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文彩,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以下简称中国海油)原总经理。他14岁参加革命,16岁加入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中冲锋陷阵、出生入死,多次立功受奖。1952年,他随部队成建制转到解放军石油工程第一师(以下简称石油师),到玉门油田从事石油钻探和开采工作。从1978年起,秦文彩开始从事海洋石油对外合作工作,在海洋石油一线工作近10年。其间,我国海洋石油工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不仅发现一批前景广阔的海上油田,还为国家上缴了巨额利税,培养了一支海油勘探开发和国际合作专业队伍。
从1952年投身石油事业到1987年退居二线,秦文彩在陆地和海洋石油战线工作了35年,留下了十分宝贵的物质和精神财富。退休后,秦老仍然高度关注海洋石油产业的发展,对年轻一代进行革命传统教育。时值秦老100周岁之际,谨以此文致敬老人家为我国海洋石油事业发展做出的重要贡献,并祝愿他健康长寿。

2021年4月,96岁高龄的秦文彩在中国海油大讲堂讲述革命和建设史。
智勇双全的战斗英雄
1925年2月,秦文彩出生在山西万荣柳林庄。1937年7月7日侵华日军发动卢沟桥事变,抗日战争全面爆发。1938年3月,晋西南13县沦陷,侵华日军大举向稷王山根据地进行第一次大扫荡。1939年,秦文彩和几位同学毅然加入抗日民运大队,发动群众宣传抗日救国主张。同年,阎锡山发动晋西事变,秦文彩随山西新军212旅一同转移,7天7夜急行军350千米,于1940年2月到达沁源县河西村、闫寨一带。在第一次整编中,民运大队一部分由212旅分配工作,秦文彩被分配到旅宣传队,先是当宣传员和司务员,后又调往旅政治部运输班,穿上军装从此成为一名革命军人。
由于日寇频繁扫荡,太岳根据地的生活条件日益艰苦。为深入开展敌后武装斗争和便于审查日军战俘,秦文彩自学了日语。1941年12月6日,党组织正式秘密批准他为预备党员。抗日炮火的洗礼,磨砺了他的革命意志,使他很快成长为一名优秀的共产党员。

青年时期的秦文彩。
1944年初,秦文彩任54团2营4连副指导员。3月25日上庄激战打响后,4连突进巷道把一部分阎军堵在窑洞内。经过3小时的庭院战斗和巷战,俘获阎军300余人,毙伤100余人,缴获长短枪60余支及战马、弹药等。这是秦文彩第一次率领战士冲锋陷阵。同年4月,激战酸枣树岭和黑风山时,4连为第二梯队,这次战斗毙伤敌人100余人,俘虏250余人,缴获大量武器弹药。1945年8月,2营攻占了运城盐池,俘获敌人200余人,缴获全部武器装备。
1945年9月,抗战刚刚胜利,阎军就向晋东南根据地长治地区发动进攻,54团与阎匪军遭遇,激烈的黄家铺阻击战随之打响。时任连指导员的秦文彩带队往前冲,手榴弹密集爆炸,把他的眼睛炸坏了。在第二梯队的猛烈狙击下,敌人终于被打退。这一战共毙伤敌军800多人,俘虏1835人,缴获武器1000余件,创造了54团史无前例的辉煌战果。
1946年1月,部队临时抽调一部分干部穿便服到农村开展工作,秦文彩和一名战士及一名带路老乡来到曲沃县一个乡村。老乡告诉秦文彩,村子里有几十个阎军正在院子里吃饭。面对敌众我寡的不利局面,他急中生智,让老乡冲着院子里的阎军喊话:“你们被八路军包围了,缴枪不杀!”阎军便乖乖把30多支枪都放到地上缴械投降。秦文彩和老乡用马车把枪支拉回部队,受到团里通令嘉奖。
在革命战争中,秦文彩先后担任朱德青年队队长、敌后武工队副分队长、团政治处敌工干事、连队指导员和党支部书记、政治处特派员、保卫股长,1949年6月调任中国人民解放军第19军57师政治部保卫科长兼军法处副处长,参加过青浮战役、上党战役、保卫延安的吕梁战役,以及汾孝战役、同蒲战役、解放晋西南13县战役,随军打过黄河直至解放全陕南,被评为团级模范工作者,并荣立二等功。

