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化新网讯 日前,2025工业软件创新发展大会在湖南株洲举行。大会围绕工业软件在推动制造业数字化转型、提升产业链安全性等方面展开深入探讨。
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院长张立表示,工业软件是制造业数字化转型的“灵魂”,2025年是“十四五”规划收官与“十五五”规划谋划的承启之年,也是工业软件从“量的积累”向“质的飞跃”转型的关键一年。
中国工程院院士沈昌祥认为,当前人工智能与工业机器人面临不具备抵御风险能力的挑战。为此,我国提出安全可信计算体系架构为“双重体系结构”,并在此基础上,通过绿色“可信策略”,强化防护能力,形成全链条防护。这一体系架构可实现动态并行防护,无需依赖传统的“打补丁”“装杀毒软件”,并确保审计记录不可篡改。
中国工程院院士柴天佑提出,传统工业软件高度依赖人的经验,难以实现工业生产全局优化和个性定制的高效化,因此要推动工业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和工业元宇宙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工业场景紧密融合与协同,加快构建工业智能系统。柴天佑强调,工业智能化的研发必须坚持三大原则:一是问题驱动。要从工业现场出发,聚焦“人做不好”的工作环节,明确智能化的具体目标与应用场景。二是系统研发。以系统工程方法贯穿从工业智能系统的构思、设计、研发、运营到维护全周期。三是机制创新。要形成“基础研究—技术研发—工程应用—产品化”产学研用长期协作体系。
浪潮集团副总裁、浪潮数字企业总经理魏代森表示,在企业数智化转型过程中,工业软件是数字技术的关键载体,未来工业软件将演进为“AI数智底座+AI原生软件+智能体”三层架构。他以山东海化集团为例,介绍其依托浪潮海岳大模型Ch1版打造盐化工智控融合大模型,构建工艺优化、智能巡检等智能体,实现离子膜寿命延长25%,全厂非计划停机台次下降25%,年增产纯碱8760吨,降低氯碱能耗450万千瓦时,带来综合经济效益近亿元。
大会现场,华为技术有限公司与湖南工业大学达成产学研合作,将共同推进“人工智能+鸿蒙+工业软件+智慧校园”融合发展。
10月27日,由中原石油工程公司管具公司研发的全国首台钻具视觉检扣机器人,顺利通过验收,正式投入使用。经第三方检测机构测试,该设备各项性能指标均符合设计要求。
近日,由青海油田油气工艺研究院牵头承担的“青海油田钻井线上协同设计与在线审批系统应用”科技项目通过验收。该系统自2025年1月上线至今,已高效完成超500份线上钻井设计任务。
近日,石化盈科与IDC咨询公司联合撰写的《“新”型工业“智”变运营——石油石化新智运营白皮书》(简称《白皮书》)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