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国成立75年来,中国膜工业逐渐走向成熟,广泛应用于工业用水处理、市政污水深度处理和再生水、超纯水制备及海水淡化等场景,为促进国民经济和行业转型升级做出了突出贡献。
我国膜工业的发展大致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从20世纪60年代中期至80年代中期。在这一阶段,异相离子交换膜投产,标志着我国膜工业正式起步,奠定了我国成为离子交换膜生产大国的基础。
第二阶段从20世纪80年代中期至90年代中期。这十年,醋酸纤维素反渗透膜、超滤膜、微滤膜组器及气体分离膜组器等相继投产,从根本上扭转了此类膜完全依赖进口的局面。随着社会对膜技术认知度的提高,膜技术在国民经济建设中的作用和地位初步确立,膜产业初具规模。
第三阶段是20世纪90年代中期至今。最为重要的标志是,1995年,原化学工业部、中国科学院和国家海洋局三部委共同发起成立中国膜工业协会,引导中国膜工业进入规范、有序、快速发展阶段。此时,对外开放初见成效,中国的膜工业逐步融入全球市场。经过这一阶段,具有中国特色的膜工业体系日益形成,膜工业从投入期走向成长期。
进入21世纪以来,中国膜工业迎来高速增长期,总产值从1993年的2亿元上升到2012年的近400亿元。“十二五”期间,膜工业总产值更是以每年20%的速度快速增长。据中国膜工业协会统计,2018年我国膜工业产值达2438亿元,比上年增长19.4%。2023年,我国膜工业总产值超4300亿元,占全球总产值的30%以上;全国从事膜工业及相关产业的规上企业总数约2157家,从业人员约12万人。目前,我国膜工业已经形成了完整的产业链,呈现出水处理用膜、特种分离膜、气体分离膜、能源用膜、医用膜和特种功能膜等多种膜产品并重的发展态势。
值得一提的是,国内在不同时期对膜工业的发展均给予了规划引领和重点支持,膜制造在技术创新层面迈出了坚实步伐。过去两年间,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水平膜核心技术先后获得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科学技术奖等奖项,共计44项。其中,中国工程院院士曲久辉获得2024年度诺贝尔可持续发展奖水资源领域杰出研发奖;中国工程院院士侯立安等人领衔的“新型膜法水处理关键技术及应用项目”获2023年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南京工业大学教授金万勤领衔的“气体净化膜材料的创制及应用”获2023年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膜企业在技术创新方面也捷报频传。如山东海化建成世界最大纳滤膜应用装置、江苏久吾高科开发出盐湖直接提锂吸附剂材料、天邦膜技术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合作开发出利用膜技术提取氦气并进行提纯至99.999%(mol)的全套工艺技术路线等。
膜工业的标准体系建设也在提速。2021—2023年,我国共发布实施分离膜标准55项,涉及纳滤或超滤、气体膜分离过程、膜反应器、水处理等领域。此外,各企业参与标准外文版翻译工作,推动膜工业标准国际化。2022年有3项国家标准外文版发布实施。2023年,一项行业标准“扩散渗析阴膜(HG/T 5112—2016)”外文版发布实施。
膜工业未来还将进一步加强科技创新,研发出更多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膜技术产品,补齐我国膜技术短板,助力我国膜工业做强做大。
11月21日下午,石化联合会党委召开2024年度第11次理论学习中心组集体学习(扩大)会。
自工业和信息化部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遴选开展以来,石化行业已产生单项冠军企业219家,位列各行业第三。这是记者从11月19日在天津滨海新区举行的第二届石油化工优质企业梯度培育发展论坛暨单项冠军企业经验交...
中化新网讯 11月22日,《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二十九次缔约方大会(COP29)召开之际,化工新材料央企中化国际发布公司首份《应对气候变化报告》,向社会各界郑重宣布公司将较国家目标提前十年,即2...
近日,新乡化纤与山东东营经济技术开发区、中青旅城市开发控股有限公司在山东东营经济技术开发区举办菌草种植项目、生物质纤维产业化项目签约仪式。
“聚焦绿色生物液体燃料、低阶煤分级分质清洁高效利用、废弃资源循环利用等创新技术,让能源化工企业在产业升级、可持续发展上获得更多更优化的解决方案,从而使企业拥有更强的市场竞争力。”在近日于西安召开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