评审机制,积极开展各类科技活动,增强技术人员的创新意识,积极营造浓厚的科技创新氛围。截至2024年11月,该公司获得授权专利183项,发表科技论文550篇,获得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科学技术奖5项、陕西石化科学技术奖37项、陕西石化青年科技突出贡献奖3人、省企“三新三小”创新竞赛38项、省企“创新达人”7人、榆林市科学技术奖1项、集团公司科技成果奖22项、靖边县优秀科技工作者5人。

科技创新是企业发展的重要引擎。接下来,榆能化将继续积极搭建更广阔的创新平台,持续引导一线技术人员掌握和运用创新理论、方法和工具,不断提高企业创新成果质量水平,将创新优势转化为推动企业高质量发展源源不断的动能。 

 


相关推荐

全球单套规模最大甲酸钙装置投产

  12月24日,记者从天津大学了解到,采用天津大学一碳化工团队开发的氢氧化钙羰基化合成甲酸钙成套技术,在山东建成的5万吨/年钢厂尾气高值化利用制甲酸钙装置开车投产。

2024-12-25     中国化工报

舒杰:笔记本里“炼真功”

  寒冬时节,湖南石化炼油一部装置区,一派井然有序的繁忙生产运行景象。“目前装置已进入长周期运行后期,安全平稳生产是头等大事。”12月23日一早接班后,湖南石化炼油一部加氢脱硫片区运行一班班长、高级技...

2024-12-25     中国化工报

我国首个海上膜脱碳示范工程投用

  近日,我国首个海上膜脱碳示范工程项目——惠州32-5平台伴生气回收脱碳及二氧化碳封存项目全面建成投用,项目每年可回收伴生气超1800万立方米、封存二氧化碳6000吨。

2024-12-25     中国化工报

山西绿氢产业链新技术发布会召开

  12月21日,以“氢”装上阵、“碳”寻未来为主题的山西省绿氢产业链高质量发展新技术发布会在潞安化工机械(集团)有限公司召开。

2024-12-25     中国化工报

国能低碳院CO₂吸附剂实现工业生产

  近日,由国家能源集团北京低碳清洁能源研究院CCUS技术研究中心联合浙江公司宁海电厂自主开发的高性能二氧化碳(CO₂)吸附剂完成第一批5吨生产。

2024-12-25     中国化工报

第三届化工企业安全总监及后备力量高级研修班开始招生啦

  为提升企业安全总监知识水平和履职能力,加快培养安全管理后备人才,保障化工企业安全绿色可持续发展,天津大学、中国化学品安全协会、教育部化工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联合举办第三届化工企业安全总监及后备力量...

2024-12-24     中化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