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化新网讯 近日,在2025中国石油化工产业高质量发展大会精细化工及新材料专题会上,多位专家分享了围绕绿色化与高端化趋势的化工新材料研究成果。河北省精细化工行业协会执行会长兼秘书长赵思韬指出,绿色化与高端化是化工行业转型升级的重要路径选择,也是全行业共同的核心课题。
中石化(北京)化工研究院有限公司技术市场部经理杜凯指出,传统的太阳能电池背板——PET含氟背板的生产工艺性环保和回收性较差且成本较高,更关键的是PET在高湿热条件下易发生水解断裂。“中石化提出了全新的环保解决方案,使用聚烯烃材料用作电池背板,该材料密度更低,不仅能节省26%的原材料消耗,还具备易回收、环保性好等特点,能够有效应对光伏组件退役回收的问题。”杜凯说。
在储能领域,锂电池技术正朝着高能量密度、高安全的方向不断推进。河北工业大学副教授李乐介绍:“固态锂电池基于固态电解质的高稳定特性,可兼容更高电压的正极材料和更高比容量的含锂负极材料,从而进一步提升锂电池的能量密度。同时,使用不易燃的固态电解质替代有机电解液,能够显著提升锂电池的安全性。”李乐提到,目前固态锂电池技术尚未成熟,电解质材料成本偏高,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碳纤维的绿色化与高端化同样成为研究热点。“碳纤维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新能源和工程机械等领域,开发高附加值高端化的碳纤维新产品并向下游延伸布局,已成为碳纤维企业发展的关键方向。”大连理工大学教授牛文斌介绍,其团队突破了碳纤维着色难和界面化学作用稳定性提升的技术瓶颈,研发出均匀彩色碳纤维,热反射效果优于纯碳布,可用作隔热降温材料;研发出强机械拉伸强度和稳定性的梯度结构色碳纤维,能够适用人体皮肤的各种弯曲、变形和松弛状态,可应用于柔性可穿戴电热管理器件。
高端聚烯烃的自主研发也成为推动行业高端化的重要抓手。“尽管目前大宗聚乙烯、聚丙烯产品供应过剩,但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的高端聚烯烃材料在航空航天、新能源、电子汽车、生物医疗等高端产业领域需求旺盛。目前我国高端聚烯烃材料自给率较低,大部分产品依赖进口。”大连理工大学副教授郭方介绍,该团队正在研制多种制成聚烯烃材料的茂金属催化剂,以及环烯烃共聚物和热塑性弹性体POE,以推动我国高端聚烯烃材料实现自主化突破。
10月21日,中国国际科技促进会组织专家对肇庆市顺鑫煤化工科技有限公司、广东煤基碳材料研究有限公司完成的“煤液化制高端碳材料”关键技术项目进行视频成果评价。
10月23日,2025半导体材料产业发展(郑州)大会在郑州高新区开幕。大会聚焦“协同发展合作共享”主题,分享前沿新技术、探讨行业发展新路径,助力河南省打造中部地区半导体产业高地。
10月25日,中国橡胶工业协会废橡胶综合利用分会40周年会员大会暨行业高质量发展论坛在湖北仙桃召开。与会专家表示,要从多方面发力,推动橡胶资源高质循环利用,协同共建可持续未来。
10月28日,上海新阳半导体材料股份有限公司年产5万吨集成电路关键工艺材料及总部、研发中心项目在上海松江区开工。该项目拟投资18.5亿元,占地128亩,预计2027年11月投产,2032年达产。
10月28日,超威集团旗下湖南超威新能源有限公司年产3万吨钠离子电池硬碳负极材料项目投产。该项目由湘潭大学化学学院王先友教授团队全程提供核心技术支撑,超威集团投资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