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奥德源新材料(石家庄)有限公司携自主研发的ADY-EM柔性连接膜极距弹性支撑体、一体化集成式免焊接单元槽及多系列高性能电极产品亮相全球展会,与氢能产业优秀企业共拓发展机遇,推动氢能全产业链高质量发展。
据了解,该企业核心产品有ADY-EM柔性连接膜极距弹性支撑体、ADY-ECR1.0雷尼镍电极(热喷涂)、ADY-ECM2.0多元合金电极(热喷涂)、ADY-ECN3.0高性能多孔镍电极(热喷涂+热分解)、ADY-ECP5.0贵金属电极(热分解)等。
其中,ADY-EM弹性支撑体产品采用密布网孔结构,通过柔性连接方式补偿极框形变,降低小室电压150mV、槽室数量减少30%,提升电流分布均匀性至98%,电流密度提高50%以上,同时抑制局部放电,安全性提升200%。
ADY-ECR1.0雷尼镍电极(热喷涂)将镍(Ni)与铝(Al)合金粉末按比例,通过等离子喷涂技术沉积在基材表面,形成致密涂层,经碱液活化后处理洗涤、干燥,由铝被碱液选择性溶出形成三维多孔骨架,这种结构具有高比表面积和丰富的活性位点以及良好的传质性能,从而赋予其优异的催化活性。
ADY-ECM2.0多元合金电极(热喷涂)基于多金属协同效应设计的先进电极材料,通过优化合金成分与微观结构,实现了性能的全面提升,多元合金组分设计采用镍(Ni)为主基体,复合钴(Co)、钼(Mo)等金属元素,形成多相协同体系,通过元素比例调控,等离子体熔覆+快速凝固技术实现合金元素的均匀分布,减少偏析缺陷;梯度结构设计,表层高催化活性,内层高导电性,兼顾反应效率与结构稳定性;具有电子传输速率,孔隙率可控,比表面积大,活性位点密度高等特点,尤其适用于高要求电化学场景。
ADY-ECN3.0高性能多孔镍电极(热喷涂+热分解)通过材料与新工艺相结合,热喷涂(快速形成均匀涂层)与热分解(精确调控孔隙生成)工艺相结合,突破传统工艺中孔隙分布不均、结构脆弱、蜂窝延展性小的瓶颈,三维蜂窝状多孔设计提供高贯通性通道,确保高物质传输效率,高比表面积显著增加活性位点,孔隙率与比表面积的协同作用,可降低电极极化损耗,适用于高电流密度电解水制氢。
ADY-ECP5.0贵金属电极(热分解)聚焦高性能材料创新与工艺升级,通过材料复合化、结构纳米化、工艺精密化三大策略,采用热分解工艺,以铂(Pt)、铱(Ir)钌(Ru)等为主材,构建核壳或单原子结构,提升比表面积与催化位点密度,通过梯度结构设计,突破传统贵金属电极的局限,在保持贵金属性能优势的同时,显著降低成本与资源依赖,具备优良的导电性、抗氧化性、抗腐蚀性、抗逆向电流、高稳定性和良好的电化学性能,适用于大标方单体高电密电解槽,本技术路线贴合“双碳”目标下对高效、长寿命电化学装备的需求。
据悉,奥德源成立于 2008 年,深耕电化学领域近 20 年,对电化学装置有着深入研究,是一家以氢能核心材料与技术研发为核心的科技型企业,始终秉承 “创新为引领,品质为基石” 的理念,专注于电解水制氢领域关键材料与部件的研发、生产及技术服务,致力于为全球绿氢产业提供创新解决方案,助力能源转型与 “双碳” 目标实现。
该企业成立以来,突破国外技术封锁自主研发出柔性连接膜极距结构弹性支撑体,并应用于国内氯碱行业,该项技术填补国内空白,主导和推动了国内氯碱电解槽膜极距节能技术向低能耗、高效率的低碳方向发展。公司于2023 年,将该技术经多次创新迭代后应用于碱性水电解制氢领域,突破电解槽大型化、高电密运行的技术瓶颈,成为推动行业向大标方、高电密、集约化发展的关键技术力量。在未来,奥德源将持续深耕绿氢材料创新,加速全球化市场布局,目标成为全球领先的电解槽核心部件供应商,推动氢能规模化应用,为清洁能源转型提供可靠支撑。(通讯员魏曼)
近日,在2025中国国际氢能及燃料电池产业展览会上,兰州兰石重型装备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兰石重装”)展出了氢能装备全产业链解决方案。
日前,中能建松原氢能产业园绿色氢氨醇一体化项目氢氨醇化工部分厂区全部建构筑物基础基本完成,主要设备厂房结构封顶,氢气、液氨球罐组装完成;新能源电力部分,光伏检修道路和桩基已完成,光伏支架安装基本完成;...
即将到来的“十五五”是推动中国氢能产业迈过经济性拐点、转向规模化发展的关键阶段。近年来,我国绿氢产能跨越式增长,氢能产业已驶入规模化、产业化发展的快车道。如何以“政策+市场”双轮驱动从红海竞争突围...
2025年3月26日,正值碳能科技(北京)有限公司10岁生日,该公司亮相“2025中国国际氢能及燃料电池产业展览会”(简称“中国氢能展”)。
3月25日,山西天脊潞安化工有限公司总经理董维新带队来到潞安化机,与潞安化机党委书记任金锁、总经理李广民就氢能产品“晋华槽”方面的合作展开深入座谈交流,并对潞安化机制造基地进行实地调研考察。陪同考察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