1982至1985年,秦文彩在担任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首任总经理期间,赴国外工厂考察石油设备与技术。
石油会战的急先锋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党中央将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石油成为国家急需的“血液”。1952年8月1日,根据中央军委命令,中国人民解放军第19军第57师转为石油师。这支原本要走上抗美援朝战场的部队进驻玉门油田,踏上了一个没有硝烟却同样艰辛的战场。
1956年9月,石油师建制撤销,师部改为钻探局,身为师党委委员的秦文彩脱下军装,成为一名地地道道的石油人。
新中国成立之初,全国仅有陕北延长、甘肃玉门2个油矿,年产原油仅9万吨。1952年底,秦文彩接到通知赶赴酒泉,被分配到酒泉钻井处任主管生产的副处长,参加了玉门油田第一次会战。
从扛枪杆到握钻杆,秦文彩坚信,只要肯学习,就没有学不会的。他白天忙工作,晚间上夜校,大家称他是按时上课守规矩的“处长学生”。当时,仅有小学文化程度的他下到井队看图识字,虚心求教,弄清钻杆结构,明白如何上丝扣,看一个记一个。久而久之,泥浆、测井、固井、取芯等陌生概念,在他眼里逐步变成可看见、可触摸的实物和过程。
为使总体文化水平不高的石油师人掌握钻井技术,秦文彩亲自策划编辑一本人手一册的《钻井工艺流程图》。掌握了钻井技术的原石油师官兵90%以上成为油田技术骨干,其中在钻井队长中占75%以上,在技术工人中占78%。
在那段难忘的日子里,玉门油田开展了一系列创新活动并捷报频传:1954年,我国自制的第一部全自动电测仪在玉门下井试验成功;1955年,我国自制的第一部地震仪经玉门油矿试用效果良好;1956年,钻井公司3206队试验“尾管完成法完井”取得成功;1956年10月,我国首次在老君庙油田676注水试验放射性同位素测井取得成功,还研发了空气钻井、清水钻井等一系列技术创新成果,凝聚着一代石油钻井人的聪明才智。
1956年,全国原油产量达116.2万吨,其中天然原油产量58.8万吨,玉门产油53.3万吨,占90.6%。1957年,全国原油产量为145.7万吨,其中天然原油产量86万吨,玉门产油75.5万吨,占87.8%。
石油师参加了新中国所有的石油会战。1960年大庆石油会战中被称为“永不卷刃的尖刀”1202钻井队,就是57师师直警通连的一个排。秦文彩自豪地说:“哪里有油田,哪里就有玉门人和石油师人。”
1958年4月,石油部党组决定从玉门油田抽调一支队伍参加川中石油会战。秦文彩率3000人马奔赴四川,开始了他石油战线新的奋斗历程。
1958年11月,川中会战指挥部成立,秦文彩担任南充战区副指挥,分片包干指挥战斗。到1959年3月,川中会战在4个月内共钻探81口井,获得蓬莱、南充龙女寺、合川、罗渡、营山等6个低产油田,证实川中属于大面积贫油矿油田,不久石油部党组决定结束川中会战。
1960年春,四川石油管理局组织领导的隆盛、桂花、大石、充西会战打响。到1961年9月,隆桂会战告一段落。经过不到一年会战,在勘探开发天然气方面,先后在42个构造上钻井125口,完成86口,共获气井49口,新获气田10个。在勘探开发石油方面,川东地区打油井70口,完井48口,获21口稳产井,产油65629吨。川中桂花油田于20世纪60年代初开发生产,油田生产高峰期原油年产量达6万吨,40年后年产量仍稳定在3万吨,成为川中油田一枝永远绽放的桂花。1963年川中矿务局撤销,秦文彩回到四川石油管理局主持全面生产工作。
1970年5月,燃料和化学工业部成立油田勘探开发组(以下简称油开组),秦文彩出任大组长。从他主持油开组到1978年调任燃料和化学工业部调度司长,全国石油年产量直线上升,突破了1亿吨大关,进入世界产油大国行列。

