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气水内循环减量化技术通过鉴定

以“余热驱动—物质内循环”技术路径破解含酚煤气水低成本处理难题

  中化新网讯 日前,由煤炭科学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煤科院)自主研发的“煤气水内循环减量化技术”通过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组织的技术鉴定。鉴定委员会一致认为,该成果属于国内外首创,创新性强,在常压两段煤气发生炉废水处置方面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该技术实现了三大创新。一是首创了常压两段煤气发生炉含酚废水回炉利用新工艺,利用下段煤气余热将含酚废水低温汽化,与空气混合作为气化剂返回气化炉,实现了含酚废水的资源化利用;二是研制了多界面传质器、梯级换热器等专有设备,充分利用常压两段煤气发生炉下段煤气显热及其产生的蒸汽余热,提高了气化过程能效;三是在工业燃气领域建成并运行了总煤气量60万Nm³/d级的常压两段煤气发生炉废水回炉利用工业示范装置。

  据悉,目前我国在陶瓷、建材、铝业等多个行业有近千台常压固定床气化炉,每年预计产生300多万吨煤气水。该技术针对这些含酚煤气水的低成本处理难题,首创“余热驱动—物质内循环”技术路径,通过多界面传质器、梯级换热器等核心设备,将气化粗煤气余热转化为系统驱动力,使高污染含酚煤气水在经过热化学转化后直接作为气化剂进行回用,系统构建起“污染源即资源”的闭式循环体系,为工业燃气领域常压固定床气化装备提供了全新的绿色转化路径。该技术已获授权发明专利2件,发表论文6篇。

  依托该技术,煤科院于2023年11月在乌兰察布建设运行的首台套示范装置正持续释放生态红利,目前已累计处理3台20万Nm³/d规模气化炉煤气水近万吨,实现含酚煤气水减量90%以上,新鲜水耗降低50%以上,煤气水处理成本降低80%以上,每年为企业节约含酚煤气水处理成本近千万元。

  未来,煤科院将持续攻关绿色低碳技术,加速该技术在陶瓷、玻璃等工业燃气领域的推广应用,为行业高质量发展注入绿色动能。


相关推荐

自主可控智能发电控制系统通过鉴定

5月8日,“自主可控智能发电控制系统”项目技术成果鉴定会在北京举行。

2025-05-09     中化新网

我国最大超深凝析气田采出水提锂制氢试验完成

5月8日,我国最大超深凝析气开发生产基地——博孜-大北气田顺利完成为期22天的采出水电解制氢试验,中国石油塔里木油田通过科技创新成功攻克油气田采出水处理技术瓶颈。博孜-大北气田是塔里木油田继克拉-克....

2025-05-09     中化新网

泉州石化产业协会专家委员会成立

  4月25日,福建省泉州市石化产业协会成立专家委员会,标志着泉州石化行业的科技与产业融合进入新阶段。

2025-05-09     中国化工报

推动绿色生产工艺再升级——记扬农集团微通道连续流催化合成吡啶杂环类产品清洁生产技术及其工业化应用   

  日前,江苏扬农化工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扬农集团)开发的微通道连续流催化合成吡啶杂环类产品清洁生产技术及其工业化应用入选工业和信息化部公布的《第一批先进适用技术名单》。  吡啶及其衍生物是农药生...

2025-05-09     中国化工报

创新助力胜利海上油田储产再“加码”   

  截至5月7日,中石化胜利油田海洋采油厂储量产量齐头并进——原油超产6000吨,2口探井油层钻遇率100%;投产新井4口,日增油285吨。这得益于勘探开采技术的“再加码”。今年胜利油田向海图强,专门...

2025-05-09     中国化工报

柔性钙钛矿/CIGS叠层电池获突破

  近日,中国科学院宁波材料技术与工程研究所(简称宁波材料所)等成功制备出1立方厘米认证效率为23.8%的柔性钙钛矿/铜铟镓硒(CIGS)叠层太阳电池,该电池在连续工作320小时后,仍能保持90%以上...

2025-05-09     中国化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