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合成氨行业正迎来绿色转型契机。在日前举办的氢能产业高质量发展大会上,与会专家表示,发展绿氨已成为大势所趋。但由于上游绿氢成本高、下游应用技术不成熟,绿氨产业链发展面临瓶颈,建议多维协同推动绿氨产业发展。
发展绿氨大势所趋
专家认为,合成氨生产方式亟须转型。落基山研究所重工业与循环经济部门主任李抒苡提出,2050年我国合成氨需求量将增至目前1.5倍,以煤为主的高碳生产方式亟需转型。她表示,合成氨能源消耗为7200万吨标煤,占全国能源消费总量的1.4%;直接排放的二氧化碳占化工行业排放总量的20%。
近年来绿氢技术的进步,为发展绿氨奠定了基础。据中国寰球工程有限公司首席技术专家张来勇介绍,作为全球最大氢气生产国和消费国,2023年中国氢气产量约3533万吨,化工领域消费量占比高达80.8%,其中合成氨消费量1107万吨、甲醇消费量925万吨。如今,绿氢代替灰氢渐成趋势。与会专家指出,传统氢气制备主要是通过化石燃料的重整或气化,这一过程伴随着大量的碳排放。随着全球对环境保护意识的提升和清洁能源转型的推进,使用绿氢替代传统的灰氢成为趋势。李抒苡表示,到2050年,氨和甲醇生产中绿氢的渗透率预计将从2020年的不到1%发展到超过60%。绿氢作为替代原料、燃料,可使合成氨生产碳强度降低85%以上。
李抒苡指出,行业、地方、产业政策与发展目标已就绪,“电-氢-氨”一体化项目有望加速铺开。这些政策支持方向包括节能降碳改造、原料替代、优化产能布局、拓展应用领域。
产业链上下游双向受阻
与会专家指出,在上游原料端及下游应用端,绿氨发展仍面临多重挑战。
上游原料方面,绿氢成本竞争力有待提升。中石化石油化工科学研究院首席专家荣峻峰表示,我国绿氢资源富集区与主要应用市场区域错位,且国内电解水制氢装备成本依然较高,导致绿电制氢成本短期内将仍高于化石能源制氢。绿氢低碳绿色价值未得到体现,与灰氢比成本竞争力有待提升,全面推广绿氢应用还有赖于技术进步和降低成本。“当前绿氨生产成本是煤制氨的1.2~2.1倍,绿氢在10元/千克时可实现平价。”李抒苡说。
下游应用方面,在船运燃料和掺烧发电等场景下,绿氨具备一定产业基础,但短板仍显著。李抒苡表示,在船运燃料应用场景下,氨合成技术成熟、产业基础好,燃烧过程中无CO2排放,且具有一定成本优势,但氨发动机和燃料电池技术尚待成熟。此外,氨有毒性,因此存在泄漏和材料腐蚀的风险。在掺烧发电应用场景下,煤电低碳化改造的需求长期存在,且掺氨发电是政策已明确的煤电低碳改造三大技术之一,但面临与生物质掺烧、中文CCUS技术的竞争,且因能量利用效率不高,污染物控制有难度。
此外,在储运方面,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有限公司炼油化工高级专家、中国石油石油化工研究院党委委员王凌指出,氨的储氢和放氢工艺复杂,短时短距离储氢成本高。
多维协同推动绿氨产业发展
荣峻峰就当前绿氢生产成本较高的问题给出3条建议。企业联合拓展绿氢工业应用场景,建立符合绿氢特性的市场运行机制和价格体系,探讨与下游绿氢用户企业签订长约合同,锁定规模化绿氢应用市场和价格;推动国家层面早日将绿氢纳入全国碳交易市场,真正实现绿氢的减碳价值,提升绿氢经济性;构建制氢装备实证能力,为国内电解槽装备提供测试平台。
李抒苡针对绿氨发展的政策、行业、企业3个层面提出建议。
她表示,政策层面要制定绿氨产业发展支持政策,并尽快将绿氨纳入绿色能源体系,在供给侧畅通绿电-绿氢—绿氨链路,在消费侧培育绿氨在农业、船运、发电等场景中的应用。包括尽快研判并将绿氨纳入绿色能源相关政策体系和战略中;区域和项目规划强调因地制宜,结合自身工业基础逐步推进绿电、绿氢、绿氨的部分和高比例替代;针对特定应用场景制定支持方案,并确保跨场景政策衔接。
行业层面要推动绿氨标准认证体系及其国际互认衔接,共建全球市场,同时积极推进柔性合成氨、分布式合成氨等技术和模式的创新和突破。包括尽早建立绿氨、绿色化肥、绿色燃料等标准与认证体系,推动其与国际标准的互认和对接;在技术创新方面,推进新型催化剂、低温低压合成方法以及柔性工艺等技术的发展。
企业层面要设定明确的转型目标和绿氨发展规划,强化产业链协作,锚定早期绿氨下游应用机会。包括在内部发展规划方面,开展企业级和主要工序级的碳排放摸底,并设定减碳目标;对外合作方面,积极与发电企业、氨储运、化肥生产企业、港口等建立早期的合作伙伴关系。
近日,环保组织上海闵行区青悦环保信息技术服务中心(简称“上海青悦”)利用ESG数据AI提取平台对2024年深交所、上交所、港交所、北交所的所有上市公司发布的2023年年报和ESG报告等公开信息进行抓取...
近日,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气象局气候变化经济学模拟联合实验室与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在京联合发布第16部气候变化绿皮书——《应对气候变化报告(2024):“双碳”目标驱动新质生产力发展》(下称“2024年...
“现场采样分析再生碱浓度14.24%,正常。”近日,金陵石化碱渣再生装置现场,技术员季敖文正在对样品进行比色分析,为后续优化生产提供基础数据,保障碱渣高效回收。
近日,广东省公布2025年绿美广东生态建设重点任务保障专项资金(绿色循环发展)项目计划(简称“项目计划”)。此次专项资金分配覆盖全省多个地市,涉及工业固体废物资源化利用、粤港清洁生产伙伴项目奖励、推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