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化新网讯 在近日召开的2025石化化工行业“十五五”规划重点发展方向研讨会上,石油和化学工业规划院材料化工处副总工程师(专业)樊星指出,化工新材料产业应积极参与国际竞争。在“出海”方面,该产业正面临机遇与挑战并存的局面。
机遇在于两方面:一是新兴经济体凭借广阔的市场空间、人口红利、资源配备等优势崭露头角,拉动了高端化工材料全球需求;二是国际龙头企业逐渐调整发展战略,剥离部分化工新材料业务,为我国提供了突破高端技术壁垒的机遇。
“但也应注意到,国内企业在外投资建厂可能会面临地缘政治紧张局势和当地技术标准、文化融合等差异带来的经营风险,不断升级的全球贸易摩擦也加剧了出海风险。”樊星说。
要踏足国际化发展,樊星指出,企业首先需要补齐新材料高端化学品的短板,增强我国的竞争话语权。同时,出海企业应从目标市场的政治格局、本土文化、投资方式、资源获取路径等方面进行充分调研,再着手投资建厂;注意错位竞争,促进就地消化海外产能,避免再将产品运回国内参与内卷;此外,还需推动管理本地化与文化融合,强化供应链管理与风险控制,降低运行成本。
10月21日,中国国际科技促进会组织专家对肇庆市顺鑫煤化工科技有限公司、广东煤基碳材料研究有限公司完成的“煤液化制高端碳材料”关键技术项目进行视频成果评价。
10月23日,2025半导体材料产业发展(郑州)大会在郑州高新区开幕。大会聚焦“协同发展合作共享”主题,分享前沿新技术、探讨行业发展新路径,助力河南省打造中部地区半导体产业高地。
10月25日,中国橡胶工业协会废橡胶综合利用分会40周年会员大会暨行业高质量发展论坛在湖北仙桃召开。与会专家表示,要从多方面发力,推动橡胶资源高质循环利用,协同共建可持续未来。
10月28日,上海新阳半导体材料股份有限公司年产5万吨集成电路关键工艺材料及总部、研发中心项目在上海松江区开工。该项目拟投资18.5亿元,占地128亩,预计2027年11月投产,2032年达产。
10月28日,超威集团旗下湖南超威新能源有限公司年产3万吨钠离子电池硬碳负极材料项目投产。该项目由湘潭大学化学学院王先友教授团队全程提供核心技术支撑,超威集团投资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