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候现实主义”还是能源保守主义? ——评美新任能源部长政策取向

近日,在休斯敦举行的剑桥能源周会议上,美国能源部长克里斯·赖特发表演讲称:“风能、太阳能和电池无法取代石油和天然气。”他强调,化石燃料仍将在能源工业中占据主导地位,并批评上届拜登政府的能源政策过度关注气候影响,牺牲了能源的可靠性和可负担性,最终由消费者承担代价。

ImageFetcher.jpg

赖特表示:“我们将结束在气候变化问题上的准宗教政策,这种政策迫使公民做出无尽的牺牲。”这一表态显示出忽视气候变化的倾向。尽管特朗普政府的能源政策取向早已为人所知,但能源部长公开发表此类言论仍令人意外。笔者认为,忽视气候变化并非明智之举。

值得注意的是,赖特自称“气候现实主义者”而非“否认论者”,这与特朗普的立场似乎有所区别。他在演讲中肯定了地热能技术进步和太阳能发展,并提出:“我们需要深思熟虑、理性的能源政策,以及对气候变化的诚实评估。”这一观点获得能源行业的积极反响。

赖特进一步阐述:“能源政策需要权衡。传统能源对经济和民生有利,但对气候有负面影响;可再生能源有利于应对气候变化,但目前成本较高,可能影响经济效率和消费者负担。”这一平衡论述在会上引发听众自发掌声。笔者也承认,这些表态某种程度上切中能源行业的时弊。

然而,赖特将拜登政府的气候政策称为“准宗教政策”有失公允。事实上,拜登执政期间美国石油和天然气产量持续增长,在稳定能源价格方面发挥了作用。相比之下,特朗普政府退出《巴黎协定》的举动才真正凸显其对气候变化问题的漠视。

赖特的核心问题在于,他虽然承认气候变化,却未将其视为关乎人类发展的重大挑战。在能源需求与气候行动的权衡中,他明显倾向前者。这种立场可能导致美国回避《巴黎协定》下的国际义务,包括对发展中国家的资金支持。而从现实角度看,美国自身正日益受到气候变化影响——包括大西洋飓风灾害逐年加剧、山火频发等,忽视气候变化无异于对本国自然灾害风险视而不见,这显然非明智之举。

相关推荐

全球塑料回收产业面临多重挑战

​近日,三菱化学等7家跨国化工企业宣布合作启动塑料回收试点项目,旨在建立欧洲报废车辆废弃塑料回收供应链,以满足欧盟法规对新生产汽车中再生材料使用比例的要求。

2025-03-31     中国化工报

IEA:2024年石油消费占比创新低

3月24日,国际能源署(IEA)发布报告称,2024年石油在全球能源消费中的占比首次降至30%以下。这一变化主要源于全球石油需求在疫情后复苏缓慢,且消费增长主要由航空燃料和石化原料需求驱动。

2025-03-31     中国化工报

2025国际橡塑展4月深圳启幕

2025国际橡塑展将于4月15至18日在深圳国际会展中心举办。本届展会以“变革·协作·共塑可持续”为主题,集中展示从先进材料创新到智能制造解决方案的最新成果。

2025-03-31     中国化工报

霍尼韦尔宣布高性能材料业务分拆后新公司名称

霍尼韦尔3月25日宣布,高性能材料业务分拆后的新公司名称为SolsticeAdvancedMaterials,同时公布了领导团队。霍尼韦尔于2024年10月宣布,将其高性能材料业务分拆为一家独立...

2025-03-26     中化新网

德国:基础化学品何去何从?

德国是欧盟主要化学品生产国。关键财务数据显示,德国化工行业的前景并不乐观。

2025-03-24     中国化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