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化新网讯 5月25日,在河南心连心化学工业集团现代化农业示范园区及延津试验基地两个试验田里,国家“十四五”重点研发专项“障碍粮田水肥智能调控与养分协同增效关键技术、产品和应用”项目(简称“障碍粮田”项目)、“基于氮高效氮长效的农业面源污染源头减控机理与技术”(简称“面源污染”项目)课题组的10多位权威专家及研发团队,深入田间地头,对当地小麦分别采取普通肥、增效肥料、增效尿素、喷灌模式等技术应用效果进行测产。
在随后举行的专家测产会上,相关专家表示,两大科研项目直击农业发展痛点。在“障碍粮田”项目中,心连心现代化农业示范园区采用自主研发生产的“正养元”和腐植酸尿素掺混高效肥及配套模式,小麦相比农民传统种植增产19.4%-20.1%;延津低产田区应用“心连心”高效肥集成模式,增产21.7%-23.1%。“面源污染”项目里,示范园区使用“超控士”高效肥,与农民常规施肥对比,“超控士”缓控释肥料和水触膜3.0减氮20%,增产率在6-15%。
“测产是衡量科研成果转化实效的重要环节。此次测产不仅是对课题阶段性成果的检验,更是推动‘障碍粮田产能提升’技术攻关和产业应用的关键一步,意义重大。”河北省农林科学院“障碍粮田”项目首席贾良良研究员表示。
据介绍,“障碍粮田”项目课题组围绕黄淮海区域中低产田小麦玉米种植区水资源匮乏、传统灌溉方式水资源浪费、粮田肥料施用不合理、水肥供应不协调、水肥利用率低等问题,聚焦水肥协同增效关键技术、产品及应用研究,在河南、山东、河北三省多个示范基地开展了扎实的示范应用。经过多年努力,课题在产量提升、水肥智能设备创新、华北麦玉轮作条带种植、水肥绿色精准调控技术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为黄淮海多因子障碍粮田小麦玉米轮作单产提升提供了可复制的解决方案,充分体现了科研与产业的紧密结合。
“面源污染”项目课题组负责人、河南农业大学介晓磊教授介绍,该项目自2021年启动以来,河南农业大学组织5个课题组在产品研发、机理模型、技术集成等方面取得重要突破,有效减少了氮素流失和面源污染发生,对河南省乃至黄淮海地区在生产中如何进行氮素面源污染源头防控,以及在施肥和作物生长过程中加强氮素面源污染控制方面有了重要进展。
心连心化学工业集团产品研究院院长刘锐杰表示,该集团作为两大课题主持单位,在项目牵头单位河北农林科学院与河南农业大学指导下,于2021年先后成功申报“障碍粮田”与“面源污染”两个科技部“十四五”重点研发专项,分别针对黄淮海区域耕地质量提升以及氮素损失等问题,开展水肥协同增效关键技术、产品研究,以及绿色智能高效肥料及其配套施用技术研究,以期实现耕地质量等级提升及氮淋溶和氨挥发减少的课题目标。
据了解,心连心集团发挥自身优势,在解析氮高效长效机理的基础上,加大产品研发的力度,为北方农区氮素面源污染源头减控提供产品和技术支撑。经过4年的协作攻关,已经研发了超控士、水触膜等多种新型肥料产品。
“此次测产会,不仅是科研成果的阶段性展示,更为技术推广、成果转化架起桥梁。”心连心化学工业集团负责人表示,未来,心连心集团将持续深化产学研合作,以科技创新为引擎,践行“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为守护国家粮食安全、绘就农业绿色发展新画卷贡献更大力量。(耍旭祥 张坤)
中化新网讯4月25日,“辉隆益地美”(26-10-9)生物膜保持型肥料系列观摩会在国家级农业示范基地华阳河农场举行。这次观摩会是由安徽辉隆集团联合安徽省农业科学院共同主办的农业科技盛会,通过实地观.....
中国氮肥工业协会近日组织有关专家在新乡对河南心连心化学工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天津奥展兴达化工技术有限公司研制并工业化成功应用的“甲醇负压多效耦合精馏节能技术”进行了科技成果鉴定。
近日,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与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联合发布GB19762-2025《离心泵能效限定值及能效等级》,该标准将于2026年3月1日正式实施。昆明嘉和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凭借雄厚的技术积淀与行业....
5日26日,天津大学对外宣布,该校材料与工程学院梁骥教授团队通过独特的层间氢键设计,成功开发出一种高性能电催化剂,实现了绿色过氧化氢的高效合成,且有望实现“即产即用”。相关研究发表于期刊《自然·通...
中化新网讯5月24日,天津市第39届科技周重点活动——南开大学科技周拉开帷幕。 南开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方勇纯出席开幕式并致辞,他向参加活动的市民与学生表示欢迎,强调学校始终重视科普工作,希...
5月14日,上海石化炼油部烷基化装置现场,装置主任陶嵘指着即将安装的黑色风机叶轮说:“叶轮直径75厘米、厚度20厘米,看上去不起眼,却能抗冲刷、耐强酸。” 据介绍,此前因涉酸工况,风机K-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