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层“CT”做“精修”让油气勘探“眼睛”更亮

中化新网讯 10月16日,江汉油田研究院采集处理所办公室内,研发工程师操作着相关处理系统,片刻后,处理后的地震资料清晰呈现——原本被相干噪声干扰的地层信息,变得清晰可辨,地下地层的“CT”片呈现出更高的清晰度,为油气勘探提供了更精准的依据。

参与研发的工程师彭连滔表示:“有了这项技术,地下地层的‘CT’片终于能看得更清了,油气勘探的‘眼睛’更亮了。”近日,由江汉油田勘探开发研究院耗时近3年研发的“一种三维叠前地震记录相干噪声衰减方法”获得国家知识产权局发明专利授权。

地震资料处理是油气勘探开发过程中的重要环节,其处理成果就像为深埋地下的地层拍摄的“CT”片,去相干干扰的过程,就好比“CT”后处理时,根据相干干扰的“规律特征”,专门将其从信号中剥离,确保地层的真实信息不被这些“连续影子”掩盖。

“以前用常规技术处理地震资料,就像戴着‘杂质滤镜’看图像一样。”研发团队负责人郭利荣介绍,常规技术不仅对原始数据要求苛刻,处理后还容易引入新的干扰波,如同修图时不小心添了新的污渍,会影响对地层情况的判断。在油气勘探开发的“地下勘探战”中,地震资料处理就像给深埋地下的地层拍“CT”,相干噪声衰减技术则是给“CT”片做“精修”的关键工具,其处理精度直接关系到油气勘探效率,成像精度越高,越能减少无效作业、降低开发成本。

针对这一问题,团队通过搜集多块不同类型、不同采集年代的地震数据,分析数据中相干噪声的特征,发现采用一种数据变换算法-小波变换,能较好地把相干噪音分离出来,再根据噪声的传播方向和速度,精准地进行压制,最后通过小波反变换后,得到的资料既保住了有效信号,又压制了噪声。

该技术现已集成于中石化π平台,并在复兴、红星、江汉等地区多个生产项目中得到推广应用。与其他商业软件相比,该技术模块克服了同类技术存在的空间采样不足、能量不一致、“炕席”现象等问题,更真实地还原了地震资料信息,为提高地震资料处理精度发挥了较大作用。

相关推荐

《能源变革指数蓝皮书2025》:中国成世界能源转型速度最快国家

在日前举行的2025国际能源变革论坛上,《能源变革指数蓝皮书2025》(下称“蓝皮书”)正式发布。蓝皮书显示,中国已成推动全球能源转型的主力军,也是目前能源转型速度最快的国家。

2025-11-04     中国化工报

国家管网地面集中式光伏项目并网

10月17日,国家石油天然气管网集团有限公司投资建设的首个地面集中式大型光伏发电项目——国家管网集团西部管道有限责任公司精河县34万千瓦光伏项目实现并网试运行。

2025-11-04     中国化工报

河南油田新能源发电量增长17.2%

截至10月22日,河南油田21个光伏、风电项目今年总发电量达5475万千瓦时,较去年同期增加17.2%,相当于节约标准煤1.7万多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约4.18万吨,刷新历史同期纪录。

2025-11-04     中国化工报

远景动力宜昌储能超级工厂开工

10月27日,远景动力宜昌储能超级工厂举行开工仪式。

2025-11-04     中国化工报

复兴油田再获日产百吨页岩油井

日前,江汉油田复兴油田兴页L197-6-1HF井测试获得日产油117.6吨、日产气5.26万立方米的高产工业油气,成为复兴油田第4口百吨井。

2025-11-04     中国化工报

“绿能港”累计接卸LNG超5000万吨

近日,中国海油旗下湄洲湾“绿能港”累计接卸液化天然气(LNG)超5000万吨。

2025-11-04     中国化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