1986年7月,秦文彩考察加拿大一口天然气回气井。
玉门油田作为我国当时最大的油田,1952年产油14万吨,占全国原油产量的98%。那时钻井通常都沿用解放前“轻压、慢钻、小排量”的钻井方法。1953年,秦文彩咨询和采纳包括苏联专家在内的多方建议,开始在玉门油田推广高压、快转、大排量的“快速钻井”技术,大大提高了钻井技术和速度,成为玉门石油钻井的一次革命。
秦文彩充分展示出一个专家型管理者的才能。他深入钻井一线,组织指挥并创造了很多石油钻井纪录,还撰写了多篇石油钻井管理文章,总结出一套钻井流水作业法。1955年夏,钻井流水作业法引起上级领导重视,建议该方法在全国推广。后来,秦文彩在大庆、辽河、胜利油田负责打井和采油,大家都称他为钻井专家。
1970年1月,应阿尔巴尼亚邀请,石油部派专家协助抢救天然气井喷着火事故,秦文彩受命带队前往救援。事故现场,3米高的深坑喷成了漏斗状。时逢亚得里亚海雨季,天天下雨,井上积累了厚厚的淤泥,上面着火根本无法看清井口情况。经过现场反复勘察、研究,秦文彩和专家组提出用大型封隔器橡胶筒做瓶塞的抢险方案,奋战70天,顺利制服井喷。他带领的专家组回国后,受到国务院及外交部的通报表扬。
之后石油部将秦文彩留在北京,等待分配新的工作。这时辽河一口油井又发生井喷,现场方圆10千米不准老百姓点火。秦文彩到现场后说:“如果没有风,油就直接落地,隔离1平方千米就够了。”隔离区之外的老百姓听说解禁了,都非常高兴。在秦文彩的指挥下,经过一昼夜奋战,终于制服了井喷。在1969年11月辽河油田热河台热黄5井井喷着火事故、1976年大港白水头井喷大火、1977年秋末渤海湾渤中17号井喷现场,都留下秦文彩的身影。无论哪里发生井喷,他都会把险情当成命令,力争第一时间赶到现场,亲临现场指挥灭火,确保现场工人的生命安全,最大限度减少油田的财产损失。由于秦文彩在历次抢险灭火处理中的出色表现,他又被大家称为灭火专家。

1987年7月,秦文彩在埕北油田与工人交谈。
海洋石油的奠基人
1964年,中国南海近岸第一口探井莺1井开钻,这个战略性举动后来被叫做“下海找油”。后因多种原因,中国第一支南海石油开发队伍最终撤回。
1973年6月,燃料和化学工业部决定重返南海,开钻位于西沙永兴岛的南海第一口井——西永1井。同年12月16日,西永1井举行开钻仪式。
1974年春节前夕,水深55米、井深3071米的练兵井西永1井,在南海利用引进钻井船打的第一口探井快速钻进,于4月5日完钻。钻井过程中,队员们捞岩屑、取岩芯,还进行了电测等,揭示了岛下有厚达1247.6米的第三系生物礁地层,为南海石油勘探提供了宝贵的第一手地质资料。
1977年8月,美国邀请中国石油代表团访美。1978年1月,以石油部副部长孙敬文为团长、秦文彩为副团长兼秘书长的中国石油代表团对美国进行了为期25天的访问。其间考察了9个油气田、4个科研单位、3家炼油厂、2个工程设计承包公司、10家制造厂和4艘钻井船。代表团还顺访了日本12天,考察了机械、船舶制造和石油化工企业,参观了钢管厂、造船厂和导管架工程等。
1979年3月,国务院任命秦文彩为石油部副部长,兼任外事局局长、技术引进公司经理和党委书记等职。1980年5月,秦文彩代表中方与法国埃尔夫—阿奎坦公司、道达尔公司签署在渤海中部石臼坨—渤东海区和南海北部湾东北部海区的勘探、开发生产合同。同期石油部代表中方与日本石油公司签订了渤海西部、南部和埕北油田勘探、开发生产合同。1980年9月,秦文彩率领对外合作各管委会中方首席代表,对挪威、英国、美国进行了为期49天的考察访问,带回资料由石油出版社编辑出版了一套实用丛书,成为中国海油对外开放时期重要的学习参考资料。
1981年1月,秦文彩代表石油部在认证会议上表示,中国海洋石油的对外合作对中国主权没有任何损害,合同区块大小划分都是由我们主权国家来决定的,合作区块的主权永远属于中国。1982年1月,国务院常务会议批准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对外合作开采海洋石油资源条例》。同年3月,该《条例》得到全国人大常委会批准并颁布实施。从此海洋石油对外开放有了法律依据,这对于海洋石油人来说具有特殊重要的意义。
