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碳酸酯树脂(PC)是一种综合性能优良的热塑性工程塑料,具有优异的透光性、抗冲击性、尺寸稳定性、电绝缘性等,是五大工程塑料中透光性最好且市场需求增长速度最快的材料之一,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轨道交通等领域。鲁西集团突破界面缩聚法聚碳酸酯生产技术,不断拓展市场新需求,布局多规格产品,带动下游产业链快速发展。
国产化技术突破
聚碳酸酯生产技术工艺复杂,主要由欧美、日本垄断。国内自上世纪五十年代末开始,在全国多地布点研发攻关,始终未实现万吨级工业化装置生产。2003年开始,一些外资企业在中国相继建设独资工厂,形成了市场垄断。
经过多年的研究、实验和攻关,鲁西集团成功打破国际垄断,突破界面缩聚法聚碳酸酯生产技术,于2015年建成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年产6.5万吨聚碳酸酯装置,并成功投产。取得发明专利21项,主导参与制定国家标准3项,2017年经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鉴定整体技术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目前年产能达30万吨。基于聚碳酸酯生产技术不断突破和高性能产品成功研制,2022年荣获中国中化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
发挥技术优势,多规格产品布局
为适应产品不同应用领域和市场不断拓展产生的新需求,鲁西集团充分发挥界面缩聚法反应条件温和、产品纯净度高、分子量调控范围广、产品透光率高等工艺技术优势,以及多条生产线调整灵活的特点,坚持技术持续优化,成功开发了通用系列、专用系列和高性能系列聚碳酸酯产品,含盖高、中、低各种粘度,具有多种规格型号。
通用系列包括不同熔融指数产品。专用系列为服务客户个性化需求,定制不同熔融指数和配方的差异化产品,主要应用在改性、光学、车灯等领域。高性能系列为瞄准高端应用市场开发的高光学、高机械强度、高热稳定性、高耐老化性能产品,因优异性能和特殊配方设计,该系列产品在注塑和挤出条件严苛、制品要求较高的领域,具有优异的应用环境耐受性和性能稳定性。
带动下游产业链快速发展
以前,国内市场以进口或外资为主,国内中小企业因价格高、交付周期长受制约。2016年鲁西聚碳酸酯投放市场后,将国内价格由每吨4万元降至2万元左右,交付周期由2个月缩减到5天内,采购量可以大到百吨小到公斤,同时提供送货和使用技术服务,有效化解了中小企业“买货难、买货贵、资金占压、力量薄弱”等难题。
鲁西以价格优、交付快、服务好等优势带动下游400余家中小企业由小到大、由弱到强,涉及电子电器、建筑材料、汽车配件等领域,满足了下游企业的发展需求。如:河北某板材企业依靠鲁西聚碳酸酯谋发展,2016年以来生产线由1条扩至12条、建设三个生产基地,年营收由500万提升至1亿元,产品品种由3种增至21种,销售区域由国内扩大至东南亚、欧美等国家。
鲁西集团聚碳酸酯产业链的形成,打破了高端化工新材料应用领域的进口依赖,实现鲁西乃至国内新材料生产领域的新跨越,为聚碳酸酯产品国产化提供坚强保障。
今年以来,黑龙江吉地油田服务股份有限公司深入贯彻落实“经营管理提升年”工作思路,紧扣降本增效工作目标,以思想破冰、以实干破局,将“降”字贯穿到底,把“增”字落到实处,激活企业降本增效“新活力”,实现全
今年以来,黑龙江中文化工有限公司紧紧围绕全年生产目标,以降成本提指标为着力点,扎实开展以技术创新为核心的设备健康运行专项治理和降本增效活动,并取得显著成效,为公司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力”。下好“先手
今年以来,博航染料化工有限公司将员工教育培训作为企业高质量发展的第一要务,推出了以“岗前培训、岗位培训、业余培训”为主的“培训套餐”模式,员工学文化、学技术、学业务、强技能在全公司蔚然成风。
为加强应急管理,提高职工对突发事故的应急处置能力,11月21日下午,河南能源商丘园区国龙新材料公司在加氢车间组织开展了液氨泄漏事故综合应急演练。
11月21日,从中原大化公司获悉,该公司5G数字化场景应用,继入选河南省重点产业链5G规模化应用典型后,成功被国家工业和信息化部评定为国家级“5G工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