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最大!中国打造绿色超级工程,核心装备实现国产化

热点速递

近日,国家电投大安风光制绿氢合成氨一体化示范项目在吉林省大安市正式投产,该项目是全球最大单体绿氨项目。这一项目是国家清洁低碳氢能示范工程和战略性新兴产业百大工程,对保障国家能源安全、实现“双碳”目标具有深远的战略意义。

最新消息显示,吉电股份9月初在投资者关系平台上表示,该项目于2025年7月26日试运行投产以来,生产运行保持平稳。

行业深一度

全球最大的绿色合成氨工程

国家电投大安项目不仅仅是一个单一的能源项目,它是一个综合性的绿色能源生态系统。项目新能源部分装机达800兆瓦,其中风电700兆瓦、光伏100兆瓦。这些新能源发电设备每年可制取绿氢3.2万吨,进而生产绿氨18万吨。

四项全球之最突破世界难题

大安项目创造了四项全球之最:全球最大的绿氨规模、全球最大的混合制氢规模、全球最大的直流微网和全球最大的固态储氢装置。

项目创新应用了自主知识产权的“电-氢-化”全流程柔性控制系统,成功解决了风光发电不稳定性与合成氨生产稳定性之间的匹配难题。

这些技术创新为新能源就地转化探索出可复制的工业化新模式,为全球能源转型提供了“中国方案”

从风光资源到绿色化工产品

大安项目构建了一条完整的绿色能源产业链。项目首先利用吉林西部丰富的风光资源发出“绿电”,再通过电解水制氢装置制取“绿氢”,最后将其与空气中的氮气结合生成“绿氨”。

这种“绿氢消纳绿电、绿氨消纳绿氢、源网荷储一体化”的创新模式,完美解决了规模性新能源的消纳难题。产出的绿氨可广泛应用于化工、交通及电力等领域,实现了从可再生能源到高价值化工产品的转化。

攻克世界级难题的核心装备

沈鼓集团为该项目提供了国产化首台套绿氨离心压缩机组,成为驱动这条全球最大绿色产业链的“心脏”。

与传统化工装置不同,绿氨装置的原料来源于风光发电,其负荷波动的不确定性带来了世界级难题。沈鼓集团针对“负荷高频变化”这一特定工况,进行了专项的叶轮强度及关键零部件的疲劳分析校核,从设计上确保了机组在复杂工况下的安全运行。

项目自7月26日试运行以来保持平稳生产,充分证明了沈鼓装备在复杂工况下的可靠性和稳定性。

沈鼓集团还开发了智能全自动控制系统,实现了机组从手动性能控制到自动控制的平滑过渡与精准调节,完美应对了工况频繁变化的控制难题。

这套智能化解决方案将不可控的风光资源变成了稳定可靠的化工原料,确保了国家电投大安项目实现从“绿电”到“绿氢”再到“绿氨”的产业链贯通。该控制系统解决了安全性难点和控制性难点,为整个项目的稳定运行提供了最核心的保障。

年减碳65万吨的环保贡献

大安项目投产后,每年可减少碳排放约65万吨,节约标煤约23万吨,相当于抵消近50万户普通家庭一年生活用电产生的碳排放

这一减排效果对于实现中国“双碳”目标具有重要意义。项目通过将风光资源转化为绿色化工产品,为高耗能行业的低碳转型提供了可行路径。

中国绿色能源技术正在全球舞台上展现竞争力。

大安项目自7月26日试运行以来保持的平稳生产状态,充分证明了中国在绿色能源装备制造和系统集成方面的技术实力。

吉林西部平原上,风机持续转动,绿电通过电解槽转化为氢能,再与空气中的氮气合成为零碳绿氨。这条产业链见证了从“黑金时代”到“绿氢时代”的能源革命变迁。未来十年,全球绿氨市场有望突破3000亿美元规模,成为能源转型的关键支点。在这场革命中,中国正从跟跑者变为领跑者,从能源消费者转变为绿色能源技术输出者。

绿氨产业的全球格局

据市场预测,2031年全球绿氨市场规模将突破201.2亿美元,2025~2031年复合增长率达99.5%,其中,中国贡献率超35%。

全球绿氨市场呈现“央企主导+新能源跨界”的竞争格局,前五大参与者占据68%的产能份额。

中国以71%的规划产能领跑全球,内蒙古、新疆、吉林三省区占比超85%。大安项目的成功投产进一步巩固了中国在全球绿氨市场的领先地位。

绿氨的多领域应用前景

绿氨不仅是一种绿色化肥原料,更是一种多功能能源载体和清洁燃料。

在交通领域,绿氨可作为船舶燃料,马士基已订购12艘绿氨动力集装箱船,将于2026年投运。

在电力行业,日本JERA公司开展煤电掺氨燃烧试验,20%掺烧比例下机组碳排放降低40%。绿氨还可作为储能介质,将过剩电力转化为氨储存,需要时再通过燃烧或燃料电池发电。


相关推荐

石油与化工指数多数上涨

  上周(10月27日至10月31日),除化工机械指数下跌外,其余6个指数全部上涨。

2025-11-04     中国化工报

广东石化单月沥青产量创纪录

  10月26日,随着最后一罐沥青确认全项指标合格,广东石化单月沥青产量突破10万吨大关,创该公司沥青生产最高纪录,较去年同期增长67%,比9月提升50%。

2025-11-04     中国化工报

硫黄十月行情“银变金”

  今年在硫黄市场上,业内期待的“金九银十”行情演绎成了“银九金十”,9月市场升温,10月逆势大涨。截至10月30日,国内硫黄主流成交价已涨至3100元以上(吨价,下同),创近年新高;港口成交价更是连...

2025-11-04     中国化工报

“三桶油”前三季净赚2582亿

  近日,中国石油、中国石化、中国海油陆续公布2025年三季报。受国际油价承压下行影响,“三桶油”效益都有所下滑,前三季度合计净利润达2582.49亿元。其中,第三季度共实现归母净利润832.26亿元...

2025-11-04     中国化工报

湖南化肥市场销售均价连续两周累计下跌1.2%

据湖南省商务厅监测,本周湖南化肥销售均价2542.48元/吨,下跌0.7%,同比下跌6.6%。分品种看,氮肥销售均价2114.2元/吨,下跌0.2%,同比下跌16.4%;三元复合肥销售均价2970.7...

2025-10-31     湖南石化新闻

广西石化120万吨/年乙烯装置开车

  10月26日,中国石油广西石化公司120万吨/年乙烯装置正式投料,于10月27日凌晨产出合格产品,标志着该装置一次开车成功,将推动形成西南地区“龙头带动、集群发展”的石化产业新生态。

2025-10-28     中国化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