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化新网讯 3月26日,九江石化加氢裂化装置桩基开工,这是继去年底年产150万吨芳烃及炼油配套改造项目第一个项目——连续重整装置全面开工以来的又一重要项目,项目建成投产后,将助力打造“炼油+芳烃+PTA+PET+终端产品”的全产业链条,带动江西省石化产业转型升级。
图为九江石化厂区。
据介绍,近年来江西省九江市坚持“外引内培”双轮驱动,强化梯度培育,开展精准招商,仅去年以来全市就新建扩建化工项目59个。全市聚焦石油炼化、化工新材料、精细化工、氯碱化工4个细分领域,强化科技创新引领,持续延链补链强链,推动产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转型。2024年,九江市石化化工产业链实现营业收入1224.9亿元,比上年增幅达9.3%;实现利润总额38.4亿元,比上年增幅达13.3%。
九江市还积极推动石化化工“产业大脑”、中试基地、创新中心等重大平台建设,组建有机硅、精细化工等产业协会,深化产学研用协同创新,推动产业数字化转型。在石化化工领域,全市拥有省级院士工作站13家、省级企业技术中心12家。
按照“一企带一链、一链成一片”发展路径,九江市持续放大产业倍增效应。如今,位于永修县的“链主”企业江西蓝星星火有机硅有限公司已经发展为拥有机硅年产能72万吨,占全国总产量的12%;硅油产量达到15万吨,占全国总产量的14%,具备上下游一体化产业链,全球领先的有机硅行业领导者,合成技术达世界先进水平。产品销往80余个国家和地区,多个品种国内市场占有率位居前列。
走进星火厂区,机器人、自动化包装、AGV系统高效运转。企业坚持“产学研用”结合,在优质运营、下游特种化和智能制造等方面加大力度推进科研创新;成功实施“六大应用创新集于一体的数字孪生平台”一期项目和“第五代通讯技术全连接智能工厂”二期项目,“智能工厂+智慧HSE”项目的众多场景均实现在化工行业的首次应用;主导和参与国家标准制定41项,拥有专利185项。同时,积极构建绿色产品链、产业链和供应链,绿色已成为企业高质量发展的“最美底色”和强大动能。
在龙头企业带动下,永修星火有机硅产业集群聚集了160余家产业链上下游及配套企业,形成了完整的产业链和生态圈。其中,高新技术企业58家,省级以上专精特新和“小巨人”企业30家,产业关联度高达70%,先后获评全国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中国民营经济百强产业集群。展现了永修县云山经开区在有机硅产业领域的深厚底蕴和强劲实力。
江西心连心化学工业有限公司2016年落户九江彭泽以来,坚持“1411”发展战略,致力于做大做强一个煤制合成气基础平台,构建基础化工、化肥、有机胺、新材料四大版块。公司拟投资180亿元建设两期项目。一期投资80亿元建设的60万吨合成氨、52万吨尿素、40万吨二甲醚项目,技术水平行业一流。配套建设的水厂、变电站、码头等公用工程均已同步投产。二期项目拟投资100亿元,拓展新材料、新能源行业高端专用化学品。其中,20万吨DMF项目已顺利投产。同时,公司还投资1亿元建设现代高效农业示范园,助力国家乡村振兴。
江西心连心严格落实“双碳”政策,一期项目烟气实现全方位超低排放,每年减排CO₂ 6000万方、回收30多万吨,用于制作食品级、电子级气体产品;污水回用提高水资源利用率,每年节水250多万吨;煤灰炉渣资源化处理每年再利用30多万吨,实现各类资源“吃干榨净”,用最少的资源创造最大的社会价值,全力打造循环经济产业链。
江西心连心公司相关负责人表示,作为工信部指定的化肥保供、江西省唯一的尿素生产企业,江西心连心将围绕“1411”战略,以煤制合成气为平台,以“肥”为基,结合区位优势向“化”延伸,做到“肥化并举”,实现“肥化双强”,助力江西省制造业重点产业链现代化建设“1269”行动计划、九江市制造业“9610”工程,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谱写中国式现代化江西篇章、九江高标准建设长江经济带重要节点城市贡献心连心力量。
而今,九江正在按照新型工业化部署要求,大力推进石化产业数智化改造、绿色化转型,建设炼化一体化和化工新材料先进制造业集群,全力打造中部地区绿色智能石化产业基地。
4月1日,特变电工股份有限公司董事会发布两则公告,将建设准东20亿立方米/年煤制天然气项目,并建设煤制天然气配套供煤项目。 公告显示,煤制气项目总投资约为170.34亿元,建设期为3年,第4年....
4月2日,从攀钢集团钒钛资源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攀钢钒钛股份”)传来喜讯,2025年以来,该公司6万吨氯化钛白生产线达产达效攻关项目不断取得新突破,截止到3月底,连续三个月生产的氯化钛白粉合格率...
4月2日,从颜钛集团传来喜讯,该集团旗下的上海颜钛实业有限公司再次获得了上海市进出口商会颁发的“2023-2024年度上海外贸自主品牌示范企业”称号。
4月1日,吉尔吉斯斯坦副总理托罗巴耶夫视察了位于奥什州诺卡特区的吉尔吉斯国家化肥厂。视察期间,吉尔吉斯斯坦副总理认真听取了吉尔吉斯国家化肥厂厂长刘丙林关于一期包括第二条生产线即将开工建设的详细情况...
乙烯收率从2021年的76.2%提升至2024年的78.01%,装置平稳率保持在100%,自控投用率超过99.6%,截至3月31日,中国石油兰州石化榆林乙烯智能化工厂投用的58个专业系统,在生产经营中...