1982年2月经国务院批准,中国海油应运而生,秦文彩出任总经理。1982年2月15日,中国海油在北京挂牌成立,秦文彩签发了中国海油第一份招标通知书,开启了对外合作第一轮国际招标,到1984年11月圆满结束。

1983年5月10日,秦文彩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与英国石油、澳大利亚布鲁肯希尔等5家国际石油公司签订南海、南黄海区块的首批海上石油合作合同。
秦文彩始终坚持中国海油确定的合作、自营两条腿走路的方针,努力促进海洋石油的自营勘探和开发生产,使渤海辽东湾成为自营发展的主战场并捷报频传:1984年勘探发现锦州20-2凝析气田;1987年勘探发现的绥中36-1油田成为海上最大的自营油田;1988年勘探发现锦州9-3油田;1992年底锦州20-2凝析气田正式投产,成为我国第一个现代化海上自营油气田,绥中36-1油田探明石油地质储量2.9亿吨;1988年从道达尔接过涠10-3油田的生产管理权,开始独立开发管理海上油田的尝试;1989年自营钻探的10-3N-1井获得高产,日产原油824立方米;1990年又在这个构造钻探的10-3N-3井获得更高产,日产原油1030立方米。
秦文彩领导中国海油制订了科技兴企这一核心战略,建立了海洋石油研究中心,以应用课题为主组织科技攻关,搞好硬件消化和国产化,推动企业科技进步。到1985年,中国海油接触外国先进技术130多项,基本掌握了70项,初步掌握了40项。1987年总公司和地区公司科研经费为1000万元,提出12个项目科技进步规划。
秦文彩始终坚持党的领导和党的建设,强调政治思想工作的领先地位,在每个钻井队都建起了党支部。在他的倡导下,中国海油所属企业普遍进行了一次用户第一、质量第一、信誉第一的教育活动,并将安全管理和环境保护作为中国海油企业管理的永恒主题和重中之重。
秦文彩在中国海油进行了两轮国际招标,先后与外国公司签订了33个石油合同,与12个国家58家公司合作;到1986年底,累计完成地震测线32万千米,钻探141口井;开发了2个油田,还有1个油田正在建设,五六个油田进入开发可行性研究阶段;拥有10条钻井船,其中半潜式钻井船2条、先进的物探船2艘,还有导管架制造、海上设备安装、计算机资料处理等装备;累计利用外资21.7亿美元,其中勘探风险投资19亿美元;到1986年底,外国公司、合营公司累计向国家缴纳各种税金1亿美元,总公司向国家缴纳各种税金近5000万元;到1987年,累计获得外汇6.4亿美元,银行结存3亿美元;中国海油原油产量从1982年的9万吨一路攀升至1986年底的近38万吨,总资产从28亿元增加到53亿元。
(图片由秦文彩家人提供)
据江苏省滨海县政府网消息,11月16日,江苏皖维年产20万吨乙烯法功能性聚乙烯醇树脂及配套项目在滨海沿海工业园开工。安徽皖维集团是国内聚乙烯醇(PVA)、维纶行业龙头企业,通过其全资子公司皖维高新在....
补短板、提性能、促应用、聚前沿“十四五”期间我国化工新材料发展成就显著。2024年,全国化工新材料产量、产值分别比2020年增长69%、85%,产品自给率比2020年提高10个百分点。不容忽视的是,....
中化新网讯11月12-14日,由全国环氧及衍生物可持续发展合作论坛主委会主办的2025全国环氧产业链高端化与可持续发展(德纳化学)论坛暨第二十二届领袖沙龙在南京召开。与会专家及与会代表一致认为,环氧....
作为国民经济的重要基础性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高分子材料产业如何借助资本力量加速创新,推动创新链、产业链与资本链“三链”深度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