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化新网讯 近日,安徽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安徽省智能机器人产业发展行动方案(2025—2027年)》(简称《方案》),系统部署技术攻关、产品供给、场景拓展、集群建设、生态完善等关键任务,推动智能机器人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加速融合。
根据《方案》,到2027年,智能机器人产业形成“十百千”发展格局,即培育10户以上细分领域国内龙头企业,突破100项以上关键技术及标志性产品,全产业链营业收入达到1000亿元。
在技术层面,《方案》要求,围绕智能机器人本体设计、环境感知、运动控制、动态执行和人机交互等环节,突破一批关键共性技术。同时,争创智能机器人领域国家产业创新中心、国家技术创新中心、国家制造业创新中心等重大平台,支持建设智能机器人数据训练场等创新平台。
在产品层面,《方案》提出,面向工业制造、安全应急等领域,打造一批智能机器人整机产品。聚焦核心零部件环节,研制智算芯片、高精密减速器、高性能力/触/视觉传感器、高扭矩密度一体化关节、多功能灵巧手、高能量密度电池、聚醚醚酮(PEEK)工程塑料等一批关键部组件。
《方案》要求,要加强场景应用推广,在工业、应急等领域,征集智能机器人应用创新技术和解决方案。遴选一批成效突出、示范效应显著的典型应用场景,并鼓励政府和国有企业采购,推动智能机器人与光伏、化工等重点领域国有企业产需对接。
在壮大产业集群方面,《方案》提出,聚焦焊接、喷涂、搬运、仓储、清洁等细分领域,鼓励本体、核心部件、集成系统等研发制造企业加强源头创新,梯度培育一批智能机器人领域的科技和创新型中小企业、高新技术企业,做大做强优势企业矩阵。
日前,在广东石化炼油18号路的辅路上,一台红色智能巡检机器人正沿管廊全自主行进。它搭载的灵敏探头如一双360度旋转的“眼睛”,精准捕捉着20多米外管廊的实时状态,并将高清画面与数据同步传输至后方监控中...
11月22日,全球能源转型大会在北京未来科学城召开。海光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海光信息)携CPU+DCU全栈算力体系及与能源央企的联合创新成果亮相大会。
11月3日,中国石油工程建设有限公司北京分公司建成并推出AI+油气田腐蚀数据集成与智能分析平台“材小智”,实现了公司油气田腐蚀防控与大数据的结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