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台3D打印机“嗡嗡”作响,粉丝一般粗细的聚乳酸(PLA)原线输入进料口。在喷头的逐层喷涂下,一个个形状各异、纤毫毕现的零部件逐渐成型。而另一侧的展架上,灵动的抽油机、挺立的钻井架、壮观的压裂车组……各种3D打印缩微模型令人目不暇接。
这是江汉油田采服中心由湖北省人社厅、中石化集团公司命名挂牌的“吴继农工作室”。在这里,该中心3D打印科技领军人吴继农,把他的3D技术在石油工程技术服务领域展示得淋漓尽致。
“想办法搞一个好作品,充分展示一下咱们江汉技能人才的实力!”2018年,人社部组织的“技能中国行走进湖北”活动到江汉油田巡回举办,现任油田首席技师、采服中心技师创新联盟领头人吴继农受邀参加。
带着单位领导的嘱托,他昼思夜想。几天后,他的首个3D打印作品——一台抽油机“脱壳而出”,在活动展厅一亮相,便惊艳了现场的所有人。而这,也打开了吴继农的3D打印科技攻关之路。
“3D打印真是个好东西!”成功的喜悦过后,吴继农陷入了思索:如果能把它跟创新创效结合起来,让各种设计、构想实现可视化,必定能极大地降低试错成本、缩短试验周期,那才是如虎添翼呢!
说干就干。吴继农从此一头扎进了3D技术应用的“深海”中。从小到大、由易而难,新型井下工具、气井井口、抽油机、压裂车组、成套钻井设备……在3D打印技术的加持下,他在油气开采技术服务领域内取得了累累硕果,仅新型井下工具制作就达300余项,为企业节支创效800多万元。
2023年,他牵头研发的“全自动油管内径检验规”荣获全国能源化学地质系统技术创新成果一等奖,并参加了“第二届大国工匠创新交流大会”。而“伸缩式异物打捞器”“组合式作业平台”等一系列创新产品在江汉、涪陵工区大显身手,引人瞩目。
近年来,采服中心的采气技术服务业务量不断攀升,相应的人员培训任务紧、工作量大。令吴继农倍感欣慰的是,由于3D打印产品的高度拟真性,一些以往只能在施工现场进行的培训,现在可以“搬进”室内了。2023年,该中心试气专业人员的培训时间就由以往的6个月左右缩短为15天。
在吴继农的带动之下,大家纷纷向吴继农拜师学习3D打印技术。目前,吴继农团队已经制作出1000余套采油气、钻修井装备的3D模型,3D打印技术的应用范围越拓越宽,一线生产的安全、工效以及单位的全要素生产率均得到了有效提升。
“我会争取在退休前,将咱们油田油气开采整个生产链的关键装备和工用具,全部完成3D建模和打印,为今后的攻关创效闯出一片新天地。”谈及未来奋斗目标,吴继农眼神如炬、语调铿锵。
化学与可持续未来如何塑造?绿色催化技术、原子经济性与资源的高效利用、二氧化碳转化、AI辅助的数据驱动绿色工艺将是重要方向。在刚刚在吉隆坡落下帷幕的第53届国际纯粹与应用化学联合会(IUPAC)代表大会...
中化新网讯7月24日,在浙江省衢州市民营经济“两新”深度融合现场交流会暨“科创未来”金融助力民企创新提质项目对接会上,衢州资源化工创新研究院(衢化院)、河南省氟基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氟基新材)、浙江....
近日,由山东新和成氨基酸有限公司、浙江大学、天津大学等单位合作开发的高品质D,L-蛋氨酸绿色合成关键技术开发及产业化项目获得山东省科技进步一等奖。研究团队开发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品质D,L-蛋氨...
中石化江汉盐化工湖北有限公司氯碱运行部氯碱运行四班副值长孙伟华今年50岁了。他在基层操作岗位上奋斗31年,像台永不停转的陀螺,永远充满干劲。 凭借对工艺参数高度敏感,他将精准操作与快速响应落实...
近日,上海石化与华东理工大学联合开展科研攻关,成功攻克烷基化装置长周期运行难题,有效提高装置生产负荷,产品硫含量进一步降低,烷基化油辛烷值提高约0.3个百分点。截至6月底,该装置连续稳定产出优质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