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据英国《星期日邮报》报道,英国几大投资银行正积极撮合英国石油(BP)与壳牌的合并,试图打造一个市值近3000亿美元的“英国国家能源航母”。但是,目前尚未有来自BP和壳牌本身的官方确认信息,但合并传言已引起全球石油行业的广泛关注。笔者认为,壳牌和BP联手的可能性并不大,传闻大概率无疾而终。
必须说明的是,笔者认为BP和壳牌合并对两家企业利大于弊。2024年对BP来说是困难的一年,其基础重置成本利润为89.15亿美元,比2023年下降35%,股价也下跌了2%。为此,BP放缓了能源转型步伐,以稳定经营业绩,还吸引了对冲基金入股注资。这种境况下,BP当然需要外部支援。而对壳牌来说,2024年调整后利润达到237.16亿美元,市值高达1640亿英镑,且股价上涨了9%,自由现金流达到395亿美元。如果合并成立,壳牌可以扩大业务规模以实现更高的营业收入,BP则可获得外部支援助其走出困境。如果交易达成,新公司市值将超越雪佛龙,直逼埃克森美孚,成为全球第二大非国家石油公司。这是个非常诱人的计划。
但是,要实现合并,英国以及欧美严格的反垄断审查是有待解决的首要问题。2014年,油服公司哈利伯顿曾试图收购贝克休斯,最终在2016年被美国司法部以“可能抑制竞争”为由阻止。相比之下,BP与壳牌合并后,仅在英国加油站市场就将占据超过1/3的份额,必将触发反垄断条款。可能的妥协方案是“选择性合并”,即保留独立品牌但整合上游资产,或剥离二者的部分业务。分析人士称,如果要实现合并,BP需要出售美国页岩油与润滑油业务,甚至要放弃充电站业务。二者合并还可能阻碍英国能源转型的进程,甚至导致碳排放量重新走高,且能否通过环保部门的审批也不确定。
从既往的大型企业合并来看,管理层的重新洗牌是个大难题,管理层之间的博弈也是阻碍合并的关键。早在2014年,壳牌就曾试图收购BP,彼时因油价暴跌和管理层抵触而告吹。对此,英国《国家报》评论称,BP和壳牌二者的历史截然不同,他们的合并将不可避免地出现巨大的企业文化冲突,甚至导致大规模裁员。因此,笔者认为,目前两家公司的合并几乎只是幻想。
近日,三菱化学等7家跨国化工企业宣布合作启动塑料回收试点项目,旨在建立欧洲报废车辆废弃塑料回收供应链,以满足欧盟法规对新生产汽车中再生材料使用比例的要求。
近日,在休斯敦举行的剑桥能源周会议上,美国能源部长克里斯·赖特发表演讲称:“风能、太阳能和电池无法取代石油和天然气。”他强调,化石燃料仍将在能源工业中占据主导地位,并批评上届拜登政府的能源政策过度关注...
3月24日,国际能源署(IEA)发布报告称,2024年石油在全球能源消费中的占比首次降至30%以下。这一变化主要源于全球石油需求在疫情后复苏缓慢,且消费增长主要由航空燃料和石化原料需求驱动。
2025国际橡塑展将于4月15至18日在深圳国际会展中心举办。本届展会以“变革·协作·共塑可持续”为主题,集中展示从先进材料创新到智能制造解决方案的最新成果。
霍尼韦尔3月25日宣布,高性能材料业务分拆后的新公司名称为SolsticeAdvancedMaterials,同时公布了领导团队。霍尼韦尔于2024年10月宣布,将其高性能材料业务分拆为一家独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