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河北省沧州临港经济技术开发区成功入选“绿色化工园区名录(2024年)”,成为沧州市首家进入该名录的专业化工园区。这一成绩的取得是开发区一直以来坚持发展循环经济、大力推进节能降耗取得的成果。
“近年来,临港开发区坚持循环经济发展理念,加快推动企业绿色低碳转型步伐,构建起高效智能监管体系,不断将绿色发展向纵深推进。”沧州临港经济技术开发区(产业园)经济发展局局长张玉说。
节能降耗低碳发展
作为园区重点企业,沧州临港亚诺化工有限公司一直持续降本增效。亚诺化工生产部副经理刘志鑫介绍,企业在新化合物的合成以及产品工业化方面积累了丰富经验,同时针对热量消耗、废水、废气、废固、粉尘等方面不断改进处理工艺,最大程度发挥节能作用。2024年,该企业的热量系统优化改进项目在河北省节能减排领域改进和创新优秀成果评选活动中获优秀奖。
亚诺化工依靠科技力量降本增效,是临港开发区贯彻绿色发展理念的一个缩影。临港开发区始终将节能减排作为推进产业结构调整的重要举措。2024年,通过节能技改,引导企业采用先进、低能耗的新技术新工艺和新设备,淘汰落后生产工艺、设备,临港开发区推进企业技改项目11个,节约标煤约4.8万吨。
目前,临港开发区累计创建国家级、省级绿色工厂28家、省级节水型企业13家,重点用能企业全部安装能耗在线监测系统,构建绿色低碳产业体系的步伐愈发稳健。
循环经济变废为宝
临港开发区(产业园)循环促进中心主任张蕾表示,临港开发区构建了“资源—产品—再生资源”循环利用体系,初步形成了资源高效利用、要素配置合理、环境生态友好的“三圈”循环经济产业体系,推动了企业间、产业间有机衔接,以及物料闭路循环、副产化学品变废为宝。截至目前,临港开发区已引进金诚化工循环项目、沧州骏驰化工聚氨酯一体化项目和航天长征化学工业气岛项目等80余项。企业不出园区就能获得原材料和产品市场,推动园区形成完整闭合的循环经济产业体系。
在沧州临港金诚化工有限责任公司,刚刚下线的液体烧碱灌装后整齐摆放在货车上,即将运往临港开发区内的两家化工企业,河北晋邦新材料有限公司和河北科迈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金诚化工拥有年产16万吨离子膜烧碱装置,在生产烧碱的同时,还产生副产品氢气和氯气。通过化工三路管廊,这些副产品输送给沿线其他企业,产品、副产品甚至废料变成了“流动”的资源。
“以往我们把氢气等副产品当作废气排放了,现在回收起来正好给下游企业当原料,预计每年收益近2000万元。”金诚化工总经理罗刚说。
事实上,在这条循环经济链上,金诚化工既是起点,也是终点。晋邦、科迈两家企业生产的浓碱水,也正是金诚化工生产烧碱的必需品,循环经济链条由此实现闭合。“几家企业就近布局生产,大大节约了物料运输成本,也降低了能耗。”科迈公司技术副总邢生凯说。
据张蕾测算,在这条循环经济链上,仅废盐回收用于离子膜烧碱项目这一项,每年就可降低能耗3000多吨标煤。
科技赋能精准监管
随着一批批产业项目落地,开发区的安全、环保治理难度也随之增大。为此,临港开发区投资10亿元,打造了集有毒有害气体和恶臭气体预警监测、事故预防及应急管理管控、园区封闭化管理等功能于一体的智能监管体系。环保、应急管理等相关部门可通过智能监测技术,实现全面预警、全面监管、全面智能,为开发区绿色低碳发展提供强有力支撑。
多年来,临港开发区争当绿色发展先行者,收获了“国家循环化改造示范试点园区”“国家级工业废水循环利用试点园区”等多块国字号招牌,并连续12年获评中国化工园区30强。
依靠科技创新加速新质生产力转化,临港开发区持续打造绿色科技新引擎,气凝胶、超级电容器、生物航煤、光刻胶、高纯电子特种气体等“高精尖”项目落地,累计创建省级专精特新企业27家、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8家、省级单项冠军企业8家、县域特色产业集群“领跑者”企业6家。
下一步,临港开发区将继续深入贯彻资源节约、生产安全和环境友好的发展理念,引领产业向“新”向“绿”发展,努力成为布局集聚化、结构绿色化、链接生态化的特色“绿色化工园区”。
1月6日,宁东能源化工基地管委会财政金融局组织召开“政银企”联合支持助力宁东中试基地科技产业发展座谈会。宁东税务局、宁夏国投基金管理有限公司、宁东中试基地,以及宁东基地各金融机构参加会议。
近日,工信部办公厅公布2024年城市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实践案例和特色案例名单,上海闵行区“全面提升工业能效推动闵行绿色低碳转型”案例成功入选。
2024年,东营港经开区立足集群优势,深入实施先进制造业集群培育提升行动,加快打造现代化产业体系,持续放大集群带动效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