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山港(临海)工业区:打造向海经济 聚集群奔高端

编者按 在“双碳”目标与高质量发展战略的深度驱动下,我国化工园区正历经一场以“零碳化、智能化、绿色化”为核心的深刻变革。今年8月,工信部等5部门发布《关于推进化工园区规范建设和高质量发展有关工作的通知》。推动化工园区对标改造、提级进步,实现高质量发展。9月,《石化化工行业稳增长工作方案(2025—2026年)》出台,明确提出要“打造优质化工园区和产业集群”。这些都为化工园区发展指明了方向。

在此关键时期,《中国化工报》启动化工园区调研采访,系统梳理标杆园区的创新模式与共性挑战。特开设专栏,冀望以此为行业发展提供有价值的决策参考与趋势洞察,凝聚行业共识,共同绘就中国化工园区可持续发展新图景。

2017年4月19日,习近平总书记在铁山港(临海)工业区(下称工业区)公用码头考察时作出重要指示。8年过去了,就在这片码头,巨轮泊岸、桥吊擎天,输油管道如巨龙蜿蜒入海,远处北海炼化的塔群在阳光下熠熠生辉。《中国化工报》化工园区调研组在现场,深切感受到工业区向海经济的脉搏正强劲跳动。

ImageFetcher (1).jpg

调研现场。(园区供图)

临港聚链 集群发展

工业区所在的广西北部湾港地处华南、西南与东盟经济圈结合部,是面向东盟的国际大通道、西南中南新的开放开发的支点。

工业区管委会副主任邵平表示,按照总书记关于广西工作论述的重要要求,8年来,工业区坚持稳中求进,沿着“强龙头、补链条、聚集群”的发展思路,实施工业强区战略和工业振兴行动,在加快构建现代向海工业体系方面取得实效。

作为工业区的龙头企业,中国石化北海炼化有限责任公司(下称北海炼化)是中国石化在我国西南地区唯一的炼油企业,2024年加工原油662万吨,年营业收入超440亿元。

“一企带一链,一链成一片。”在北海炼化的带动下,广西川化、新鑫能源、北海中航化等一批企业在工业区内协同发展,逐渐形成了生态链条强韧、价值高端化的绿色化工产业集群。

目前,工业区形成了以绿色化工、金属新材料、高端纸业、硅基新材料、新能源五大主导产业为引领,生态铝、海工装备产业齐头并进的“5+2”临港产业集群发展格局。工业区现有规模以上工业企业57家,仅今年1月至8月,规上工业总产值达1102亿元。

工业区推动北海炼化向下游精细化工延伸,引进甲烷氯化物等氯碱产业链项目;另一方面,瞄准生物质精加工、煤基高端化学品等重大项目,加速推动产业升级转型。

此外,香港建滔化工配套项目的落地,将进一步增强工业区物料循环与增值能力。

绿色革新 零碳实践

“工业区联合三峡集团、金风科技等龙头企业,以海上风电高效利用为核心,正在开展以零碳场景促外资工作,构建了政府统筹+龙头带动+市场运作的零碳建设模式,园区内现有15家企业。”工业区管委会副主任庞兴云介绍。
    工业区鼓励北港新材料公司进行大气超低排放升级改造及提高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十四五’以来,北海炼化、北港新材料、太阳纸业等13家企业的非化石能源消费电量累计166.57亿千瓦时。工业区获批全国首批清洁生产审核创新试点,培育了斯道拉恩索等3家国家级绿色工厂及4家自治区级绿色工厂。”在展厅内,庞兴云向调研组展示了这组“绿色”数据。

工业区更深层的绿色园区建设探索体现在其循环经济体系的构建上。根据2023年发布的《北海市铁山港循环工业园规划》,工业区坚持走临港产业与工业绿色低碳转型深度融合的发展道路,积极推进产业循环经济园区建设。

北港新材料将一般固废炉渣出售给工业区内的鱼峰环保等建筑类企业,用于生产水泥、建筑用砖等产品,实现资源循环利用。

广西北海中航化石油科技开发有限公司是北海炼化的下游延伸企业,每年约有10万吨原料来源于北海炼化,生产成产品后,有1/3又回销北海炼化。这种循环互补模式大幅提升了工业区的资源利用效率。

智慧治理 招商赋能

为织密全链条安全监管网络,工业区根据实际情况融合封闭管理与智慧化建设,强化工业区的源头风险管控,建成智慧监管平台,已接入62处重大危险源、68套气体监测数据,下设8大模块,动态感知并处置风险。

工业区建成“预约—智能识别”准入系统,自2024年7月实施封闭管理以来,智慧监管平台每日精准管控300余辆危化车辆,对14家重点企业实现“一企一策”动态防控。

工业园的“智慧”不仅体现在智能化技术赋能安全管理,也体现在招商引资上。工业区制定实施《北海市铁山港区2025年招商引资扩量增效实施方案》,成立6个招商小组,赴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地区开展精准招商。

“今年以来,我们已开展41批次外出招商,114批次‘请进来’客商接洽。”邵平介绍,围绕“5+2”主导产业,工业区绘制产业图谱,发挥链主企业的虹吸效应,搭建多层次政企沟通交流机制,采取“一企一策”助力企业增产扩能,定期举办“企业家日”等活动,强化涉企工作人员的服务意识,建立25个业务帮办服务小组,多措并举优化招商环境和营商环境。

当传统化工园区还在拼政策优惠时,工业区转向拼生态、拼服务——这是调研组看到的工业区的“智慧”。

相关推荐

毕节织金县经济开发区:“磷煤共舞”推动产业耦合发展

近日,贵州省毕节市织金县两大重点产业项目频传佳音——在织金县经济开发区,总投资730亿元的毕节磷煤化工一体化项目建设现场一片繁忙。

2025-10-13     中国化工报

2025化工园区综合竞争力百强发布

10月9日,赛迪顾问新材料产业研究中心发布《2025化工园区高质量发展研究》报告及2025化工园区综合竞争力百强评价结果。

2025-10-13     中国化工报

岳阳绿色化工高新区长岭片区:危化品车辆智慧停车场启用

近日,湖南省首个标准化危化品车辆智慧停车场在岳阳绿色化工高新区长岭片区揭牌投用。该停车场搭建“智慧调度系统”,设置199个标准车位,每个车位均配备防静电接地桩,每列车位配有多台推车式灭火器,片区设有微...

2025-10-13     中国化工报

长兴岛基地西中岛首座码头投运

9月10日,大连长兴岛(西中岛)石化产业基地(下称长兴岛基地)液体码头完成首次接卸作业,4887吨乙烯顺利输入低温乙烯储罐,首船靠泊作业暨鼎际得乙烯进场仪式举行。西中岛首座码头由此正式投入运营。

2025-09-15     中国化工报

兰州新区专精特新化工产业孵化基地: 筑“高标”底盘 育“专精”新苗

走进兰州新区专精特新化工产业孵化基地(下称孵化基地),映入眼帘的是鳞次栉比的精细化工专用厂房。

2025-09-15     中国化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