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化新网讯 近日,河南油田在2472口井推广应用“机理模型+AI智能算法”动液面软测量技术后,使动液面参数录取工作效率提升了90%,每年可节约测试费用300多万元,为生产运行和油藏动态管理提供了高效的技术支持,规避了人工现场测量潜在的安全风险。
动液面是油井生产的“平衡线”,通过测量可以了解油井地下能量及设备的抽采能力等情况。近年来,河南油田积极探索推进油气生产智能化转型,实现了油气生产主要数据的自动采集。但受技术条件限制,动液面参数仍靠人工定期到现场获取,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油藏动态分析、工况诊断、措施决策的及时性。
为解决这一难题,今年2月,河南油田成立基于大数据分析的采油生产运行参数智能优化项目组,组织开发、地质、工程等专家和技术人员开展联合攻关,并于6月研发出了满足生产需求的“机理模型+AI智能算法”动液面软测量技术。该技术改变了过去“一天一量油、一月两测动液面”的传统模式,可全天候、全参数、全过程自动感知油井生产过程的细微变化,实时计算油井的地下能量和生产动态。8月,河南油田采油二厂全面推广应用这一技术后,油井动液面参数录取准确率达80.69%。目前,该技术已在河南油田全面推广应用。
日前,在广东石化炼油18号路的辅路上,一台红色智能巡检机器人正沿管廊全自主行进。它搭载的灵敏探头如一双360度旋转的“眼睛”,精准捕捉着20多米外管廊的实时状态,并将高清画面与数据同步传输至后方监控中...
11月22日,全球能源转型大会在北京未来科学城召开。海光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海光信息)携CPU+DCU全栈算力体系及与能源央企的联合创新成果亮相大会。
近日,安徽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安徽省智能机器人产业发展行动方案(2025—2027年)》(简称《方案》),系统部署技术攻关、产品供给、场景拓展、集群建设、生态完善等关键任务,推动智能机器人科技创新和...
11月3日,中国石油工程建设有限公司北京分公司建成并推出AI+油气田腐蚀数据集成与智能分析平台“材小智”,实现了公司油气田腐蚀防控与大数据的结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