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3月26日,正值碳能科技(北京)有限公司10岁生日,该公司亮相“2025中国国际氢能及燃料电池产业展览会”(简称“中国氢能展”)。
“十年创新,三能领航”。2015年3月26日,在创始人康鹏博士的倡议下碳能科技在北京注册成立,2025年3月26日,碳能10岁,十年砥砺,以梦为马。
过去的10年,碳能科技依托电化学平台技术,秉持专注研究、实现变革性创新的发展理念,构建起碳能、氢能、储能三能并举的发展格局,以技术研发为驱动,以电化学平台技术为引领,致力于研发经济正向的负碳技术,奋力打造能源领域的贝尔实验室。
本届中国氢能展,公司携“碳能+氢能+储能”三能技术产品参展,凭借其创新的研发理念及优异的产品性能吸引国内外客户驻足参观交流,赢得客户的广泛认可。
碳能,CO₂ 捕集利用一体化技术(eCCU)、海水CO₂ 捕集技术(eDOC)。碳能创新的将CO₂ 捕集(Capture)和利用(Utilization)融为一体,摆脱了CCUS对碳捕集的依赖,实现了从碳排放源到终端产品的绿色循环。2024年公司CO₂ 捕集利用一体化技术实现长足发展,技术通过了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组织的成果评价,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入选工信部《国家工业和信息化领域节能降碳技术装备推荐目录》;参与科技部“战略性科技创新合作”重点研发计划;在榆林能源集团完成国内最大单堆500吨/年烟气CO₂ 电解制合成气工业示范项目,完成国家能源集团、华电集团、潞安集团CO₂ 电解成套设备交付。
氢能,复合隔膜和电极材料是碱性电解水制氢核心材料。绿氢作为重要的未来能源,在减碳蓝图中的地位举足轻重。碳能科技研发的新一代复合隔膜和电极材料是推动碱性电解槽进入高性能发展轨道的重要引擎,为碱性电解水制氢降本增效提供关键技术支撑。在电解水制氢技术的浪潮中,碳能科技再次以开创者的姿态引领行业变革,针对国内电解槽市场的独特需求,碳能科技基于第一性原理,研发了全新三维复合隔膜,不仅延续了传统复合隔膜的纳米多孔结构与永久亲水特性,同时在热稳定性和耐摩擦性方面展现出优异性能。现有Zirmbrane® 常规和3D两个系列,产品线不断丰富,完美适配国内外多样化的槽体结构。
储能,随着可再生能源的大规模应用,储能技术的重要性日益凸显。全钒液流电池作为一种高效、环保的储能解决方案,具有能量密度高、循环寿命长、安全性好等优点。碳能科技在全钒液流电池储能技术方面,创新的开发了基于非氟质子交换膜的高温电池储能系统,该系统不仅提高了能量转换效率,还通过革命性的隔膜技术降低初始投资成本,在可再生能源存储和电网调峰调频等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下一个10年,碳能将以科技创新应对需求变化,一是要坚定依托电化学平台技术丰富公司产品线,加大多元化碳中和技术布局和攻关;二是要加强产业协同,积极融入并构建上下游协同融合的产业生态,提高碳中和产业的发展质量;三是紧跟行业发展趋势和政策导向,提高市场信息的嗅觉,更好地支撑公司战略规划,推动碳中和产业从“价格战”向“价值战”的转变。
据悉,碳能科技是一家研究型“碳中和”技术公司,致力于颠覆性的负碳技术、绿氢技术、储能技术的开发,由斯坦福大学博士、国家高层次人才康鹏于2015年发起成立。碳能科技为排碳行业提供具有经济正向性的“碳中和”解决方案。通过自主研发的催化剂、膜电极、电解反应器和“碳捕集 - 利用一体化”工艺流程,结合绿电,将二氧化碳高效转化为合成气、合成油、绿色甲醇等具备工业应用价值的绿色化学品和新材料,实现碳利用的同时消纳可再生能源,成为助力构建 “零碳”经济的强劲势能。自主创新的技术实力让碳能科技备受各界关注与认可。先后获得朱雀资本、红杉资本、九智资本、奇绩创坛、首科基金、联想之星等多家头部投资机构注资;与电力、化工、建材等重要业界企业开展广泛深入的合作。
4月1日,中国石化湖北宜昌分公司组织50余名党员,前往东山烈士陵园开展“缅怀革命先烈,赓续红色血脉,汲取奋进力量”主题活动。
4月2日,从中国石油渤海钻探第一录井公司获悉,近日,渤海钻探第一录井公司凭借精准施策、技术实力和服务优势,在积累竞争中成功中标冀东油田冀探1井重点井录井服务,标志着公司在渤海湾深层油气勘探再获突破。
4月2日,由石化四建公司承建的天津实华原油储备基地项目获得首件样板工程现场,建设单位、监理单位及其他多家施工单位参与的参观交流活动。
清明假期临近,锦西石化公司聚焦生产操作、现场作业、岗位巡检和值班值守多方面工作,升级管控措施、强化责任落实,构建安全生产防护网,确保节日期间生产经营平稳受控。
3月31日,中国昆仑工程有限公司大连分公司承建的独山子石化塔里木120万吨/年二期乙烯项目空分站机柜室主体结构封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