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化新网讯 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合成生物学研究所于涛课题组利用合成生物学和代谢工程手段开发的酵母细胞平台,将甲醇、乙醇、异丙醇等低碳化合物,转化为糖及糖衍生物,包括葡萄糖、肌醇、氨基葡萄糖、蔗糖和淀粉。该研究将二氧化碳合成的低碳化合物作为发酵原料,为微生物可持续生产食品及化学品提供了一种具有无限潜能的方式。相关研究成果12月5日发表于《自然—催化》。
二氧化碳排放造成的全球气候变化和环境问题严重影响了全球经济和环境可持续发展。因此,开发一种经济可行且不占用耕地就能将二氧化碳转变成糖衍生食品和化学品的技术备受瞩目。在过去几十年里,二氧化碳通过热化学、电化学、光化学等耦合策略转化为简单的低碳化合物已经取得了进展。然而,通过这些平台生产复杂的化合物是极其困难的。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研究团队首先通过分析酵母对不同低碳化合物的利用情况,拓展了微生物细胞工厂的碳源范围。“我们扩大了可利用的低碳原料谱。除了乙醇之外,酿酒酵母可将乙二醇、异丙醇、丙酸和甘油作为碳源用于细胞生长和葡萄糖生产。”于涛介绍说,研究团队通过碳源的混合使用以及比例调控,进一步促进了酵母细胞生长,提高了葡萄糖产量。
在此基础上,研究团队以乙醇、甲醇、异丙醇和甘油为碳源,进一步拓展了碳水化合物的多样性,包括五碳糖木糖、木糖醇,六碳糖化合物肌醇、氨基葡萄糖等。“通过引入代谢工程手段和异源合成途径,我们获得的工程酵母成功地将低碳化合物转化为单糖木糖、木糖醇、肌醇和氨基葡萄糖。”深圳先进院合成所副研究员汤红婷说。
除了单糖,研究团队还实现更高碳含量的二糖的合成。研究团队通过引入集胞藻的蔗糖合成途径和强化内源代谢流,获得的工程菌株能高效利用低碳化合物为碳源合成蔗糖。在此基础上,他们通过表达蔗糖转运蛋白,实现蔗糖的分泌生产,其摇瓶产量可达到每升1.17克,发酵产量可达到每升25.41克。
此外,研究团队还实现了淀粉的微生物合成。他们通过在酵母细胞内引入两条淀粉合成途径和调控内源糖原合成及降解途径,打通从低碳化合物合成淀粉的路径,其摇瓶产量可达到每升341.59毫克。这些研究成果实现微生物的“农业生产”。
该研究提供了以低碳化合物为碳源高效生产高碳化合物的研究方法。在该研究中,工程酵母的蛋白含量几乎达到了细胞干重的50%。未来,该技术有望以低碳原料实现糖类衍生物的高效产出,同时还能实现单细胞蛋白的副产,成为替代人类、动物和鱼类饮食中的传统蛋白质来源。
4月16日,榆林高新区科技创新局与榆林中科洁净能源创新研究院联合举办了一场别开生面的“科技之春”宣传月——“实验室开放日”公益活动,来自高新区第二中学的学子们走进科研殿堂,近距离感受科技魅力,开启了一...
4月20日,中国石油宝石管业有限公司自主研发的首款钛合金连续管试制成功,填补了中国石油集团在该领域产品的空白,标志着宝石管业在高端能源管材领域实现重大技术突破,为深海、超深井及高腐蚀等苛刻油气资源开发...
春和景明,共襄盛会。4月23日,2025宝鸡钛谷国际钛产业博览会暨全省钛及钛合金产业链高质量发展推进会在陕西宝鸡举行。大会以“钛谷链接世界、合作共创未来”为主题,全面展示行业前沿成果,探讨产业发展...
4月22日,全球领先尼龙巨头恒申集团和循环材料领域领导者Ambercycle宣布达成战略合作协议。本次合作旨在用纺织品再生材料替代原生聚酯和尼龙,重塑合成材料生产方式——减少废弃物、降低碳排放,打...
4月22日,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国际项目高级主任郭新宁,率国际公共管理硕士项目(IMPA)师生及海僡集团、中非总商会代表一行46人,赴华昌化工、华昌能源开展社会实践与交流活动。郭新宁一行分别参观了华....
“7口井等着搬家,没办法,人手不够!”4月16日,中石化经纬公司西南测控公司新疆分公司生产副经理林春保瞅着任务栏上饱满的工作量,搓着双手直犯愁。 “我去!”49岁的黄苏华主动请缨,负责SH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