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记者从开滦集团河北省化工新材料科技成果转化中试示范平台获悉,我国首条50吨/年微米级高强度聚甲醛纤维产业化示范装置,经过近两个月的试生产验证,生产线运行稳定,产品强度指标超过设计值10%,达到了10.0克/旦,填补了国内外在此领域的空白。
据了解,该装置的平稳运行,标志着开滦集团历时十二年坚持自主研发的微米级聚甲醛纤维系列产品再添新成员。高强度聚甲醛纤维,又称聚甲醛高强丝,具有刚度大、自润滑、耐海水、耐溶剂、耐磨损、抗疲劳、抗蠕变、耐高低温环境和尺寸稳定性佳等综合优异特性。聚甲醛高强丝是采用被誉为“赛钢”的聚甲醛高分子材料为基础原料,制备出的断裂强度达到9.0克/旦以上、单丝直径低至50微米以下的新型合成纤维,可应用于深远海系泊缆、海洋牧场、高端建材(自流平等)、过滤器材、粉末冶金、精密制造熔模骨架等领域。
由于聚甲醛材料高结晶、耐溶剂、易分解的自身属性,微米级纤维产品的连续稳定制备难度极大。自聚甲醛材料发明以来的七十余年间,国内外众多企业和研究院所以微米级、高强度为目标对聚甲醛纺丝进行了多年研究,始终没有突破专用技术装备的双重瓶颈。
自2013年以来,开滦集团先后建成了聚甲醛合成、改性及纺丝等4套中试及产业化示范装置,获授权发明专利近20项,从底层逻辑上做好了工艺技术和装备控制的互促双提升和自主知识产权体系,最终率先摘得了微米级聚甲醛高强丝产品这一新质生产力果实,已具备了工业丝、粗旦丝、细旦丝、异形丝、彩色丝、高强丝等系列化微米级聚甲醛纤维产品体系。
2月21日,由石化化工行业数字化转型推进中心(以下简称推进中心)秘书处组织的石化化工行业生产运行数据管理研讨会在中国工业互联网研究院(以下简称工联院)顺利召开。工业和信息化部原材料工业司副司长黄瑜...
近日,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光化学实验室赵进才课题组章宇超等在光电催化氨氮废水处理方面取得进展,揭示了光电化学全解池中偏压分布的普遍规律与调控原则。
近日,中国化学所属中国五环工程有限公司自主研发的“磷石膏耦合多级逆流水洗提质及改性工艺集成技术”入选工信部公布的第一批先进适用技术名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